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您帮助调解,这件事情才能圆满解决!”李女士向邓康兵连声道谢,“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我心里也挺开心的。”邓康兵说。这是发生在广安市公安局前锋区分局广兴派出所驻东莞市大朗镇乡情警务站内的一幕,邓康兵是该乡情警务站的义警调解员。

因为大朗毛织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员来大朗创业就业,他们‘老乡带老乡,老乡帮老乡’,因此大朗毛织产业呈现了一些特定地区人员集聚的现象。在广安市公安局前锋区分局广兴派出所驻大朗镇乡情警务站,放着一本工作台账,上面大致记录着2019年自开展乡情警务工作以来义务警员累计调解纠纷的案件,共调解涉两地矛盾纠纷约2750宗,调解成功率95%。



以“乡音乡情”化解“矛盾纠纷”

走在大朗毛织产业集聚的地方,除了能听到织机工作的声音,还有遍地的四川口音。据了解,有8万余名前锋人以大朗镇为中心打工创业。与之相伴而生的也有各类老乡之间的矛盾纠纷。“老乡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我们帮助你,讲道理……”走进大朗镇的乡情警务站,“特邀调解员”邓康兵一口广安话,正安抚着前来调解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而在乡情警务站,类似这样的场景每日都在上演。

邓康兵介绍,去年,前锋乡友唐某夫妇因家庭琐事争吵,妻子离家出走后暂住在同乡刘某家。唐某找到妻子后继续争吵,前来劝架的刘某也被唐某扇了两巴掌,后刘某报警求助。大朗警方见当事人是前锋人,便通知乡情警务站的乡情警务站警务助理游忠华及邓康兵前往调解。当事人一看前来调解纠纷的人是前锋老乡,情绪变得缓和,调解员聆听事情来龙去脉,分析矛盾起因,经过4个多小时的劝说,当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表示今后一定加强沟通,不再冲动行事,同时唐某也对刘某进行了道歉。

债务、劳资、婚恋、邻里关系等问题是乡友中易发的矛盾纠纷,为此两地公安联合乡情警务站分别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调解,实现“一地有事,两地同时响应”“一地未化解,异地接力做”,接力式、互动式地同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防范“民转刑”“刑转命”以及个人极端案事件。近年来,乡情警务站累计化解经济纠纷700余宗、治安纠纷500余宗,开展家访60次,帮助困难人员130余人,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



探索流动人口异地共治之路

自2019年,大朗与广安两地公安探索搭建警务合作平台,从基层到全局,从偶尔到常态,从随意到规范。据悉,乡情警务站的建立,有效拉近了流动人口和社会治理之间的距离,不仅拓宽警民沟通渠道,还在矛盾排查、普法宣传、动态掌握等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11月,为了有效预防和化解这些纠纷,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大朗法庭联合多部门成立了毛织纠纷预防调处中心,旨在探索涉毛织行业纠纷的“预防为主、多元解纷”新模式。东莞大朗-广安前锋跨区域警务合作(乡情调处)工作站也衔接毛织纠纷预调处中心工作,双方资源共享,携手加强对涉及毛织领域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

乡情警务站成立后,广安前锋籍乡友也在大朗享受两地警方携手带来的便民警务服务,包括法律咨询和援助,户政业务异地咨询和办理,矛盾纠纷调解,劳资权益维护等。为深化完善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两地公安每月互通一次前锋籍在大朗的实有人口数据,已累计更新3.5万余条基础信息,精准把握人口变动和去向,为两地公安的治安管理工作决策、部署提供精准参考。同时,两地户籍窗口开展线上协作,解决乡友“急难愁盼”的烦心事,累计服务乡友4000人次,为乡友便捷办证办事700次,邮寄代办乡友户政业务90件,节省跨省交通费约50万元。

据介绍,“通过打造‘乡情警务’跨区域警务合作平台,大朗镇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异地共治之路。对维护大朗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意义重大,为外来人口严重倒挂的东莞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大朗镇平安法治办副主任钟肖萍称,大朗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广安群体“乡情警务”为例子,以点带面,为更好地管理其他籍贯群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采写:南都记者 唐国轩 通讯员 叶惠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