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初,江苏省政府将“建设200个左右标准化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纳入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初中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名单,全省共建设完成224个。“标准化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长啥样?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进行了探访。
不开心?有困惑?去“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发个呆!
以南京为例,共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等共19个“标准化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与以往的心理教室相比,标准化心理辅导室更加专业。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名为“花季心语”,成立于2010年。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示范学校联盟成员单位等称号,建有鼓楼区教师心理健康云中心,设立了鼓楼区家庭教育指导热线。
“花季心语”心育中心占地约600平方米,硬件设施与软件模块齐全,功能配置科学合理,建有心理测评室、心理放松训练及个辅室、心理沙盘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训练室等多间功能室,配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心理放松与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团体心理减压系统等,云数据中心实现了信息的集中采集与高效管理,为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心育中心位于校园东北一隅,环境私密宁静,内部以粉、蓝、绿色调为主,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生机盎然的绿植、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画、专业的心理书籍和报刊摆放于阳光长廊中,更增添生机与活力。
据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校长崔晨香介绍,心育中心全天开放,充分满足学生心理辅导需要,学校的危机转介机制完备,档案记录管理及保密制度完善,并开设热线电话、“心语”信箱、网络邮箱,拓宽辅导预约渠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一名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背景的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多名持有中高级心理辅导师证书的兼职心理教师及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心育馆名为“阳光心田”,使用面积约为127平方米。其中一楼设置宣传栏及心理科普区域,便于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心育馆主场地位于三楼,由六大功能区组成,分别为秘境森林空间(办公接待区)、心灵交汇花园(团体辅导区)、丛林拾趣部落(自主自助区)、林间密语驿站(个体辅导区)、静谧养心树屋(安全小屋)、身心疗愈氧吧(冥想放松区),每个功能区蕴藏着丰富的心理资源。
据介绍,心育馆目前拥有两位专职心理教师,每日固定开放两个咨询时间段,此外还设置了线上热线咨询、心理信箱,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服务。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老师们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认真倾听每一位来访者的心声,在心与心的连接中消除困惑和迷茫。
从教学楼去操场的路上,“阳光心田心育馆”总是会吸引学生们驻足片刻,绿色的信箱,公告栏上贴着“各种提醒”,还有学生们都爱的暖心便利贴,看中哪个就可以直接拿走。记者注意到,公告栏上的“咨询预约日历”上标注着学生预约个辅时间。二十九中初中部专职心理教师胡慧娟表示:“除了硬件,打消学生们对心理辅导的误区也很重要。我们会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聊一聊心理辅导,也会对心育馆的功能进行介绍,无论是他们想说说话,或者是想找一个地方发个呆,都可以。不管你是不开心还是有困惑,都可以走进我们的‘阳光心田心育馆’。”
据了解,心理辅导结束后,学生可抽取一个“彩蛋”来获得暖心支持,或在生命能量树上留下鼓励的书签。心理教师也会及时做好档案记录与整理工作。对于重点关爱学生,建立“一生一策”,联合班主任与教师及家长,做好动态跟进和辅导工作。
关注每一个!“96111”心理服务热线全覆盖
目前,全省实现县(市、区)“96111”心理服务热线全覆盖,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全覆盖,超过60%的中小学探索推行“成长导师制”。“全体教师都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希望每一位老师提升自己的心育能力,在学生有一点点小情绪的时候能够关注到,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家长焦虑的时候可以给到一些支持和建议。同时,希望班级心理委员、家长、老师一起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好。”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专职心理教师李祖颖说。
在全省“标准化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名单中,苏州共有27所初中学校“榜上有名”。走进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阶梯教室,十几位心理社团的学生正在心理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一场生动有趣的心理社团活动,内容涵盖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自我成长等多个维度,以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体验。据该校初二学生赵嘉羽介绍:“它会告诉你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当你碰到问题的时候,你应该如何解决,觉得它可以让我享受到一种快乐,非常喜欢这个课程。”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心理专职教师顾楠表示:“初中年龄段的青少年往往面临着青春期的困惑以及来自家庭、升学等多方因素的压力,日常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从而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如果同学们有一个比较安全的空间,可以相互去了解彼此之间的感受和想法,有这样一个很舒适的环境,他们就能自由地表达自己。”
目前,学校每周除固定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外,还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心理课程,并打造了一支由10名专职心理教师和17名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同时,功能多样、设施齐全的心理辅导室,不仅在硬件上达到了省级标准,更注重发挥“软件作用”,为在校青少年提供专业且贴心的心理健康服务。
据淮安市浦东实验中学德育处主任徐涛介绍,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的使用率高达80%以上,暖阳小屋用来让学生自我关怀对自己给予肯定;心灵氧吧提供学生身心放松和情绪宣泄;梧桐树洞更多是心理疏导干预。他举例说:“比如心理氧吧,是全天候开放的,目前接待最多的三种情况:第一种,初一新生,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做一个心理的支持和辅导;初二学生是人际关系的一些交往,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第三种,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更多的是学习上的指导和信心鼓励。”
链接:《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规范、管理与督导评估。
二、编制依据
本指南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教基—厅函〔2015〕36号)、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教体艺〔2023〕1号)、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苏教基〔2023〕5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
三、功能定位
心理辅导室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师生疏导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其主要功能是:
