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凤凰大视野|揭秘中原突围 凤凰历史

他是毛主席破格提拔的“军中第一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首次军衔制。

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内,盛大而庄严的授衔仪式隆重召开,这天,新中国不仅有了十大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和802位少将,也相继“出炉”。

众多功勋彪炳、璀璨夺目的将星中,一位其貌不扬的开国中将,却得到了毛主席的“特殊关照”!

为了他,主席不惜“破例”,挥笔写下:中原突围,皮旅有功,皮定均,少晋中。



就这样,本该被评定为少将的皮定均被“破格”提升为中将。

那么,皮定均中原突围干了什么?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使得主席对他青睐有加?

1946年夏,我党苦心经营的中原军区,受到了国军的严重威胁,为了能够将这块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红色根据地收入囊中,蒋校长先后调集了30万大军,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包围。

6月,校长悍然撕毁国共双方达成的停战协议,对中原军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毛主席当即急电中原局:“立即突围,越快越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可面对,四周包围而来的数倍于己方的敌人,突围的难度可想而知。



最终,军区作出决定:李先念和王震率领主力军,王树生带领另一路人向西突围。有了计划,我军也迅速行动起来,可此时,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在众人眼前。

如果选择全军突围,敌方势必会紧追不舍,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为了迷惑敌人,必须要有一支队伍佯装主力军,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为大部队转移创造条件

换个角度来看,这一决定实属“弃卒保车”的无奈之举。

可就是这么一个相当艰难,甚至可能是九死一生的任务,皮定均却带着一纵一旅战士主动接了下来。

而皮定均,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率7千人,突破30万敌人围攻,还要边走边打,佯装大部队替主力部队打掩护。



所有人都以为皮旅这次面对的,将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苦战,可万万没想到,皮定钧却在战场上耍起了“滑头”,不仅将国民党30万大军戏耍于股掌之间,还靠着7000人,在24天的时间里,前后“奔袭”2000里,击溃了敌人21次进攻,并最终全身而退,创造出了军史上的一大奇迹。

那么,皮定均是到底靠什么计谋成功突破重重封锁的

为什么就连毛主席知晓突围过程后,都感慨不已,中原突围这一军事奇迹的真相是什么?

1946年6月,蒋校长公然撕毁与我党签订的停战协议,调集30万重兵,将我中原军区部队团团围住,准备一举歼灭。



危急关头,主席急电中原局,要求我军立刻突围。权衡利弊后,我军主力分为两路,准备向西突围。

6月24日,战士们开始秘密集结,皮定钧的一纵一旅,接受了掩护任务。

为了让敌军相信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主力队伍,旅长皮定均故意大张旗鼓地向东集结,并加大了火力,伪装出要在这里进攻的假象。

与此同时,战士们也在暗中加固工事。为了模仿的更为逼真,皮定均特意安排了一部分战士向东部行军。

这一招效果很好,国军果然认定我军主力的突围方向在东部。



直到2天后,敌人才发现,我方大量人马在向西移动,意识到上当了,对方当即发起了猛攻。

这时,前两天加固的工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士们互相配合交替掩护,给国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26日下午,皮定钧收到电报,主力部队已经走出200里。可以说,掩护任务顺利完成!

任务结束,接下来该撤退了。

政委徐子荣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先佯装向西追赶主力部队,然后找个地方隐蔽起来,避过敌人的锋芒,再向东前进。



26日晚,一场瓢泼大雨成了最好的“外援”。皮定钧立刻命令部队撤出阵地,并向西北方向移动。不久后,战士们藏匿到几十里外的刘家冲。

28日凌晨,国军开始了地毯式搜索,几千名战士,突然从刘家冲方向杀了出来,并迅速插入敌军后方。

就在敌人杀气腾腾地扑向我军时,战士们又来了个90度大转弯,“瞬移”到黄土岗与福田河之间的潢麻公路。

一路上,我军健儿不顾危险,不怕劳累,与敌人进行了数次周旋,最终,7000余人成功脱险。

中原突围,我军以7000人的兵力,成功拖住了敌军数十万人。



数次徘徊于生死间的“华丽走位”,也成就了皮定均的一世英名,筑造出一旅战士的辉煌人生。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更多隐秘历史故事尽在账号主页,点击头像即可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