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与挑战。《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相关数据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且呈低龄发展趋势。针对当下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区人大代表陆斐、陈琦提出《关于多方支持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通过联合政府、教育部门以及青少年家庭建立多项服务机制,共同守护青少年“心”健康。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不同网站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和谐的教育氛围、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区人大代表陆斐说。
为此,陆斐、陈琦建议,各学校应配足配齐专业心理老师,通过划片或共同体等形式组建心理教师联盟小组,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同时,建立更加紧密的家校联系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学习机会,鼓励家庭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心理状况,确保家校双方及时、有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通过走访区内部分中小学校,陆斐、陈琦发现,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内容缺乏关注。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求助渠道较为受限。两位人大代表表示,根据松江卫健委下属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咨询情况反馈,咨询人数可达到5-8人/半天,处于饱和状态,专业人员紧缺,已无法满足实际咨询需求。
积极应对心理问题应当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态度。陆斐、陈琦建议,政府联合教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心理卫生协会、社会组织等力量,建立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开展专项指导服务,同时整合内外部资源,将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下沉至各社区、学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作,合力形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健康“防线”。
■记者 沈思韵 文
■文字编辑 周正豪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叶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