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赴高原抗震救灾,几个细节凸显解放军的体系战斗力。

1月7日上午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西部战区解放军第一时间前往救援,全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官兵紧急展开救援】


得益于多年的军事建设,西部战区在此次救灾工作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以提高效率。地面上解放军的救灾部队驾驶着各种勤务车辆,天空上无人机、直升机和运输机也在以一个极高的频率活跃在灾区上空。

其中,参与救灾工作的运-20运输机最为引人关注。因为距离灾区最近的日喀则定日机场是世界上建设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海拔高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4317米。

要知道在海拔高度4000米左右的位置上,空气中的含氧量就已经只有平原地区的60%了。不仅会导致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员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也会由于燃烧不充分出现推力下降问题。


【新华社报道运-20飞往日喀则参与救灾】


因此,绝大多数飞机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起降时,都会留出足够的推力冗余,以抵消高原带来的推力问题。说白了就是少运人、少装货。而这也意味着,一些载重性能本来就差的运输机一旦上了高原,很难应付得来高强度的航空运输作业。

在以前,类似的运输工作基本都是由进口的伊尔-76运输机进行的,运-7、运-8更多是作为补充运力。而这次救灾行动则证明了,运-20也具备优秀的高原起降能力。解放军在高原航空运输领域初步实现了运力自由,不用再受限俄罗斯的伊尔-76了。

这种运力自由的直接体现,就是在震后不到6小时,首架运-20运输机便飞抵灾区,让西部战区建立起了第一个前进指挥所,在最前线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运-20往返于灾区和成都,大量灾区急需的物资也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当地群众的手上。

就比如说各种新鲜食物。据西部战区官方账号发布消息,当地时间晚7点左右,救援官兵就已经在起火架锅,为灾区群众提供热食。而且这些热食极为丰盛,有玉米炖排骨、有芹菜炒虾仁,甚至还有红烧肉。如果背景不是灾区的话,那么这些菜品都可以组一场小的家宴了。而此时距离地震发生,仅仅过去不到10个小时。


【救灾官兵烹饪的玉米炖排骨】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这类场景第一次出现在这起救灾行动中。在2023年12月18日的甘肃积石山县地震中,解放军也曾做到在震后不到1天时间里就为灾区群众提供热食的目标。

而解放军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和运-20的大量服役,在灾区建立起了空中交通线有关外,也和解放军的后勤体系迭代密不可分。

事实上中国陆军在军改中确定的改革方向,并不只有“合成旅”“信息化作战体系”等和部队战斗力直接相关的领域,后勤体系也是改革重点。为的就是要提高部队调配物资、使用物资的效率。

具体到这次救灾工作上就是,救灾部队普遍装备了最新的炊事车和配套设备。不然就算运-20能够运来大量物资,部队也很难用极短的时间就架锅烧火,烹饪出可以供应整个灾区群众的热食。顶多像以前一样,确保灾区群众有吃不完的泡面。


【救灾官兵烹饪的红烧肉】


所以说,从泡面到热食,这种食物供应上的转变,并不完全是由某一型或多型装备的列装数量决定的,而更多是一套体系在正常运转下所得出来的一系列必然结果中的一个。

运-20也好,新的炊事车也罢,都是解放军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而这些装备的互相契合,也在最后反过来显著提高了解放军的体系战斗力。而这也引出了一个令外界,特别是印度方面担忧的问题。

既然解放军有能力在6小时内往震区部署一支前进指挥所,在10小时内为6千余名受灾群众提供堪称豪华的热食。那么当解放军将这套体系运用在军事行动时,西部战区能够在多长时间内在前线建立指挥所,并为前线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勤补给呢?


【解放军的自行炊事车】


毕竟解放军会在救灾前线烹饪热食,核心目的是尽可能避免受灾群众吃苦,所以在后勤保障上有所侧重。

但如果是打仗的话,一线部队完全可以靠吃自热口粮降低后勤部队在食物上的投入,而节省下来的运力就有可能被用来运输更多的武器装备弹药,以提高前线部队战斗力。

而且救灾和军事行动不同,灾区的物资承载能力有限,导致解放军的运力并没有在救灾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相反,如果西部战区真的要准备一场大仗的话,别说西部战区自己的运-20了,其他战区的运-20也很可能会赶来驰援。

届时,后勤运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解放军不仅能够为前线提供充足的弹药,食物、医疗用品等物资也会有很大盈余。一线的战士们可以一边吃热腾腾的饭菜,一边捍卫边境安全、阻击来犯之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