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续三天登载孟小冬《紧要启事》: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这段公案另文详说,本篇只谈这桩轰动一时的离婚案背后的那个律师。
孟小冬不愧“冬皇”之称,她非但主动提出离婚,还为维护自己应有之权益请了代理律师,这位律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毓秀。
郑毓秀(存疑)
离婚官司打得轰轰烈烈,在郑毓秀的正面攻势以及杜月笙暗中调解后,最终梅兰芳给孟小冬4万元的离婚补偿,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官司将郑毓秀这个名字推至人前,但对她来说,这只不过是她传奇人生中的一桩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
01叛逆少女
1891年,郑毓秀出生在广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家中豪富。
郑家自明代晚期起家,靠着经营木材生意发家,传到祖父郑姚这一代,家族生意遍布两广,人丁兴旺,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
绮云书室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商在末位。郑家发家后,迫切想提升地位,故而一直对教育十分重视。发展到郑姚这一代,他在紧邻郑氏祠堂的旁边兴建了深圳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室——绮云书室,足有3600平方米,收藏不少古籍,供家族和乡邻子弟读书。
年轻的郑毓秀
父亲郑文治在清廷户部做官,娶得妻子亦是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而两人生下的三个孩子之中,尤以“郑二小姐”毓秀最为聪慧活泼,最得父亲疼爱。
郑毓秀与兄弟们一起3岁开蒙,学习进度却远胜同侪,将同龄的男孩儿们远远抛在后面。只是她性格倔的要命,那时大户人家的女孩儿4、5岁便要开始缠足,轮到她的时候,她坚决不允。
年轻的郑毓秀(存疑)
母亲哄了又哄,小姑娘却横眉竖眼坚持不肯。母亲火气上来,对嬷嬷道:“将她摁在床上。”
结果小姑娘干脆上嘴就咬,谁来咬谁,凶悍的紧。
长辈们无法,轮流来劝说,威胁也好,劝慰也罢,郑毓秀软硬不吃,坚决不肯缠足。实在拿她没办法,小小的一个女孩儿,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又可气又可怜。
父亲要揍她,母亲却将她揉在怀中:“阿秀,不肯缠足,哪有大家仔会喜欢你呢?”
郑毓秀疑惑地道:“我为什么要讨男仔喜欢?”
同龄的女孩儿们缠足坐在闺房中刺绣的时候,郑毓秀跟在男孩儿们身后晃荡,爬高上低没个消停。跟着兄弟们一起上私塾,后来又在北京崇实女校接受新式教育。
郑毓秀
郑毓秀的学习成绩实在好,人又能说会道嘴甜,家人对她真是又爱又恨。
那个年代对女性成功的最高“褒奖”大约是:大家闺秀,举案齐眉,相夫教子,荣华富贵。
疼爱郑毓秀的家人为她安排的路便是如此。早早便与两广总督岑春煊定下婚约,待郑毓秀及笄后便嫁入“豪门”做少奶奶。
郑毓秀
接受新式教育的郑毓秀不愿意走上这条路,当她得知自己身上背负的婚约之际冲到祖母面前:“我不愿,我绝不愿盲婚哑嫁。”
祖母板起脸:“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你置喙的地方。”
郑毓秀见说不通祖母,干脆利落写下一封“休书”寄给未婚夫:“为什么你要和一个不想与你结婚的人在一起?这种陈腐的婚约还是解除了吧!”
郑毓秀这么一闹,两家人都下不来台,只得找个借口退婚。
郑毓秀
祖母气的差点厥过去,她抖着手指向郑毓秀:“这孩子主意太大了,我是管不了了!”
