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末年初,总是定目标的好时候。比如,2025 年刚过了一周,吉利就给出了个新目标:到 2027 年整车销量超过 500 万辆。
这是什么水平呢?以吉利集团 2024 年 332 万辆的成绩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未来三年增长超过 50%,年平均增长率 14%。单看数据并不算夸张,不过以 2024 年全球车企的成绩单来看,年销量超过 500 万能做到全球车企 TOP5、国内车企一哥的位置。
自从 2024 年 9 月《台州宣言》以来,吉利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吉利智驾部门开启整合,极氪、领克合并,几何并入银河,雷达并入吉利…...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吉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2030 年的吉利会是什么样子?
2007 年,年销量只有 20 多万辆的吉利发布了一个转型战略——《宁波宣言》,宣布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转型。随后几年里,吉利先后收购了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收购沃尔沃轿车等,开启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又推出熊猫、全球鹰、帝豪(参数丨图片)、英伦等子品牌,尽管如今这些品牌已经隐退,但后来大家对吉利「多品牌」的定位就源自于此。
可以说,当年的《宁波宣言》,决定了如今这些年吉利的样子。
那如今预测 5 年后的吉利会是什么样呢?这恐怕得从吉利最近的《台州宣言》说起。
先复习一下《台州宣言》的内容: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
如果说 18 年前的《宁波宣言》奠定了「多生儿子好打架」的基调,那如今的《台州宣言》概括来说就是「集中资源办大事儿」,也就是「一三三」:涵盖一个总纲,围绕三大转型,强化三大版块。一个总纲即《台州宣言》;三大转型,即组织与文化转型、竞争力转型、管控模式转型;三大版块,即整车业务、核心零部件和生态业务。
用吉利控股集团 CEO 李东辉的话来说,「对和主业不符,协同作用不大的业务,将逐步剥离。从各品牌独立运营向全球化深度协同转变。」
也就是说,在过去十年里「多生孩子」、品牌扩张的吉利,在未来将逐渐「瘦身」,把力量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从以往品牌和产品以量取胜的思维,转化成打造爆款思维。
「两横七纵」:握紧拳头办大事儿
2024 年,吉利乘用车全年实现 217 万辆销量,同比增长约 32%,新能源总销量超 88 万辆,占比超过 40%。不过,聚焦汽车主业的吉利目标不只是这些。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吉利进行了子品牌的整合。用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 CEO 安聪慧的话说,「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的拳头也要握得更紧。」
整合后汽车业务主体有两条布局,简称「两横」:
一条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吉利汽车,整合了吉利、吉利银河、雷达、翼真,目标是加速新能源转型;
另一条面向高端豪华市场,整合了领克和极氪。
具体来看,吉利乘用车版块划分了四大品牌:
吉利中国星系列,持续深耕燃油车市场;
吉利银河,定位「主流新能源」,聚焦 10 到 20 万元区间,实现主流家用市场全覆盖,纯电混动并举;
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攻 20 万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极氪定位「豪华科技品牌」,主攻 30 万及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
品牌整合只是握紧拳头的第一步,怎么让品牌之间技术协同,降本增效,同时做好产品的品牌区隔,让每个子品牌在细分市场有自己独特的调性和风格,是吉利下一步面临的挑战。
在这方面,吉利先从技术协同入手,提出了核心技术「七纵」,也就是把集团的核心技术整合共享,具体包括整车机械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动力电池及超级电混。
这七条核心技术线也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了技术区隔。比如,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将统一采用「电子电气架构 EEA4.0」;整车架构则是 GEA 全球新能源及 SEA 浩瀚两大整车架构并行,前者以灵活性著称,能兼顾纯电、混动、燃油车型,后者针对高端纯电车型;在智能驾驶方面,将分为大众主流市场和高端豪华市场两套方案;智能座舱领域在底层技术统一的基础上,应用层面 FlymeAuto、ZEEKR AI OS 两套座舱系统并行;此外,电池平台将由神盾电池和金砖电池并行,电驱系统也分为主打低能耗高性价比的「180 平台」和主打高性能的「220 平台」。
这种核心技术的系统整合能通过规模效应,优化成本。以整车架构为例,GEA 全球新能源及 SEA 浩瀚架构共享 BOP 工艺路线和制造硬点,根据安聪慧分享的数据,这种技术共享可以将制造效率提升 10%、零部件通用化率可达 70% 以上,研发投入降低 30%、研发效率提升 30%;通过电驱平台路线的协同整合,零部件类型可减少 50% 以上。
在「两横七纵」的规划下,2025 年吉利银河的销量目标是 100 万辆,极氪科技集团的销量目标 71 万辆,吉利乘用车新能源的目标是 150 万辆。
最后
还记得几年前,跟同事聊到对吉利「多生儿子好打架」战略的疑问: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占领身位。」
在那个各行各业跨界造车的时代,吉利广撒网模式无疑帮助它在各个细分领域保留了火种;如今当汽车行业进入整合的时代,当大家能从成本到销量看到规模效应的力量时,攥起拳头显然能让吉利走得更远。
至于 500 万辆的销量目标,也许可以套用李书福的一句话,「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不搞大跃进的恶性发展,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毕竟,中国汽车的未来是海阔天空,值得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