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年代的出生入死,到和平年代的平淡生活,彭嘉衡从来没有怕过什么,也从来不抱怨什么。可当得知自己的白血病复发,每天的医药费就要两千多元的时候,这位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飞虎队”老兵,无奈决定放弃治疗。
1921年,彭淮清出生在印尼一个华人家庭,15岁同弟弟一起被送回广东老家,开始在当地比较好的中学读书。卢沟桥事变之后,学校被迫停课,不少同学纷纷选择报考军校,彭淮清也是其中之一,但他没有考中。
1938年,彭淮清本打算投奔延安去抗大读书,结果到了广州之后,由于粤汉铁路被日本人炸断,彭淮清只好留在广州,报考进入第四集团军交通兵团,担任少尉见习军官。
黄埔第17期开始招生后,彭淮清还是想去试试。由于没有高中毕业证,彭淮清就找到老乡彭嘉衡,借他的高中毕业证去考试,没想到居然考中了。自此,彭淮清成了彭嘉衡,开始了在祖国大陆的军旅生涯。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央航校在全国各地招收了300多名留美飞行员,彭嘉衡就是其中之一。与彭嘉衡同期的学员,不少都是名门之后,其中包括俞大维的儿子、谭嗣同的孙子、伍廷芳的孙子,等等。
从初级训练班结业后,彭嘉衡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资格。经过上百小时的训练,彭嘉衡成了一名准尉见习军官,被分配到中美空军联队。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飞虎队”。
1944年冬天,彭嘉衡奉命去长江流域执行侦察任务,并伺机轰炸日本战舰。当看到日本军舰上的太阳旗,彭嘉衡心中怒火陡然升起,抱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想法,彭嘉衡迎着敌人的防空炮火就冲了过去。
就在飞机快要挨到军舰的时候,彭嘉衡突然想到自己牺牲是小,可部队也少了一架能够与敌人作战的飞机,便又拼命把飞机拉了起来。等彭嘉衡摇摇晃晃降落之后,发现机尾上有20多个弹孔。
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彭嘉衡参加过64次对日空战,获得了美国政府颁发的优异飞行十字勋章。这是美国最高航空奖,只有圆满执行50次飞行任务才能获得此殊荣。
解放战争开始后,彭嘉衡不忍心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借探亲为名躲回了印尼,直到1950年彭嘉衡看到香港“两航”起义的消息,才在同学的邀请下回到祖国,投身中国的民航事业。
1955年,彭嘉衡奉命执行航空磁探任务。整整执行了一年之后,中国向世界宣布白云鄂博的稀土总量居世界第一,而彭嘉衡也被人们称呼为“白云鄂博航空磁测第一人”。
在民航局工作期间,除了执行飞行任务,彭嘉衡还负责培训飞行员。后来由于华侨、黄埔军校学员等身份,彭嘉衡被迫停飞,被安排做信息管理员,直到1980年才恢复名誉。
2009年,年近90岁的彭嘉衡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经过骨髓移植手术,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但由于档案的问题,民航局不能按飞行员的待遇为彭嘉衡报销医药费,这一病直接花掉了彭嘉衡家中几乎所有的积蓄。
正当大家为彭嘉衡身体好转而高兴时,彭嘉衡的白血病忽然复发,只能依靠药物来维持。夫人见打仗时候连死都不怕的彭嘉衡,在病魔面前却选择了放弃,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决定将家里的房子先卖掉,尽可能维持彭嘉衡的生命。
2010年8月,彭嘉衡在北京病逝。按照彭嘉衡的遗愿,社会捐助的剩余款全部转赠给山东的另一名“飞虎队”战友,家人一分钱都没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