恰逢郑父升迁,带着妻小搬至天津,郑毓秀跟着进入美国教会办的中西女校读书。
02刺杀袁世凯
1905年,16岁的郑毓秀跟在姐姐身后往日本留学。
郑毓秀本就接受了一肚子西式教育,性格又泼辣外向,在日本适应良好。她结识了许多同样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朋友,其中一对夫妇,廖仲恺与何香凝为郑毓秀带来人生新的转折。
廖仲恺
在与廖仲恺等同学聊天的过程中,郑毓秀发现,自己以为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家世的缘故,她接触的人非富即贵,人们永远谈吐风致,衣香鬓影。而在朱门之外,清政府无能,接连割让土地,八国联军侵华,人们流离失所饿殍满地……郑毓秀意识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要救国救民就要推翻清政府统治。
满腔热血似乎要沸腾起来,郑毓秀郑重拜托廖仲恺:“我想加入同盟会。”
郑毓秀
同民族危亡比起来,学业又算什么呢?1906年秋,郑毓秀被任命为同盟会京津地区联络员,她放弃学业回国成为情报员,主要任务为:传递情报、接送革命党人、秘密运送炸弹进京。
“ 民众尚未觉醒,为了唤醒人民,为了促进社会觉醒,暗杀势在必行。我愿成为敢死队的一员,将尸位素餐的清廷走狗斩于马下!”
彼时,暗杀是同盟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快速、简单并且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故而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苦心谋划刺杀清廷高官。
青年汪精卫
汪精卫提出去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但北京火车站盘查森严,他无法携带炸弹,于是便与朋友们商量,如何将炸弹带入北京城。
郑毓秀站出来道:“这事儿交给我来办吧!”
其他人提醒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儿:“无论是炸弹爆炸还是被人发现,此行九死一生。”
郑毓秀昂然道:“怕死还革什么命?”
于是,她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多次成功将炸弹和武器运入北京城。只可惜暗杀计划泄露,汪精卫失败被捕,好在郑毓秀并未受到牵连。
郑毓秀
武昌起义后,清廷四分五裂。为了挽救危局,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镇压革命党人,于是乎“敢死队”将新的目标放在了袁世凯身上。
临近刺杀,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然而,这个命令还是来得太晚了一些,有些战友没能及时通知到,照旧进行刺杀行动,十余名革命者被抓,郑毓秀当时也在现场,凭借机敏躲过一劫。
袁世凯
刀尖上舔血的日子没让她退缩,在刺杀袁世凯行动失败后,同盟会成员再次策划了行刺爱新觉罗·良弼的计划。
爱新觉罗·良弼,满洲镶黄旗人,清代皇室旁支,道光年间大学士伊里布玄孙。良弼早年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武昌起义后,他坚决主张镇压,反对启用袁世凯,被皇室成员们推举为“宗社党”领袖。
“良弼不除,战火不熄!” 京津同盟会暗杀机关部部长彭家珍道:“当思我辈痛饮黄龙,亦犹有同心合志之故人含笑于九京乎!”
