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战争是智慧的比拼,战争不仅需要枪对枪、炮对炮、刀对刀的用力,同时也要用脑子。



杨勇上将一生身经百战,他身上的五处伤疤最能体现他名字里的“勇”字。然而不言“勇”字不称为杨勇,不言“谋”字,也不是真正的杨勇。有大勇而有大智,两者交相辉映,才能真正显现出杨勇这位上将军的出色才能。

1938年春夏之交,抗日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杨勇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在午城镇、张庄、井沟地区痛歼日寇后,即转移到汾阳和离石之间公路作战,同时也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休整。

然而就在此时,日寇108旅团沿着汾离公路向西进犯,用以策应华中派遣军进攻武汉。为此他们占领了柳林、离石县,向黄河渡口进逼,已经对我陕甘宁边区产生了威胁。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配合120师和留守兵团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坚决粉碎日寇西犯的企图,保卫黄河。

而杨勇的686团在陈光的命令下,开进汾离公路两侧,以战备的姿态进行休整,积极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开展山地游击战。

一、一战薛公岭



汾离公路,是日军重要的运粮通道。因此陈光很希望通过打击日本辎重部队,以切断敌军的补给线,并从日军手中夺走粮食和弹药。

汾离公路沿线,皆为崇山峻岭,遍布着茂密的森林和草丛。一日,杨勇带领作战参谋考察地形,走到了薛公岭一带。杨勇听说此地最高海拔1725米,公路在山谷中蜿蜒盘旋,是打游击最有利的地形。

日军虽然出不了什么精于战略的人才,但却非常能抓细节,行军打仗非常有章法,让人抓不住破绽。日军经过勘测,也发现薛公岭地区非常适合进行伏击,因此早早地在最佳的阻击位置上,修筑了一座碉堡。

杨勇一下子犯难了,提前拔掉会打草惊蛇,战斗打响后再拔又伤亡很大,这可怎么办?最终杨勇做出了既打电报,也打阻击战的决定。

经过杨勇亲自把关,专门派遣团特务连携带3日口粮,潜伏在薛公岭地区。这个连是个红军连,装备很好。杨勇指定了一个排长带领一个精兵班,携带一挺苏式轻机枪,埋伏在山谷河沟旁的一座废弃房子里。这里距离公路只有200米,是非常好的伏击位置。

与此同时,杨勇又命令出身老红军的迫击炮连长吴嘉德潜伏在日军的碉堡附近,只待敌军辎重车辆进入包围圈,就用迫击炮端掉敌人的碉堡。

当时正值深秋,八路军的勇士们在满山红叶的掩护下,悄悄潜入了薛公岭的预定伏击点。当时天气很冷,呼呼的山风刮得战士们直打寒颤,他们相互偎依在一起,缩成一个团子。有些睡不着觉的同志看到后打趣道:“现在咱们都是“团长”了”。说着,战士们都笑成了一团。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但是鬼子却迟迟没有出动。同志们都有些着急了,怎么日本人还没有出来呢?是不是我们的行动被敌人侦知了呢?杨勇坚定地说:“再等等,鬼子一定会出来的。”

鬼子每隔几天就要运一次粮,否则前线的日军就要饿肚皮了,日军不可能不出来。杨勇非常笃定。

就在这时,两个穿便衣的侦察员突然气喘吁吁地找到了杨勇:

“鬼子的25辆车,昨天下午5点已经到达王家池据点,我们一辆一辆熟了,数目非常确切,每辆汽车都装满了鬼子兵”。

杨勇非常振奋:“很好,赶紧把此事告知其他部队,鬼子马上就要过薛公岭了。”

1938年9月19日13点,鬼子的车队果然在公路上出现了。在25辆汽车前,20多名骑着东洋大马的日本骑兵,耀武扬威地在前面领路。杨勇事前就曾叮嘱,骑兵过来不要打,等汽车过来再打。这些骑兵是搜索队,一旦打了就打草惊蛇了。

