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到了战国七雄,接下来就是一个著名的,有关于孙子(孙武)后人的故事了。

这个名人后代孙先生姓孙名膑,很多人就认为孙膑就是孙子(孙武),比如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就公开地说过。

他和庞涓是师兄弟兼好朋友,都是著名军事家鬼谷子的学生。庞涓首先离开老师去了魏国,做了大将军。后来师弟孙膑也来投奔师兄。庞涓发现孙膑的才能远远比他厉害,非常嫉妒,于是设计陷害孙膑。孙膑被砍断了双脚,也有说是砸碎了孙膑的膝盖。反正不要说以那时的医疗水平,即使是今天的医学条件,从此也不能走路了,要么坐要么爬。

孙膑假装精神病人,把狗屎当零食,从而逃过一命,还回到了祖国齐国的怀抱,具体怎么跑路的就不很清楚了,肯定得是有人帮助吧。齐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能,请求齐王任命孙膑做了总参谋长。

这个田忌常常同齐威王进行跑马比赛。两家各自派出上,中,下三匹马比,三场两胜。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给齐威王,郁闷得不行。现在有了孙膑做参谋了就不一样了,孙参谋说田将军啊做人不能太老实啊,哦,说上中下对比就对比啊?咱们别这么死板嘛,规矩是用来打破的嘛,签订的协议完全可以当放屁,管他呢。

于是以后的比赛,事先对齐威王说好,你是上,中,下的顺序啊,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再改就是小人咯,我?我不算。

赛马开始了,第一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结果可想而知,田忌输掉了第一局。齐威王十分得意。第二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结果,田忌赢了第二局。第三局,田忌派出自己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又赢了第三局。三局两胜。这个就是田忌赛马。直到今天常常被我们拿来当作正面教材,教育小学生,做事要有头脑,要灵活,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规则。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一方面告诉人们要有全局观念,如果能够在整体上取得重大胜利,就要舍得局部付出一点点牺牲和损失。另一方面,在有约定的情况下,偷偷违反条款取得胜利,到底合适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怎么样,起码让我们知道了,那个时候的物质水平是多么的落后,堂堂一国之主,要与人比赛谁的马快,连拿出三匹好马都难,要中马甚至差马来凑数。

公元前350年,魏国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出的援军采用了孙膑的围魏救赵的战术,去攻打魏国老窝。等到庞涓回过头来救的时候,就在半路伏击魏军,魏军大败。

公元前341年,魏国出兵进攻韩国,韩国听说上一次齐国救赵国救的不错,就也向齐国求救。齐国还是用孙膑的老套路,故技重施,摆出直接去攻打魏国首都的样子。

庞涓鼻子都气歪了,我说师弟你能不能换点新招数?我还能在同一条河里翻两次船不成?吃过一次亏了,不敢再大意,大兵压上,孙膑立马摆出一副落荒而逃的架势。

庞涓紧追不舍,他一路派人勘察齐军留下的营垒。古时候行军打仗吃饭的时候就在地上挖个坑,把锅架上去,生火做饭。庞涓的侦察兵报告,不得了啊,将军,齐军的饭坑的数量竟有十万之多。一个坑煮5个人的饭就有50万啊,庞涓吃了一惊:“齐军人数众多,我们千万不能轻敌!慎重慎重“。

一天之后,齐军做饭的坑只剩五万了。庞涓哈哈:齐军闻风丧胆开小差的逃兵这么多。于是下令紧追。到了第三天只看到三万个坑了,这个就是减灶增兵之计。今天的我们都懂,庞涓他不识此计啊,他大喜过望,此战必胜。下令大部队在后面,自己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

孙膑等的就是这结果,庞涓还就真的在同一条河里再次翻船,齐军又在半路搞伏击,万箭齐发,射死了庞涓(有的史书说是自杀),此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庞涓死前还不错,留下了名言“遂成竖子之名”,帮助孙膑名满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那些称霸的诸侯,身边都有一群得力的人帮衬。齐桓公呢,有管仲帮着他打理事务;晋文公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做到均衡,身边有一大帮死心塌地追随他的死党;吴国呢,有孙武和伍子胥;越国则依靠范蠡和文种;魏国是有李悝、吴起等牛人。所以不要说在21世纪,在任何时代,人才最紧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