彭家珍
彭家珍是郑毓秀姐姐的恋人,当他决心刺杀良弼的时候,这对有情人忍不住相对流下泪来。
“革命未成,何以家为啊。”彭家珍写下绝命书:“呜呼!或者与诸兄弟姊妹从此永别矣。诸君,诸君,勿悲!勿悲!二十年后又当成一健儿也。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
郑毓秀依然负责“弹药”运输工作,她深知彭家珍此行凶多吉少,但在姐姐面前,郑毓秀也只能安慰道:“且安心,天无绝人之路……” 说到此处,自己都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爱新觉罗·良弼
1912年1月26日深夜,彭家珍刚刚走出北京西四北红罗厂良弼府门,恰逢良弼乘轿而归。他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枚炸弹引爆。爆炸中,彭家珍被一块弹片飞伤后脑,当场牺牲。良弼重伤,两日后去世。
袁世凯的党羽隐隐察觉出几次暗杀背后都有个女人的身影,北京盘查的越发仔细起来。郑毓秀在京津地区的女子同盟会中名气很大,为了保命,她不得不与吴稚晖等人前往法国暂避锋芒。
03中国第一女博士
1914年,郑毓秀取了个法文名苏眉(Soumay Tcheng)进入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法学专业。
本是权宜之计,但真正投入学习中去的时候,郑毓秀意识到,暗杀只是剜掉藓疖,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更多的知识青年,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后回国,才能真正令积贫积弱的祖国走出困境。
郑毓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一年,她走入了索邦大学。3年后,郑毓秀以优秀的成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且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东方人惯常给西方世界的影响是低调、谦逊,郑毓秀恰好相反,她张扬又勇敢,公开演讲毫不怯场,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向在座的听众们讲述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
一战成名,郑毓秀扬名巴黎。她却未被国外的灯红酒绿迷晕眼,应召回国,报告欧洲战况并联络中国与同盟国的关系。
吴玉章
1918年,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吴玉章主持的外交调查委员会委派,前往法国进行国民外交工作。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郑毓秀被任命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因她精通英语和法语,故而还兼任联络和发布新闻工作。
郑毓秀
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收回被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但是,其他战胜国代表竟然无耻地提出将山东半岛划给日本的要求。郑毓秀大怒,她在大会上发言:“协约胜利,吾人失败!协约有所得,吾人反损失!合约自达和平之前途,及遗吾人以黑暗前途!此等条件,吾人誓不能签字!”
6月27日晚,作为中国留法学生领袖,郑毓秀联络数百留学生和华侨工人包围了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的下榻地,要求其不要再和约上签字。
陆徵祥
属于郑毓秀的传奇故事中还有这么一段儿:郑毓秀作为学生代表去见陆徵祥。她事先在花园里折了一枝玫瑰藏在袖中,见到陆徵祥之后上前几步,用玫瑰花枝抵住陆徵祥的胸膛,冷言道:“你要是敢在和约上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陆徵祥早就听说“第一女刺客”的大名,对郑毓秀能做出这等事儿深信不疑。
郑毓秀
后来,中国代表团未去凡尔赛宫签字,故而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至于当日里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一桩公案,现在已经难以说清,但在民间传说中,“玫瑰枪事件”早就成为一段佳话,为第一女刺客的传奇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毓秀
1924年,郑毓秀以《中国比较宪法》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女子在欧洲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第一人。
