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美军记者桑特拉奇一篇战地新闻刊登在《纽约时报》上,标题是《底线得分作战没得分》:英军以为山上的中国人打光了,而一冲上去,不知从何方冒出无数中国人。

1951年9月21日清晨,东线联合国军美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师和南朝鲜军第二师、第六师的8个步兵营,在大炮的支援下,开始向刚入朝的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阵地猛攻。



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还不到37岁,他指挥作战的最大特点是战前注重侦察。他要求每一个军每一个师甚至每一个连,对自己阵地前后左右的地形要了如指掌,哪个山头可打,哪个山头可藏,哪儿有山沟,哪儿有河流,都要了

解得清清楚楚,印在脑子里。

杨成武率部入朝后,根据第六十七军、第六十八军的战斗力及地形情况,将第六十七军放在东面,将第六十八军放在西面,要求每个军的三个师呈丁字形部署。为防止敌军炮火袭击,要求每个班每个排间隔要大。

这天早晨,联合国军先向第六十七军阵地炮火袭击。密集的炮弹发出震天动地的爆炸声,那声音似山呼海啸,天地之间一片火光红雾。连续炮击两小时后,敌八个步兵营采取轮番进攻。当他们冲到第六十七军阵地前,一阵阵密集的火力将他们死死地阻挡在原地。美军的指挥官见状,急红了眼,不顾一切地下达命令,要部队拼死向前冲。

志愿军的机关枪向着冲来的敌人扫去,那情形就像刀割韭菜,一片片地倒下。杨谷432.8高地、竹垡里463.5高地、丰洞569.5高地、588高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志愿军机枪发出的“哒哒

哒”的吼声,仿佛是给联合国军士兵敲响的丧钟,第一天就击毙联合国军2000余人。

第二天,联合国军的步兵营以75辆坦克开路,继续进攻。可是,一天下来毫无作用。就这样连攻了7天,敌人反复冲杀,除了丢弃下大片尸体外,一无所获,只得草草收兵。

东线的枪声一响,中线、西线的志愿军立即提高了警觉。彭德怀令作战处及时向中线、西线部队通报东线战况,要求各部队严阵以待,严惩侵略者。并再三强调了总部规定的“坚守防御,节节抗击,反复争夺,歼灭敌人”的战术原则。



9月29日,太阳早早露出了头,寂静的夜月山、天德山突然飞来数一发炮弹,躲在树上的乌鸦吓得拍打着翅膀,到处乱飞。红云朵朵,远远望去,夜月山、天德山成了一片火焰山。炮击过后,美军第三师十四团、十五团在60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夜月山、天德山猛攻。坚守在这里的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以牙还牙,立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还击。第一天,敌人连续猛攻21小时,志愿军打退了他们14次冲锋,杀伤敌人1000余人。但是,当敌人发起第15次冲锋失败后,调整了方式,以100门大炮猛轰两天,致使坚守在主峰的志愿军一个排全部牺牲,敌人终于占领了夜月山。

第四天,范弗里特集中美军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三师,英联邦第一师,配属200辆坦克,在300余门105毫米口径火炮及航空兵的支持下,分别向天德山、高旺山的第四十七军、第六十四军阵地猛攻。高旺山与天德山两地相距50余公里,美军第三师向天德山第四十七军部队阵地上攻击,8万发炮弹如倾盆大雨向四十七军阵地倾泻。

战士们作过一个试验,在阵地上随意划一尺见方的地方,就可以捡出大小炮弹皮387块。被敌人炸过的山头,土被翻了三尺,寸草皆无。战士们走在阵地上,松软的焦土有时陷到脚脖甚至陷到小腿。战士们不仅奇迹般地躲过了敌人暴雨般的炮弹,还击退了敌人数十次冲锋。

射击英雄郑月光第一天就击毙敌人112名,有一名战士用机关枪击落敌人一架飞机。驾驶员西弗希西跳伞落地,立即被从四周涌来的志愿军捕捉。西弗希西惊讶万般地说:“按照范弗里特将军的精确

计算,天德山落下778发炮弹,应该被炸成一片焦土,你们究竟是怎么躲过这么多炮弹的?难道你们是神不是人。”

战后统计,第四十七军在天德山歼敌6700余人。

向马良山进的是英联邦第一师。炮八师副师长黄登保在望远镜中看到英联邦第一师的两个营步兵向216.8高地进攻,被击愿军击退。他还看到在216.9高地西侧的金尺洞,有一个营的英军在策应正面进攻,他果断地命令炮兵先炮击金尺洞的英军。

黄登保一声令下,120门大炮同时开火,一排排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从山腰逐次炸到山脚下。半山腰蠕动的英军刚退到山脚下,就遭到炮火袭击。侥幸逃脱的敌人刚猬集在216.8高地下面的一片树林里,一排排炮弹如暴雨般落下,大部分英军被炸死或被烧死在树林内。

记者桑特拉奇的《底线得分作战没得分》指的是橄榄球战法。东失西补,但联合国军东西皆失。战后范弗里特坦言说,天德山、马良山是联合国军西线的伤心岭,而杨成武、温思玉和黄登保一战立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