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元旦跨年夜

德国传来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




虽正值冬季天寒地冻

凌晨五六点

德国各个超市门口

居然排起了长龙



超市的门刚刚打开

德国人一拥而入

冲到货架前看也不看一通扫货



这把不少不明所以的

留学生看傻眼了

难不成一觉醒来

浓眉大眼的德国也参战了?



但令大家意外的是

这帮德国人起个大清早

不是为了屯物资、抢鸡蛋




而是排队购买

我们中国湖南浏阳




漂洋过海售卖的烟花




而且每个人

一买就是一整个购物车

恨不得把铁框塞满才肯罢休



这些烟花卖到德国后

贵的要两百多元一盒




尽管价格如此高昂

也挡不住德国人的热情




一些便宜的小烟花

更是上架就被光速买空

只剩一些凌乱的残渣




这种热情和阵势

想必咱们中国人都没见过




看着德国邻居的后备箱

华人同胞们哭笑不得




我们的传统

没想到被老外如此追捧




还有一些留学生起个大早

本想买点家乡的烟花

回忆一下乡愁的“硝烟味”



不料根本不是德国人对手

堪比当年“抢菜大战”




根据德国法律的规定

德国人在每年过年这两天

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为了抓住这仅有的两天

德国人真是拼了老命

凌晨排队不稀奇




仓库开门就哄抢




甚至有人一次就买了

上万元的中国烟花




别看德国佬平时

总是一副正经严肃的样子

放起烟花来

只能用疯狂二字形容




几乎是全镇参与

整个街道

洋溢着新年欢腾的氛围




看了这些照片

网友们不禁感慨

我们遗失的年味

好像又在大洋彼岸有了传承




中国人的年味是什么?

你还记得吗?

这组旧时春节老照片,

是否有你简单而纯真的年味,

追回那个年代过年的美好记忆......



五十年代,

离现在也有六七十年了。

那个时候,

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

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1950年,北京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那一年最受欢迎的“年货”,是毛 主 席的画像。



▼ 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就给相亲邻居们写对联,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墨地也毫不含糊!



▼ 1953年除夕夜,天津一家人吃起了团圆饭。围炉而坐,有老有小,看起来和睦又幸福。



▼ 四代同堂过春节



▼ 过年了,除了伙食上大吃一顿,物资贫罚的日子里,玩具都靠大人们亲自动手,家里有点余钱的也会直接买上几样。简简单单的“风车”、炮仗,在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中玩得不亦乐乎。



▼春节穿新衣是传统,曾经红旗商场和百货大楼代表着时尚。过去普通家庭新年才添衣,穿上新衣,满心都是欢喜





▼ 在过去,获取新衣服并非只有商场这一条路,妈妈的巧手也能 “变” 出精美衣衫。新年穿新衣是孩子们最大的盼头,妈妈们为此付出了许多个不眠之夜。



▼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



▼ 而男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放鞭炮这件事了。



▼ 放完之后还会跑到炮仗堆,仔细扒拉里面的漏网之鱼,生怕错过一丝快乐。



▼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956 年春节,村民们围坐一处,头一回从收音机里听到远方传来的祝福。因我国首台黑白电视机 1958 年才诞生,此前收音机可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 在那个往昔岁月,电视、电脑尚未普及,央视春晚还未诞生,更别提网上直播了。人们若想观看春节晚会,唯有亲临现场这一途径。



▼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 没有礼堂又何妨,天空作穹顶,石头充座椅,这般环境也无法抑制中国人欢庆春节时的喜悦。



▼ 新年之际,人们践行 “总把新桃换旧符”,横幅 “学习先进经验” 尽显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采。



▼ 新年到,贴窗花的传统绝不能丢。那时候,家里手巧的人剪出精美的窗花,深受小孩子喜爱。往雾气笼罩的白窗上一贴,浓浓的过年氛围便扑面而来。



▼ 新春佳节,北方家庭里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全家人热热闹闹地包饺子,满心盼着饺子煮熟后香气四溢,这幅场景,满是浓浓的年味。



▼除了饺子,北方人还会做包子、馒头,待点心蒸好后,正中间再印个红花、红字,看着就喜庆!



看完五十年代,

我们再看看六十年代,

那是个属于集体的时代。

▼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



▼ 在过去,春节有着别样意义,能吃到平日里难以尝到的肉,还有琳琅满目的酥糖与零嘴。



再到了七十年代,

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物质,

都渐渐丰富了起来。

过年的时候的活动,

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 新年到,一家人换上最靓丽的衣裳,精心梳理好头发,齐聚影楼拍摄合影。儿时过年的全家福,满满都是喜庆氛围。记忆中,小时候的自己,生活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



▼ 弄堂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着炮仗,彼时鞭炮的花样日益丰富,也让孩子们玩得愈发畅快淋漓。



▼ 年夜饭不再如往昔以素菜居多,鱼、肉等各类菜品纷纷上桌。虽然那时菜品数量和样式不及现在,可每一口都饱含浓浓的年味儿。



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

毫无例外的,

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

要说八十年代过春节有什么最大变化,

那一定就是——看春晚。

▼ 1983 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自这一年伊始,看春晚成为中国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项目。无数有关春节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与春晚紧密相连 。



▼ 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那个时候的刘晓庆还是个少女,姜昆老师还是正值壮年意气风发,那个时候马东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马季才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相声演员。



▼ 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



▼ 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把台湾流行音乐带到了国内,一夜间,全国上下都认识了张明敏这位台湾歌手。



▼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下图是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 闹红火



▼ 正月十五看花灯



▼ 城里过年买点响炮



▼ 春节期间卖年画的



这些老照片太珍贵了,

怀念那个时候,快过年了,

送给同龄的朋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