04女权代言人
1926年,郑毓秀回到祖国。
此时郑毓秀已经年过30,在国人看来,事业成功但生活可算不得完满,不少人开始操心她的终身大事。
坦白地说,郑毓秀容貌一般。
郑毓秀
有见过她的人评价:身材健硕,粗黑又多痣。郑毓秀个子不高,毛发浓密,双眼有神,鼻孔朝天,再加上一张阔嘴,容貌不符合传统审美里的白皙细腻,性格更是与大家闺秀截然相反。
然而,她博闻强识,性情开朗豪爽,也有不少有志之士追求身后。据说她曾对汪精卫有过一段朦胧感情,终结于陈璧君的出现。
王宠惠
第二段感情是与民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王宠惠。王宠惠是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他与郑毓秀在法国相识,甚至一度有过同居传闻,但王宠惠比郑毓秀大了10岁,早已经有了妻室,故而传言传了一阵子也就消停下来。
有不少人为郑毓秀介绍对象,其实她的正缘早已经出现,便是比她小了10岁的男子——魏道明。
魏道明
魏道明,江西九江人。家境普通,纯因敏而好学得到赴法进修的机会。都在留学生圈子,两人便在法国相遇相知。一开始,这个男孩儿并未引起郑毓秀的关注。一是魏道明其貌不扬,在人群中并不出彩;二是因为他家境不好,忙于勤工俭学,与郑毓秀的交集不多。
可魏道明成绩好,两人几乎同时博士毕业,故而约好结伴一起回国。在船上的1个月,两人朝夕相处,郑毓秀忽然发现魏道明实在是个性情温和的男人。他不喜争辩,但内心坚定,态度诚恳,不似往日那些烈火脾气的同袍,反倒似一泉清流,沁人心脾。
两人感情逐渐融洽,更有结两姓之好的念头。
郑毓秀与魏道明
回到上海之后,郑毓秀本想着做执业律师,却没想到中华民国法律规定:律师一职的从业性别须是中华民国年满二十岁以上之男子。这可气煞了郑毓秀。
她通过上海方面的关系将申请辗转送到北京,却迟迟得不到批复。不得已,她先曲线救国,与魏道明一起在法租界找了一所洋房,开办“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以法国律师牌照的中国女性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女律师。
郑毓秀
当时租界内乱象频发,“讼案胜败,多操在外人之手”。郑毓秀在法租界执业之后,终于有能言善辩的律师接本地人的诉状,且胜率极高,律所生意蒸蒸日上。
1927年春,魏道明出任司法部秘书长,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不得不解散。然郑毓秀却在许多年后追述道:“法律界的伙伴关系结束了,而我们俩人间的伴侣关系却开始了。”
两人结婚后没多久,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上海后,因郑毓秀的知名革命家、律师和争取中国妇女权利的女性代表身份,国民政府邀请其出任上海临时法院院长。
1927年3月29日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时常务委员合影。郑毓秀在后
自此,郑毓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地方法官。
同年11月,南京政府召开第一届立法院院会,郑毓秀与宋美龄是其中仅有的两名女性立法委员。而且郑毓秀还参加了民法编纂,在这部正式颁布的法律中,未婚、已婚女子,与男子同享平等的继承权;承认夫妻彼此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规定家庭中未婚成年女子有权签订或废止婚姻契约;已婚妇女有保留自己的姓氏,不冠夫姓的权利等。
梅兰芳与孟小冬
1931年,孟小冬与梅兰芳的婚姻走到尽头。梅兰芳虽然觉得在情分上有些对不起孟小冬,但在金钱赔偿方面却并不肯支付太多。于是,孟小冬通过杜月笙聘请了郑毓秀当自己的律师。郑毓秀收集资料,在法庭上旁征博引,雄辩滔滔。最后,梅兰芳赔了4万大洋,在那个时候这也算得上是一笔天价分手费。
于是乎,郑毓秀为女人们争取权益的名声传扬开来,她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知名律师,邀请她出庭的诉讼费高达万元。
05财帛动人心
1931年,南京最大英商洋行买办罗步洲致函上海律师公会,指控郑毓秀 “既接受委托收受公费,却完全背弃其义务。请求退费又置之不理,使当事人受财产之损失。”
1932年,郑毓秀担任上海审判厅厅长期间, 时任监察院监察委员的高友唐弹劾上海地方法院审判厅前任厅长郑毓秀伙同后任杨肇熉等,涉嫌共同舞弊、违法侵占法院公款两万两千余元。
郑毓秀
“······数年以来,上海人民因受郑毓秀恶势力权残倾家荡产者若干人、负屈自杀者若干人。社会之道德陵夷、法院之人格扫地,皆郑毓秀杨肇熉等所酿成。”
郑毓秀一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名声赫赫的大律师并未出庭应诉,反而借口“出国深造”离开上海前往法国,等到案件结束之后才施施然回国。
避而不战,在国人看来就是心虚理亏。否则以郑毓秀舌战群儒之能,有什么委屈说不清楚的?