1. 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体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根据学生情况开展评估并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并做好持续性心理辅导和医教协同工作。
2.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监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监测、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4. 营造心理健康环境。面向本校学生、教师和家长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氛围。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开展各类面向本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有需要的教师开展及个体心理辅导和成长性团体辅导,对有需要的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和教育策略等,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四、基本设置
心理辅导室建设应坚持“科学、实用、温馨”原则,软、硬件设施配置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实际需要,拓展心理辅导室功能区域和相关配置。
1. 点位选择。心理辅导室应选择相对安静又方便进出的地方,避开热闹、嘈杂区域,所处楼层一般应在三层以下。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不做硬性规定。在保障心理辅导室功能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与学校其他场所共建共享,辅导室各功能区域也可以相互兼容。
2. 环境要求。心理辅导室环境布置应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可选择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的名称。校园醒目处应张贴或悬挂心理辅导室所在位置、开放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图示图标简明醒目,心理辅导室外可张贴轻松的欢迎标语。内部环境应整洁、舒适,以淡雅、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合理运用色彩、灯光和装饰物,光线适中,可参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执行。
3. 基本配置。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体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鼓励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室、电话/网络咨询室、督导研讨室、放松室、阅览区、科普宣传区等拓展区域。心理辅导室外应设有心理信箱。
个体辅导室。个体辅导室是为学生提供单独心理辅导的必备场所,所处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保护学生个人隐私,面积要求10-15平方米/每间,隔声要求应参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中对语言教室、阅览室的要求执行。基本设施:咨询椅或沙发至少2张(呈60度或90度夹角摆放)、小茶几1个、静音挂钟1个、录音录像设备1套、垃圾桶等。选择性配备:音响系统、挂图/挂画、绿植等。
团体辅导室。团体活动室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必备场所,面积不得低于50平方米/间,以实际使用时人均2-4平方米为宜。可与学校心理健康课专用教室兼用。基本设施:可移动桌椅、座垫、多媒体设备等。选择性配备:活动所需的各类团体辅导游戏器材、录音录像设备等。
办公接待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处理日常咨询事务、接待来访者、受理咨询预约、管理各类档案的必备场所。面积要求在15平方米以上,可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进行相应调整。基本设施:电脑、打印机、固定电话、带锁档案柜、期刊架、心理书籍等。
其他拓展区域。由各地各校依据工作实际需要建设,可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如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电话/网络咨询设备、放松类或自助类器材、沙盘类和绘画类器材、心理健康科普道具等。
五、管理规范
1. 开放时间。心理辅导室应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心理信箱、现场到访及其他渠道接受本校师生个体心理辅导预约,主动策划并实施各类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各功能区域应定期对学生开放,学生在校期间的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段,要有固定时段向学生开放,每周课外开放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可视学生数量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开放时间,并安排专人值班。
2. 人员配备。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教师数量依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教师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或心理咨询师证,或由具有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其他教师担任,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本校班主任同等待遇。
3. 经费投入。学校应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心理辅导室工作正常开展。心理辅导室应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服务。
4. 档案记录。心理辅导室应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心理辅导记录等。心理辅导记录一般包括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辅导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评估和鉴定,并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测评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保存。
5. 辅导伦理。心理辅导工作应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根本,增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学生出现行业伦理要求突破保密的情况时,应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谨慎选择和使用心理测评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并在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自愿基础上进行,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6. 危机干预。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发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用,认真落实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分析报告制度和专家会诊机制。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通过“一人一案”提供个性化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并根据干预效果,动态更新重点关爱学生清单。当发生危机事件时,努力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各类极端事件。
7. 转介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应与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对接沟通,建立定点合作关系,畅通转介绿色通道。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成长导师和其他相关部门评估,认为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或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形时,应及时转介到市县(区)心理辅导中心,综合评估后视情况转介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过程需记录详实,并逐步建立健全跟踪反馈机制。
8. 加强研究。心理辅导室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典型案例讨论、组织参加专家督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