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



它那72万平米建筑面积、70多座大小宫殿以及9千多间房屋,无不体现着皇城的雄伟、壮阔。

故宫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无数故事和风雨,是我们研究明清历史的重要载体。



不过如今它已经不再是皇家专属的紫禁城,而是人人都能一睹风采的故宫博物院。

每天都热情接待着上万名慕名而来的游客。



游客们在感叹故宫雄伟的同时也不免生出许多疑惑,作为木质结构宫殿的故宫为何能百年不腐不烂?

建造这些材料又是来自哪里的呢?

木材材质极品,采伐更是艰辛

尽管北京城是元明清三朝定都之地,但元朝的皇宫被徐达给毁了。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四年下令修建的,并历经16年才建造而成。

当时大明的皇宫还在南京城,但作为篡位登基的朱棣为了更好地稳固自己的政权、抗击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

于是力排众议将都城迁到了北平,也就是如今的北京。

而作为大明的皇宫,无论是工匠技艺还是用料都必须是顶级中的顶级。

楠木



尤其是木材更是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故宫所用的木料有楠木、杉木和桧木这三种,尤以楠木为主。

楠木一直以来都是木中极品,金丝楠木更是被称为帝王之木,能历经千年而不腐。



美丽淡雅的色泽、坚硬密致的材质、优美匀整的纹理、温润柔和的质地;

以及收缩性小、遇火难燃、不挠不裂、耐湿不腐有幽香等特点,让它成为古代木建筑的首选。

但楠木的生长周期极其缓慢,至少需要200年以上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而且对于生长环境极其苛刻,只有四川等少数地区的崇山峻岭当中才有,寻找和砍伐都非常艰难。

杉木和桧木的材质比起楠木都有所差距,但其本身的硬度和防腐效果都非常不错。

所以也成为了建造紫禁城的主要材料,但砍伐的过程同样艰难无比。



为了能获得优质的木材,朱棣专门派遣中央大员到盛产木材的省份,主持木材开采和运送工作。

其中工部尚书宋礼就被派往四川,吏部右侍郎师逵、刑部右侍郎金纯等朝廷大员也被分别派到湖广、江西以及云贵、交趾等地。

从这些官员的职位和品级就不难看出,朱棣对于建造紫禁城的上心程度。



而且这些树木的砍伐和运输过程也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

因为优质的金丝楠木对生长条件极其苛刻,基本生长在深山老林当中。

朱棣为此强征十万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四川等地的原始森林进行砍伐。

在这些百姓面前的不仅仅是崎岖的山路和密布的丛林荆棘,还有虫、兽、瘴、疫的侵袭。



当时的四川人在形容采木过程的艰辛时,用了“入山千人,出山五百,哀可知也”[1]。

这些老百姓不仅仅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而且完不成任务还要自掏腰包补偿朝廷,历经千辛万苦活着走出大山的他们,还需要卖儿卖女来赔给朝廷。



之后的运输过程虽然大多利用水路,但途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可以想象的。

可以说故宫所用的每一根木材上,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也正是因为耗费心思得来的木材质地优良,很难被腐蚀和折断。



所以故宫才能在过去六百年间傲然挺立,直至现在还能让我们一睹风采。

不过除了木材的质地优良外,建造故宫时工人们的智慧也同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北京环境有利,建筑技艺出众

北京地处我国北方,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整体气候相比较于南方来说寒冷、干燥,因此蛀蚀木头的白蚁数量较少。



同时北京天气比起南方来说更加干燥,这也让本就耐腐抗蚀的楠木等木材变得更加结实耐用。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不仅材料用的都是极品。



而且建造工艺更是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巅峰,一砖一瓦、一榫一卯都蕴含着匠心和智慧。

例如故宫的排水系统就充分彰显了古人的智慧。



通过查阅资料,故宫的地势呈现东北高、西南低,北边神武门的地势要比南边午门高将近两米,从而让水汇入金水河内。

而且故宫很多地方的屋顶坡度几乎一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排水;



再加上城内布满各种各样的干渠和暗渠,故宫从未发生过积水漫灌的问题[2]。

再加上墙体内都有通气孔,在防潮方面也同样做到了极致,这样的防潮措施也能减缓木头腐烂的速度。

而且从各地运来的珍贵木料不是直接就拿来使用,还经过了工匠们特别的处理和保护。



几乎每一根木料在使用之前都会被涂上大漆,这些大漆的存在也让木料免受虫蚁的蛀蚀。

也正是设计者和建造者在一开始就做好了防潮防蛀的充分准备。

大大延缓了故宫木料腐烂的可能性,才让故宫可以至今仍屹立不倒。

但即便设计者和建造者都费尽心思,也还是不能阻止故宫出现意外;

例如大火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都可能导致木材变质腐烂,所以也需要对宫殿进行保护和维修。

后世保护得当,屡次大修成关键

朱棣在建造故宫之初就考虑到后代维修的问题,因此他下旨采伐木料时严令:“悉伐而取之”。



意思就是不留任何一棵,甚至一度将金丝楠木砍伐到濒危。

而没有用完的金丝楠木等木材,也被留在皇家神木厂里以备日后修缮宫殿所用。

即便到了万历十五年时,明朝皇家神木厂里还有七千多根金丝楠木。



更何况明清时期故宫作为皇帝及其后妃的办公、居住之地,安全系数自然不能出现任何的马虎。

有任何一点安全风险,都会由宗人府来负责修缮。



故宫有多次大修的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地设立了专家小组,对故宫进行维护和专业修缮,从而避免故宫出现任何的损坏。

不仅故宫里面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件历史展品,出现任何损害都可能导致这些历史文物的损坏。



也正是后世不断的保护和维护,故宫直至今日依旧巍峨挺立,而且从未发生过木头腐烂的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最头疼的工作从来都不是防止木头腐蚀、反倒是防火,而且历史上故宫就曾多次发生大火。

乾隆就曾险些命丧火海,从这点来看防火才是故宫的关键工作。

结语

正是因为用料考究、设计工艺和建造过程精益求精以及后世的保护得当;

故宫才能被完好地保存600多年时间,甚至从未出现过木头腐烂的问题。



作为明清时代的皇城,故宫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历史的见证者。

历经六百年屹立不倒的它值得更好的保护,从而让子孙后代也都能瞻仰它的雄伟状况。

参考资料:

[1] 建造故宫的材料;

基础科学;

·哲学与人文科学·考古;

[2] 故宫排水系统.道客巴巴

  •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