郑毓秀
到了这个时候,她多年前积累的好名声已经被败了个干净,第一女刺客、第一女法官、女权代言人等称号都被人们忘记,现在的郑毓秀是贪腐的代名词。
照道理来说,郑毓秀出身富贵,本不该眼皮子浅薄至此。是财帛动人心,还是另有其他隐情,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只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国家尚未兴盛,郑毓秀已经滑入玩弄权术与贪婪的深渊。
董竹君
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女企业家董竹君这样形容她所见到的郑毓秀:“身材在女人当中是魁梧的,皮肤粗黑,脸型凶怪,穿着旗袍,戴副眼镜。 说话声音洪亮,举止有些像男人。 性格急躁,动辄就怒。 从她的态度表情间一看就知道是位个性很强,而有才干,有魄力,有政治野心的女性……她红得透顶,据闻仅次于宋美龄、宋霭龄。 她人住南京,却要喝上海租界的自来水,面包要吃上海‘老大昌’的,每天火车送一次。 后来,甚至用飞机送,生活挥霍、腐化竟至于此! ”
仿佛曾经那位正义之士真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郑毓秀与魏道明
贪污丑闻爆发后,郑毓秀逐渐淡出法律界,专心在丈夫魏道明身后,辅助他的仕途。
郑毓秀与宋美龄私交甚好,1942年,魏道明接替胡适成为驻美大使,郑毓秀随夫赴美开展外交活动。她开展夫人外交,时常举办宴会,与美国高官拉近关系。但与此同时,她也曾多次在美国公开演讲,争取国外的援助。
郑毓秀的夫人外交
甚至连罗斯福总统的夫人,都称赞郑毓秀:“具有政治头脑,是一位最平民化的大使夫人。”
1946年,魏道明卸任,郑毓秀再次被选为立法院委员。次年,魏道明被任命为首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跟随丈夫前往台湾。
郑毓秀、魏道明与宋美龄(中)
之后一段故事至今都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一说郑毓秀贪婪成性,在台湾横征暴敛,引得国民党内部大为不满,故而派遣陈诚接替魏道明的职位,逼迫二人退出政坛;另一说在内部斗争中,魏郑夫妇输给了蒋介石的心腹陈诚,不得已,只能败走南美,淡出政治舞台。
魏道明在台湾工作
没了权势,郑毓秀曾经想靠经商发家。夫妻二人前往巴西经营数年,然经营不善,又没有相应人脉疏通。往日攒下的家底败去不少。不得已,两人返回美国定居。
年纪渐长,夫妇二人又想回台湾养老,但蒋介石“缓发”他们的通行证……日子漫长又寂寥,郑毓秀拉着一帮子故旧搓麻将、忆往昔,打发时间。
郑毓秀
或许因为情绪压抑,1953年,郑毓秀患上癌症,不得已截去了左臂。这下子打击更甚,6年后她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68岁。
关于郑毓秀的故事众说纷纭,到现在都没有定论。
有人说她实在为中国法律奉献良多,是民国时期法学界女性的代表人物;
有人质疑她学位来路不正,认为是王宠惠代笔,故而“第一女博士”的头衔也有争议;
有人强调她的英勇无畏,虽然没有亲身刺杀,但多次为同盟会运输弹药,一样是行走在死亡边缘的人物,并不比亲身上阵差多少;
有人骂她穷奢极欲,被金钱腐蚀堕落,早已经不复旧日英杰……
郑毓秀从来就不是现如今偶像剧中光辉灿烂的大女主,或者说,她的大女主剧在40岁左右戛然而止,之后的剧本便换成了女反派。
可她真实,不是圣人,无法贴标签,也不能简单地概括。
她身上优点和缺陷兼具,曾经义薄云天贡献非凡,也堕落到底,清白不在。
曾激昂澎湃,豪气干云,也会泼辣吵闹,蛮横无理;
曾满腔热血铤而走险,为国民张目,也会因为金钱名利而失去原则,逐渐腐朽;
曾激情鼓励女学生们维护年轻时候受教育的权利,也会因为钱财毫不犹豫地剥夺别人的平顺生活……
郑毓秀的塑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网络上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但如果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请问问自己,在极端情况下,你还能做个善良又品德高尚的人吗?
喜欢看爽剧、爽文,期待一份纯爱,是不是因为这些在现实中是稀缺物品呢?
真实往往令人痛苦,读过郑毓秀这段毁誉参半的人生故事,只望博您深思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