日本骑兵找不到我们的伏击队伍,于是登上了薛公岭的小碉堡,并且在那里燃起了大火,显示搜索队已经到达了碉堡。后面的敌人看到了信号,于是大摇大摆地将汽车开到了公路上。薛公岭的地势有点高,鬼子的汽车爬坡很吃力。

我军伏击队伍死死地盯着鬼子,直到敌人的汽车队彻底进入伏击圈,我军的机枪才发出了怒吼声。很快,鬼子头一辆汽车被击中,烧得烈火炎炎。随即埋伏在公路两侧部队也同时向敌人吐出复仇的火舌。



就在这时,埋伏已久的吴嘉德连长亲自操炮,对20多名鬼子骑兵盘踞的碉堡,进行了精准轰击。第一发打掉了日军的膏药旗,第二发便从碉堡的窗口钻了进去。十多发炮弹下去,日军抱头鼠窜地从碉堡中逃了出来。而二营五、六连趁迫击炮弹爆炸的瞬间,从三面向碉堡发起攻击,瞬间将20多名鬼子全部歼灭。

失去了制高点的掩护,鬼子的辎重部队彻底失去了地利,他们慌慌张张地躲在汽车底下、公路护路沟里,到处乱藏。一些鬼子慌不择路,躲进了一处废弃屋子的围墙边,试图负隅顽抗。谁知我军早就料到他们会往这里跑,因此早就布下了炸药。只听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伙儿鬼子全都上了西天。

手榴弹的爆炸声和轻机枪、步枪声混杂在一起,我军搜遍了每一个角落,将每一个能找到的鬼子都打死。此战之中,我军全歼日军400多人,烧毁汽车25辆,缴获步枪200多支,轻机枪12挺,还有弹药、医药、大米小麦等物资。而我军的伤亡微乎其微,不过30多人。第一次伏击战,以我军大胜而告终。

二、陈光怒吼:为什么不阻击?



25辆汽车被毁后,前方的日军果然出现了粮食短缺,杨勇料定日军过几天应该还会派出车队送粮食,这是我军进行伏击的好机会。

于是我军在吴城镇以西的油坊坪设下了埋伏。10月3日,日本鬼子的辎重队果然出动了。而这一次,敌人的表现却非常奇怪。

侦察员跑来告诉杨勇:“敌人运输车是出动了,但是只来了一辆车。”

参谋们一听,都说苍蝇也是肉,干脆把这辆车给炸掉吧。不能让前方鬼子吃到一粒米。

然而杨勇却悠然道:“做事不能做太绝嘛!这次咱们就做个“人情”,把他们放过去吧!”

将士们一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只能遵从命令,将这辆运输车放回了前线。

很快杨勇“放过”敌人运输车的消息传到了陈光的耳朵里。陈光气不到一处来,于是给杨勇打电话:“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打运输车,快点阻击啊?想犯右倾主义错误。”

然而杨勇却悠然地说:“兵不厌诈,我军前线伏击成功,肯定会有防备。日军只派出一辆运输车,恐怕是为了探路。如果贸然攻击,我们不仅不能打击到敌人,反而还会暴露自己的位置。因此我才决定不打,我们要放长线钓大鱼嘛!”



陈光一听,觉得杨勇的话非常有道理。只是嘱咐,下一仗看你的了,一定要打好。

结果到了第二天,杨勇所期待的“大鱼”果然来了。日军见那辆运输车没有出事,满以为前方没有我军的伏兵,因此胆子大了起来。于是他们派出200多个鬼子兵,分乘着18辆汽车,向东窜来。

这时候,我军早就在公路两侧埋伏好了。等敌人汽车,南北两个方向的我军伏兵立即开火、猛冲猛打,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穷于应付,短时间内100多个鬼子兵连同8辆汽车一起报销,3挺机枪、90多支步枪都成了我军的战利品,而我则伤亡10余人。

经历了两次打击,汾离公路据点的各处敌人皆惶惶不可终日,进至离石县之地,补给则变得更加困难。在兄弟部队的打击下,敌人已经有放弃侵犯陕甘宁边区,向东撤退的势头。为了能够顺利撤军,日军在公路重点地段有重兵设立了据点,决定稳扎稳打。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勇考虑到日军连续两次遭到打击,对我军在公路沿线的伏击肯定有所防备。杨勇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敌人最想不到的地方。敌人或许对那些险要地段非常警惕,但对于他们眼皮子底下的王家池,恐怕就不会那么上心了。因此杨勇决定冒一个险,将军队派往王家池,狠狠地打击一下敌人。

