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的无奈声音:“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相信很多父母都是带着不解、沉重、还有委屈的心情去看待此事,可事实上任何事物不过是参杂着因果关系的一道拱门而已
你能悟懂其中的关系,自然也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了
孩子不尊重妈妈这个问题也是一样,弄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才能让事情变得更简单
特别是以下几个因果关系揭晓,很多妈妈们都中招了:
01
妈妈期待太高了
孩子觉得很难,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为什么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得桀骜不驯,一点也不知道尊重人?”
那是因为尊重是相互性的,我们在问责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反思,最好问问自己“有没有尊重过孩子呢”
有位妈妈,是个完美主义思想
其实她的两个女儿已经很优秀了,可希望女儿更好的观念,以至于她根本就不满足于现状
女儿考八十分的时候还想考九十分,考九十分的时候还想考一百分,哪怕平时在学习方面已经表现得很优秀了,也总是能眼睛犀利地找出一些问题
就拿昨天晚上来说吧,元旦活动结束后,大女儿回家就积极写作业,因为她想第二天可以有时间出去跟同学玩
可到了临睡前洗漱、妈妈喊她洗脚的时候,就因为说了一句“我不想洗”,妈妈就责怪她“太懒,一点儿都不讲究卫生”,甚至还拿“像你这么邋遢的女孩,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的话来讽刺对比
也就是这样,一来二去的情况下,孩子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暴躁起来了
当妈妈再次讲话不搭理时,妈妈就开始抱怨起来,然后还故意当爸爸的面说:“真不知道你这大闺女的性格随谁了,就跟头牛一样倔犟”
两个人随之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了口角之争后,妈妈又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直到母女俩谁也不待见谁、谁也不愿意多和谁说一句话
这其实就是缺乏同理心的情商太低
如果我们对孩子说的话,都是期待太高的批评指责,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理解,那孩子一旦觉得很难、看不到希望时,自然就容易因此产生矛盾和误会
所以,尊重是相互性的,好的情绪也是一样
希望孩子和我们好好讲话、暖心暖语,那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就要率先做好这一点
比如,尽量多问“你怎么想”、“需要我做什么”的反问句来表达,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需求欲,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更上一层楼
02
爸爸像个隐形人
妈妈又爱唠叨,孩子自然心生厌烦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孩子的成长少了妈妈不行,少了爸爸也不行
只有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不缺席陪伴,一个家庭才能真正相亲相爱、幸福美满,但如果管教这件事只是一个人在努力,那爱孩子这条路就注定会很辛苦、也很漫长
认识一个朋友,自从大女儿没办法在外地读小学后,她就跟着回老家照顾两个女儿的学习
刚开始的时候,她总觉得只要孩子肯学又听话,那就能把孩子养得很好
可事实上,回到家之后才发现,需要应付的不仅仅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难题,还有家里面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而每次遇到这些难缠的事情心中郁结,想要跟远在外地的丈夫抱怨几句时,丈夫就像是个隐形人一样,不想面对那些事情,甚至还直接以“忙”为借口直接玩消失
于是,当爸爸成了一个隐形人,什么都要妈妈单枪匹马去应对,什么都撇开关系不闻不问时,朋友脾气再好也无法隐忍不发了
那几年,她隔三差五会跟丈夫大吵一架,吵完架后,又当着孩子的面控诉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辛苦、与委屈
遗憾的是,爸爸都当个隐形人不去支持、理解的妈妈,孩子又如何能接受呢
在日复一日的唠叨之下,朋友和她两个女儿的关系是越来越糟糕,两个女儿对她的评价也是:“我妈真烦人,每次说话都那么大声音,真的好吵呀”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叛逆起来还直接把她关在门外,连靠近孩子的机会都没有
每次一想到那里,朋友都会止不住地掉眼泪,她也实在是筋疲力竭了,对婚姻更是不抱任何希望
这就是所谓的哀莫大于心死吧,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如何,也是直接取决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果爸爸爱妈妈,就会包容妈妈的所有情绪,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情绪,言语上也会成为妈妈的精神支柱,而一个整天被爱滋养、嘴角上扬的妈妈又怎会说出多狠的话呢
