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国民党大溃败,梁从诫担忧的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怎么办?”林徽因坚定的说:“念书人总有一个后路,再不行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梁思成与林徽因虽然是文学、艺术界的人,但对民族危机却从来不能无动于衷。
梁思成的父亲是梁启超,从小就对梁思成灌输爱国思想,当时他们还小,从没切身体会到国家危亡是什么感觉。
1928年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不久,七七事变爆发,梁思成的大好前途戛然而止,他才深切意识到什么叫国破家亡。
为了反对日军侵略,他们夫妻俩反对日军将爱国主义报纸,换成奴化中国人的《联合亚洲先驱报》,并谴责在该报行工作的中国人:“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呢?”
1935年,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参加了抗日游行,被日军爆打后失踪,后来参加空军成为了飞行员,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6年后,她的妹妹也参加了抗日示威游行,还上了政府的恶黑名单。
为了将妹妹安全送礼,林徽因把妹妹打扮成一个“少奶奶”形象,然后送到了南方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才带着孩子急急匆匆的离开日占区。




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了火车站,这里把守的都是荷枪实弹的日本人。
俩人的女儿梁再冰看着这些日本人,心里多么想有一支威武的中国军队过来,将这些侵略别人国家的坏人给赶走。
七七事变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山进行考察,发现了中国最古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大殿。
当事变消息传来时,林徽因给女儿寄去一封信,表示我们都愿意上战场,打日本人。
日本人进北平后,给林徽因夫妻下了请帖,只要是接了这个帖子,就相当于站在了日本人那一边。林徽因夫妇自然不肯当卖国贼,只能随着梁思成所在的社团,退到大后方。
在躲避日军的时候,林徽因还患上肺炎,可日军每攻略一个地方,对当地都狂轰乱炸或者是进行屠杀,日军一路侵略,他们只能一直走一直走...




直到1938年到了昆明,夫妻俩才居住的稍微长了一些,但也只有呆到了抗战结束后。
1940年时,林徽因患肺病、梁思成则是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与肌肉痉挛”,连脊椎都不太好,在这种苦闷下,夫妻俩对日本人越发痛恨。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俩不是没有离开中国的机会。
1941年,有一个美国人邀请俩人去访美,顺便可以给林徽因看病,可梁思成回绝了,他的话是:我的祖国正在遭受苦难,我不能离开它,哪怕是短暂的。
1944年,国军溃败,从湖南等地一直退到昆明、重庆。




儿子梁从诫也受到夫妻俩爱国主义的熏陶,对抗日十分关心,但是他很担心日本人再打到四川,就问母亲,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还有什么办法?
林徽因却丝毫不慌:“读书人总有一个后路,不行家后面不就是扬子江”。
她的意思也很明显了,如果真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他们宁死也不会向日本人屈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