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打算铁路输送稀土去印度,向中国提出过境条件协商
在国际舞台的地缘棋局之上,一则消息于 2024 年 11 月 28 日掀起波澜。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印度与蒙古国竟要达成矿产合作协议,这事儿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外界纷纷侧目。
瞧瞧这俩国家,蒙古国宛如被中俄紧紧环抱的内陆孤岛,印度则隔着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远在山的那一头,乍一看,地理上简直是 “八竿子打不着” 的关系。如此这般,印蒙两国此番热络交流背后的真实心思,自然成了众人猜测的焦点。在诸多揣测之中,有一种说法颇具可信度:印度这是妄图绕开中国,把手伸向蒙古国的稀土资源。
时光回溯到 2024 年 6 月 4 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大选的硝烟中宣告胜利,大步迈进 “莫迪 3.0” 时代。这位掌舵人上台伊始,便将推动与蒙古的稀土合作列为头等大事,这背后的缘由值得深究。稀土,那可是现代科技与工业领域当之无愧的 “黄金”,珍贵无比。印度呢,心怀制衡中国的勃勃野心,一直琢磨着要绕开中国,另起炉灶搭建自己的资源供应链。这边蒙古国正为缺钱发愁,地下却藏着丰富的稀土宝藏,双方你有情我有意,一拍即合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现实的难题接踵而至。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堪称尴尬至极,被中俄两国夹得死死的,想出口稀土,几乎不可能避开中国这道 “关卡”。再者,稀土从深埋地下的原矿开采出来,再到提纯转化为高纯度、可用的产品,这中间是一条错综复杂、技术门槛极高的产业链。当下全球的稀土加工能力如同被一块超强 “磁石” 吸引,基本都汇聚在中国。打个比方,蒙古国就好比是手握一袋小麦的农夫,满心想着卖面包挣钱,可面粉厂全在别人家里,这谈何容易?
即便困难重重,印蒙两国也没有轻言放弃,绞尽脑汁想出了三条看似 “可行” 的运输线路。
先说第一条,走中国的港口。蒙古国打的如意算盘是,借助中国发达的铁路网,将稀土一路运到天津港或锦州港,再换乘海船,乘风破浪送往印度。这条线路论距离,那是最短的;论成本,也是最经济实惠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蒙古此举的核心目的是出口稀土,这与中国自身的稀土产业政策简直是背道而驰。试想,用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却反过来要和中国抢市场、争份额,天底下哪有这般道理?中国怎会轻易应允。
再看第二条,走俄罗斯的港口。倘若在中国这边吃了闭门羹,蒙古还有个备选方案。他们计划顺着西伯利亚铁路,将稀土运往俄罗斯的海参崴港,随后扬帆起航,驶向印度。咋一听,这主意似乎不错,可实际操作起来,问题一大堆。俄罗斯的基础设施状况实在堪忧,铁路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海参崴港一到冬季,冰冻期漫长无比,货物运输成本蹭蹭往上涨,高得让人咋舌。而且,俄罗斯本身就是资源大国,家里的 “矿” 多得是,对稀土的需求并不急切,自然也没太多心思放在帮蒙古运稀土这事上。
最后一条,绕中俄,走中亚。要是前两条路都行不通,蒙古还有个堪称 “烧钱” 的大胆计划。他们打算借道哈萨克斯坦,横穿里海,绕道伊朗,最后迂回穿越印度洋,抵达印度。这条线路在理论上倒是巧妙地避开了对中俄的直接依赖,可细究起来,弊病更多。蒙古与哈萨克斯坦之间,还隔着 38 公里的中俄边境线,想从这儿绕过去,必须得拿到中俄两国的许可,谈何容易?况且,这一路要途经多个国家,各国政策、法规不同,协调起来难度极大,运输成本更是像失控的风筝,一路飙升,简直就是一场胜负难料的 “豪赌”。
明明三条路都布满荆棘、问题重重,印蒙两国为何还如此执着呢?对于蒙古国而言,这更像是一场 “穷人” 的孤注一掷。蒙古的经济结构单一得可怜,畜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时好时坏,不稳定因素太多,矿产资源便成了他们眼中的 “救命稻草”。尤其稀土,如今全球需求如烈火烹油,蒙古眼巴巴瞅着,自然满心想着靠出口稀土赚外汇,改善国内经济的窘迫状况。
再看印度,那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响,心思昭然若揭。印度一直心心念念要在资源供应链上挣脱中国的 “束缚”,稀土合作恰好是他们找到的绝佳切入点。不仅如此,印度还妄图通过这次合作,将蒙古国拉拢到自己身边,在中国北部培植一股 “亲印度” 的势力,给中国添点堵,扰乱中国的布局。
说到底,这次稀土合作本质上更像是一场激烈的政治博弈。蒙古国一门心思要通过稀土出口,打破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拓展与第三方国家的合作版图,为自己谋条新路。印度呢,则是想借合作之机,在中国的北边扶持一个 “盟友”,同时抢占稀土资源市场,壮大自身实力。
可叹啊,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冷酷无情。地理条件的先天限制,加上产业链的后天短板,已然注定这场合作之路崎岖坎坷。印蒙妄图绕开中国出口稀土,乍一看像是 “聪明人” 的精妙布局,实则很可能是 “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陷入僵局,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