就这样,我军部队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悄悄潜入王家池附近。然而一勘测地形,杨勇却感到十分忧虑。当时早已进入了深秋,当地的核桃树、柿子树以及其他落叶的树,叶子早就被凛冽的秋风扫光了。这样一来,对我们的隐蔽相当不利。



当时为了不失战机,杨勇还是决定赌一赌。他率领部队兼程前进,迅速占据了王家池附近的制高点。同时他还组织团、营、连各级指挥官化装成便衣,在伏击地段反复勘察地形,完善伏击战术。

同时部队利用河川两侧的隐蔽地段,抢时间修筑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阵地,同时在河滩公路上堆石头迟缓敌人的汽车行驶。

3月20日下午3点,鬼子步骑1000多人,汽车几十辆,牵着数千头被抢走的牲口、羊群,沿着河川公路由西向东撤退。

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前线观察所用电话向杨勇报信:“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包围圈,已经没有其他队伍了。”杨勇再三确认:“确定没有其他队伍吗?”“没有了!”

“太好了,敌人没有发现我们!”杨勇意识到,决战已经要开始了。杨勇飞快地下达命令:

“立即发射3发红色信号弹,并把山上三堆柴燃烧起来。”

只听三声枪响,3发信号弹腾空而起。随即,山上的木柴也熊熊燃烧起来,浓烟遮天蔽日。就在这时,公路两边伏兵四起,河川两翼的机枪、步枪和迫击炮、掷弹筒同时开火,以猛烈火力射击鬼子的行军队形。在宽阔的公路上,鬼子们找不到任何可以遮挡的地方,被打得人仰马翻、尸横遍野。有的骑兵成了落马骑兵,抢来牛羊被枪声吓得四处乱窜。鬼子兵与大洋马、羊群和大车队混在一起,汽车和骑兵部队在乱石滩公路中横冲直撞,向东各自逃命。



仗打到这个份上,大局已经确定了。我军的步兵甩开大刀,端起刺刀,向敌人发起了白刃冲锋,敌人丢盔卸甲,将枪支、弹药、牲畜通通丢掉。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大败亏输,损兵500多人。敌人的尸体遍布河滩,缴获战马50多匹,烧毁汽车多辆,缴获了大量牲口和大车。

此战胜利后,群众们纷纷跑到战场上,帮助八路军收拾战利品。部队尾追向东逃窜之敌,并于当夜袭击敌人的杨家庄据点,日伪军见势不妙,放弃了杨家庄没命的逃窜。

三次伏击战,歼敌千余名。这三次战斗被统称为吕梁三捷。群众们听闻此事,皆奔走相告:

“离石的鬼子被咱们八路军打跑了,八路军真是抗日救国,保护咱们老百姓的大恩人。”

于是群众们热情地慰问了八路军,有的送猪送羊,有的送鸡送蛋,有的送核桃、柿子、蔬菜等。许多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为抗日救国尽了一份力。

一日,驻汾阳县的日寇联队长逼迫一个做生意的百姓转交给杨勇,不服输地进行挑战:

“前与贵军交战,因地势不利,三战而不决,遗恨千古。实为大日本皇军不适山地作战,愿约你军到平原上决一雌雄。”对于日军这种疯狂而愚蠢的行为,杨勇根本不屑一顾。

杨勇笑着对周围的人说:“打仗嘛,就是要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休想用激将法诱骗我们。我们大的就是机动灵活的山地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同你拼消耗。”

像吕梁三捷这样展现杨勇智谋的战斗还有很多,比如1941年1月的潘喜渡伏击战,担任鲁西军区司令员的杨勇采取“围点打援、设伏围歼”的战法,全歼日军一个中队150余人和伪军一个大队400多人,击毙日军软原少佐,创造鲁西平原全歼日军的光辉战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