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2009年的时候一部《海豚湾》的电影就揭露了日本捕杀海豚的恶劣行径,殊不知鲸鱼也惨遭日本人的毒手



日本人捕杀鲸鱼更是无差别的捕杀,不管是怀孕母鲸还是幼鲸,日本照杀不误太平洋的捕的差不多了,又将目光放在南极洲。



就算遭到国际谴责,日本也不管不顾,所谓的国际《禁止商业捕鲸》在日本这似乎就是一张废纸。



为何日本对捕杀鲸鱼如此有执念?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还是为了鲸鱼身上各个部位的商业价值?



其实都不是,其背后真正目的值得全世界警惕!



日本渔业与捕鲸文化

日本作为岛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以海洋资源为生的文化,而且早在绳文时代,日本人就开始利用搁浅鲸鱼的骨头制作工具。



当时的日本人主要生活在沿海地区,依赖捕鱼为生



虽然彼时的工具简陋,但日本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捕鲸技术,会在季节性迁徙时捕获经过的鲸鱼。



骨头、皮肤等都被充分利用,鲸脂也是重要的燃料来源。



公元7世纪,随着佛教在日本传播,不杀生这种佛教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影响了日本饮食文化。



公元676年,日本天皇下令禁止吃牛、马、狗、猴肉等陆地动物的肉类,但鱼类如鲸鱼不在此限。



因当时的交通不便,运输冷鲜食品也有困难,而巨大的鲸鱼含有足够一个村落食用的蛋白质,是当时稀缺的优质蛋白来源。



于是,日本民众转而以鲸鱼为主要蛋白来源。



渔民们梦寐以求能捕获巨大的鲸鱼,以获取食用及贸易所需,如此,日本的组织化捕鲸活动逐步兴起。



进入平安时代,日本捕鲸活动更加频繁。



当时的统治阶级会把鲸鱼献给天皇,以示尊贵,而一般民众若有幸分得鲸鱼肉,也视为上天的恩惠。



这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关于捕鲸的描写,如《古今著闻集》中记载了近江国渔夫捕获大鲸的故事。



进入镰仓时代,随着日本武士势力抬头,捕鲸技术得到提升,武士们鼓励开发海洋资源,并资助沿海村落建立专业捕鲸组织。



这时使用的捕鲸工具有大型渔网、鱼叉等,组织化的捕鲸队伍也开始出现



到了江户时代后,随着日本封建统治的巩固,日本的捕鲸业开始逐渐使用先进狩猎工具大量捕杀鲸鱼。



江户时代的捕鲸船采用木骨结构,配备了专门的捕鲸武器,且队伍协作更加高效。



对日本普通平民来说,能吃上一次鲸鱼肉也是人生一大幸事,所以在日本吃鲸鱼肉也就有了“豪门习俗”之称。



19世纪中叶,美国的黑船来到日本,打开了日本的国门。



当时美国国内需要大量鲸油来照明,鲸骨和鲸须也用于製造女性胸罩,因而美商在日本海域建立了捕鲸基地,雇佣日本渔民捕鲸。



紧身衣也通常用鲸须做撑骨

当时美国使用的数字标枪等新式捕鲸武器,大大提升了捕鲸效率。

而美国庞大的鲸鱼需求,刺激了日本的捕鲸业蓬勃发展。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日本政府开始建立工厂,利用蒸汽机器提高捕鲸效率,也开始雇佣更多捕鲸船只,扩大业务规模。



越来越多日本人开始向美国人学习先进的捕鲸技术,自行建造蒸汽捕鲸船,在北太平洋开展商业捕鲸。



同时,美式的吃鲸鱼肉的风气也在日本民众中流行起来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进一步支持发展捕鲸业。



当时正值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日本政府鼓励开发海洋资源,以获取蛋白质和工业原料。

到19世纪末,日本的现代化捕鲸业已经初具规模。



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库页岛等俄国捕鲸基地,进一步扩大业务。



二战期间,为满足军需和救济灾民,日本政府进一步扶持捕鲸业,将之列为日本的国策产业。



此时鲸油被用于制造火炮炸药和飞机燃料,鲸肉成为重要救济物资,日本的南氷洋捕鲸也在这时起步。



因此,日本的捕鲸量在战时大幅增加,1945年前,日本的年捕鲸量就高达5万条



战后日本社会凋敝,资源匮乏,许多百姓只能依靠捕鲸维生,鲸肉再次成为寻常食物,当时的驻日美军也支持食用鲸肉。



1956年,日本重建捕鲸船队后,商业捕鲸业很快恢复,到196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捕鲸国。



因此,日本的现代商业捕鲸在战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遭到国际谴责

日本人什么态度?