所以,孩子成长最不能缺席的就是父亲,父亲不需要太会教育,只需要足够爱妈妈,妈妈幸福、心情愉悦,那一个家庭整天都会充满着欢声笑语
同样的道理,如果爱的本质又是理解、是尊重,我们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只有把这些做好,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融洽
03
家庭失去秩序感
孩子小时不管,长大后就管不了了
一个家庭之中,如果孩子经常出言不逊、甚至还极端地对父母动手,那这个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失去了秩序感
有这样一个男孩,是家里的独生子,也是老人们眼中小心翼翼呵护的掌心宝
本以为带着爱成长的孩子,未来一定是不缺爱、也懂得爱别人的
可谁也没想到,男孩长大后在外面献殷勤的紧,回到家后对父母家人却极其不尊重,只要是他不开心了,就会不分场合地大吼大叫
有一次,男孩约几个同学到家里聚会,这群孩子吃完饭后就把他们关在房间里嬉戏打闹,压根就没有意识到第二天还要上学,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完成
妈妈担心其他家长会担心,就推开门提醒:“你们赶紧写作业去,明天还要上学呢”
结果,男孩直接把妈妈往外推,因为用力太猛,还直接把妈妈给推倒了
爸爸在旁边教训,男孩气不过,直接对着爸爸开始拳打脚踢,那用尽全力的狠劲儿简直就是凶狠又果断
后来,同学们大概是看到内部矛盾爆发吧,纷纷都识趣地赶紧溜回家
而男孩对此却揪着不放,逼着父母去跟同学道歉,甚至还威胁说:“如果你不道歉,那等你老了,就别妄想着进我的家门,也别指望我会给你一口饭吃”
听着孩子说着如此狠话,妈妈只觉得天塌了一般,明明是她尽心尽力、起早贪黑提供经济支撑养大的孩子,为什么心里面会如此憎恨、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呢
这就是所谓的家庭秩序感失去了平衡,爱孩子是一回事、底线和规矩又是另一码事
如果孩子小时候就是贪玩大于学习,而家长又没有怎么去管教约束,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又怎么会因为一句“你要干什么”而乖乖听话呢
所以,孩子经常对你出言不逊、大吼大叫,那是因为小时候没管,长大后就管不了了
这也是很多家庭所存在的通病,想要获得孩子的尊重,也是要把爱、与底线区分开,更要明确爱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但不代表什么事情都要听你的,如果你是错的,我们就要勇敢地接受、并纠正自己身上的问题”
04
家里老人太强势
妈妈没有地位,说话自然就不管用
网上看到一个话题深有感悟:“家里有个指责型人格的人,和谁在一起都是灾难”
这实际上就是太强势的表现,不管是谁,和这个人生活在一起,都会严重地影响个人生活
认识一位妈妈,她有一个特别年轻的婆婆,这本来是好事,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可事实上和年轻婆婆住在一起也不好过
特别是遇上一个年轻又强势的婆婆,那在家庭地位之争的情况下,家里面几乎就是鸡飞狗跳的实状了
其中,最糟心的情况莫过于育儿方面的隔代矛盾了
就拿两个女儿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来说,实在是害怕了的妈妈,在平时喂养方面小心翼翼
尤其是到了冬季,凉的不能吃、出门要戴口罩、不能吃路边摊东西,还不能往人多的地方去…
可这些在婆婆看来就是大惊小怪,非但不认可,私底下还悄悄带孩子去做那些被禁止的事情
妈妈说不能吃凉的,奶奶会说:“谁家孩子不都是这么养出来的,要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吃,那街上的商贩不是都倒闭了”
妈妈说出门要带好口罩,奶奶会说:“别听妈妈的,戴着口罩不闷人呀”
结果,孩子生病感冒后奶奶却置身事外,面对外人闲聊“怎么没带孙女出来玩儿”时,老人的回答也是“孩子妈妈不放心,嫌我带得不好”
就这样,妈妈在外面的名声也越传越差,为了避免多生矛盾,对于这些不利于自己的传言,她能做的就是少听少说,奶奶在家里说什么也懒得计较、更不愿意接话
可没想到,两个女儿见妈妈在家里什么事都听奶奶的,无形当中就把奶奶的话当圣旨,等到妈妈反应过来去纠正时不仅不管用,孩子还丝毫不尊重地大吼大叫来发泄不满
这就是所谓的错位教育
当奶奶太强势时,就会降低妈妈的教育威严,以至于孩子更倾向于对奶奶的服从,如果老人又是只溺爱、不管教,那教育还势必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想让孩子尊重自己,那优化家庭环境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能和谐相处的,最好给孩子建立统一教育观念,如果实在是矛盾和观念太多,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关起门尽量避免正面的语言冲突吧
不让教育缺位、也不让教育错位,这就像是孩子成长里对底线和规矩的认知一样,小时候把这些事情都敏记于心,那长大后基本上也不会长偏
那么,关于孩子不尊重妈妈的几个原因揭晓,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