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世间的所有问题,都只是心的问题,要以心来应对。
1、心外无物,
王阳明认为,事物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它们、感知它们、赋予它们意义和价值。那它们对于我们而言,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影响不到我们,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爱尔兰哲学家乔治·贝克莱也表示:“物质是指独立于心灵的事物,不依赖于思想或感觉而存在。一切物质的存在,正在于其被心灵感知。“
风吹幡动,六祖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句话揭示万物皆由心生,外界之动静,实乃内心之映照。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无数的人和物、我们自身也经历了无数的事。但当我们关注它们时、才会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它们才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
你越是关注什么,什么就会影响你,,你越是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你越是计较什么,什么就会为难你。
如果我们能够接纳一切,放下一切,不再去关注它们。任何的人事物,都再难以影响到我们。
2、心外无事
王阳明认为,世间所有的事都是人用心做出来的,如果人不动心去做事,就不可能有事。心若通达敞亮,就没有过不去的事。
内心对于我们应对世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事情的发生或许不受我们的控制,但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源自内心,也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王阳明强调,只要知识储备足够,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差别其实并不大,而一旦上了战场,胜负的归属很大程度上看的是谁的心能不能被千变万化的局势所撼动。
这句话说明了在应对人生挑战和困难时,内心强大和信念坚定的重要性。
对此,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言,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具有强大内心的人,往往能够境随心转。而心力不足的人,往往心随境转。
3、心外无理
王阳明认为,事物的一切善恶,都是我们的心赋予的。我们周围的事物和情境如何,不在事物和情境的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内心理解和感受,其意义和价值由我们的心所赋予。
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而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王阳明认为,所有的想法都来自自己的内心。因此,格物,研究事物的真理,只能从自己的心上“格”。
为了能够更清楚得看清这个世界,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分辨、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我们所看到的事物。
面对同样的事物或情境、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原因在于每个人的心不同。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样的事物或情境也有不同的看法,只因心已也不同。过去的我们非现在的我们,现在的我们也非将来的我们。
例如,心情好时,和心情不好时,看到同样的风景,内心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一个人成熟后,曾经的难以释怀,或能够轻易放下,只因为内心已不同。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探索真理,要从心上格,提升自己的认知。面对不断变化的世间万物,要从心上应对,世界往往不依我们的期待而变化,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对世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