20世纪中期,日本的鲸鱼捕杀量达到高峰,平均每年两万头。



其中1960年代单年最高记录达到6.6万头,这导致全球鲸鱼数量大幅减少,多种鲸鱼濒临灭绝。



1960年,首次有环保团体向日本政府请愿,要求限制捕鲸,但遭到拒绝。



197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拯救鲸鱼的浪潮



许多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纷纷谴责商业化捕鲸行为,呼吁各国政府制止这种野蛮掠夺。



1971年,美国首先提出禁止商业捕鲸,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商业捕鲸问题成为焦点。



随后,环保组织通过联合国等途径向日本施压,要求其停止滥捕。



1986年,在种种国际压力下,国际捕鲸委员会做出历史性决定,从次年开始全面禁止商业捕鲸。



日本作为委员会成员国,对该决议投下反对票,但由于国际环境压力持续加大,日本还是被迫在1987年停止了商业捕鲸



但是日本政府显然还没有准备放弃捕鲸这一行百年的传统,他们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真正停止商业捕鲸。



相反,日本政府滥用委员会条例的一个漏洞——允许“科研捕鲸”这一条款,继续组织和资助国内的捕鲸行为。



30多年来,日本每年仍旧会派出捕鲸队到南极海域捕杀大量鲸鱼,其数量之多,令环保人士咋舌。



日本政府始终声称,这纯属“科研捕鲸”,目的是获取鲸鱼样本来进行研究,并非商业捕鲸。



但是很多记者和环保人士对此表示强烈质疑,他们认为,日本所谓的“科研”,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日本从“科研”中得到了大量鲸鱼肉制品,这与“非商业”的宗旨明显相违背

且日本的“科研”捕鲸数量远远超过任何真正科研所需的合理水平



例如,日本声称要研究鲸鱼的食性、生殖情况等,但这并不需要每年捕杀上千头鲸鱼。



反观真正从事海洋科研的美国等国,一年的样本采集量只有几十头鲸鱼。



1994年,日本在南大洋的所谓“科研捕鲸”捕杀了近1000头鲸鱼,再次招致抗议。



21世纪初,在持续压力下,日本于2014年短暂停止了南极捕鲸



但很快就宣布将“科研”基地迁移至本国海域,继续在西太平洋开展商业捕鲸。



2019年,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重启商业捕鲸。



此举再次引发国际谴责,但日本政府仍我行我素,无视环保呼声,那么日本政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真正目的值得世界各国警惕

是为了吃肉么?

显然不是,因为当今日本民众食用鲸鱼肉的比例已经很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食用鲸鱼文化正在逐渐淡化。



现今吃鲸鱼的日本民众已经十分稀少,仅占人口的4%左右,日本人也有很多其他食物来源。



可以说,食用目的不再是日本捕鲸的决定性因素。



是为了鲸鱼制品的商业价值么?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不是这个原因。



因为随着石油等工业原料的出现,鲸鱼制品得到商业价值已大幅下降,日本也已经不再依赖出口鲸鱼肉或鲸鱼油来维持经济收入。



单纯就经济利益而言,捕鲸业对日本的意义已经很小。



以日本现今的国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赚取收入。



那么日本持续捕鲸的真正用意在哪里呢?

其实不难看出日本的捕鲸行为可能包含一定的地缘政治动机。



有分析认为,日本试图通过捕鲸问题拉拢其他国家,实现某种外交目的

日本曾向内陆国老挝提供资金援助,换取其加入捕鲸委员会支持日本立场。



日本期望通过这样的“捕鲸外交”,拉拢美澳等国,加强双边关系。

2007年,日本还携带大量资金接触小国家所罗门群岛。



他们承诺帮助所罗门群岛建设渔港和冷库设施,并提供捕鲸培训,只要能换来所罗门群岛支持日本的商业捕鲸计划。



所罗门群岛最终拒绝了日本的条件,但这充分说明了日本想要通过经济援助换取政治支持的真实目的。



在南极洲,日本更是野心勃勃

他们利用“科研捕鲸”之名,大量派遣考察人员前往南极海域,收集各类地理、资源等重要信息。



日本一支船队12月1日起航前往南极海域恢复"科研捕鲸

南极洲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未来必将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



日本早已谋划已久,利用“科研捕鲸”收集情报,计划在南极资源开发中抢占先机。



事实上,日本对南极洲的野心可谓根深蒂固。

早在1911年,日本就派出了首支南极探险队,随后数十年时间里,日本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南极考察活动,还在南极建立了多个科考站点。



可以说,继挪威之后,日本是最早也最积极开展南极活动的国家之一。



而日本的“科研捕鲸”很可能只是其谋求南极资源控制权的一个合法手段和前哨。



一个直言不讳的推测是,日本政府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争取在未来的南极资源开发中处于主导地位,谋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



毕竟日本打着“科研捕鲸”的名头行事已经很长时间了。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日本已经对南极洲的地貌、生态、资源分布了如指掌,并积累了宝贵的极地生存与工作经验。



这为日本获取南极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未来30年,南极的资源开发势在必行,届时日本凭借早期积累的地利优势,必将在资源争夺中处于强势。



结语

日本一方面在国际上高举环保大旗,另一方面却在捕鲸问题上我行我素



其残忍的商业捕鲸行径已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