▢赖芳杰
当打着“俄罗斯商品馆”名头的店铺在全国各地街头涌现,消费者却发现,这些店铺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猫腻。据新华社、成都日报等媒体报道,全国多地无证“俄罗斯商品馆”被责令停业,主管部门对这类店铺进行立案调查。
其中,上海全市范围内共排查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关注度比较高的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对个别店铺宣传为“国家馆”,使消费者误以为具有官方背景,及个别店铺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也自称为“俄罗斯商品馆”,误导性较强的,已立案调查。成都市经排查,目前有俄罗斯商品馆共计72家(其中中心城区42家),其中2家经营者涉嫌经营无中文标签的食品,执法人员现场对涉嫌违法产品进行了扣押并立案查处。
“伪俄货”泛滥,李鬼扰乱消费者,监管该出手时要出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普遍看来,这些店铺有着雷同的蓝底白字装修风格,门口摆放着套娃,店内往往还会循环播放俄语歌曲。它们打着进口俄货的招牌,主营休闲零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购买。当消费者冲着“俄罗斯原装进口”的卖点乘兴而去,却败兴而归。而这些“俄罗斯商品馆”多为临时搭建,以“挣快钱”为目的,消费者很难享受正常的售后服务,无疑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优质便宜的俄罗斯商品广受中国消费者欢迎,是中俄民间友谊的生动体现,绝不能被无良商家拿来当作噱头。
虚假宣传的乱象必须严厉打击和整治,市场秩序不容扰乱。以“挣快钱”的方式收割消费者“智商税”,实则消耗了市场的信任,带来消极影响。长远来看,不只是消费者利益受损,趁热入“局”的加盟商也面临法律风险和资金的损失。诚信经营、保质保量,获得老百姓的口碑,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