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护士(转载已获授权)

作为一名护士,扎针抽血是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操作技术,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在这条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我时常保持谨慎,尽量避免犯错。但今天,我又因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徒增了麻烦!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事件回顾

今天早上一名新患儿需抽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但该患儿非常抗拒医护人员,哭闹不止。

为了减少穿刺次数,我决定先为其建立留置针通路,并从导管中抽血检查。通常情况下,在单纯建立静脉通路时,我会通过将留置针连接注射器并注入生理盐水,检查留置针是否完好

然而这一次,我省略了这一步骤。

操作时,我发现留置针外观正常,进针后回血也很好,固定后顺利抽取了血样。可在准备冲管时,我却意外发现,留置针软管根部开始渗血。我赶紧用棉签擦拭,但血液依旧源源不断地流出。最终,我只好拔针重新穿刺

家长虽然理解,但我内心却非常不舒服。原本承诺减少穿刺,结果不仅没能做到,还发生了血源性暴露,辜负了患者家长的信任。


问题分析

拔针后,我仔细检查了留置针,发现针尾与软管衔接处有裂缝,血液正是从这里渗出的。


这是我近30年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第二次留置针渗漏事件,虽然发生概率很低,但一旦出现,就可能影响患者的安全


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次留置针渗漏事件,也是因为留置针软管渗漏,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当时,一个血管情况很差的患儿,扎了好几针都没有成功。患儿和家长情绪崩溃,我们几个护士也很焦虑。最后,好不容易成功了。但却在连接上液体后,发现有液体从软管渗出,部位如下图。


那一刻,几个同事相顾无言。如此小概率事件偏偏发生了,为什么扎之前就没有再仔细地检查留置针呢!

常见问题

除此之外,也会碰到其他质量问题。如下图所示,留置针针翼与软管衔接不紧密,导致针芯误入皮内而软管卡在外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力进针,软管会发生扭曲,增加风险


除了质量问题,护士的不规范操作同样也会导致风险。这张图片是一次不成功穿刺后拔针所拍。同事进针后回血良好,退针芯后准备送软管时,却发现抽不出回血。

于是,同事将退回的针芯又送回软管,再次往前,但仍然没成功。将针拔出后,发现软管已被刺穿!


在此,也提醒各位同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禁退芯后再送回软管,以免为了省事而面临不必要的麻烦。

操作规范

鉴于留置针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我们在操作前应做好以下检查:

1. 检查留置针有效期: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 检查外观:仔细观察留置针是否有裂缝、松动等问题。

3. 松动针芯并复位:防止针芯退回困难。

操作方法:用左手固定透明针栓,右手去除护针帽,左右旋转 180°松动针芯并复位。忌上下松动,避免针芯刺破软管。



4. 连接预充过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观察有无渗漏

检查均无问题后,按下述流程操作:

1. 缓慢进针: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 15~30°角插入血管,观察回血情况。

2. 继续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缓慢进针 0.2 厘米,确保软管完全进入血管,之后送软管,拔出针芯。


3. 固定敷料单手持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覆盖,针座处塑形,标识贴覆盖隔离塞,延长管U型固定。



4. 宣教:向家属交代留置针使用后的注意事项。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留置针是否固定牢固,观察穿刺点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等迹象。

留置针虽然是常用的设备,操作上看似简单,但忽视细节会带来严重后果。应每次操作前认真检查留置针质量,并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有件事麻烦您:

微信规则有变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护视”公众号设为“星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