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内娱,真是一片瓜地。
「赵露思生病」事件前后问题还没弄清楚。
「张颂文陷家暴指控」词条又登上热搜。
相关讨论声不断,但至今仍未有定论。
话音未落,鹿晗又因直播行为不当,账号被禁。
好家伙,一月份属实热闹过头了。
但要说热度最高的大瓜,还是「李明德发疯手撕剧组」事件。
从1月4日开撕至今,单李明德个人相关热搜就多达135次。
过程之精彩,让不少网友高呼:
某爽之后,内娱最疯的人出现了。
有人说,李明德以一己之力对抗资本,是「2025最有种的男人」。
也有人觉得,压根没办法跟明星共情,每天看明星发疯烦死了。
直到现在,舆论已经几经反转,真相依旧成谜。
鱼叔觉得,这个事确实没这么简单。
风向几变,值得扒一扒。
梳理事发经过之前,鱼叔先来科普一下,李明德是谁。
他在《如此可爱的我们》中饰演谈宋。
《亲爱的,热爱的》里,饰演电竞战队选手令山。
《鸣龙少年》中,饰演学生沈耀。
热剧与口碑作品,他或参与或主演。
尤其是青春剧,虽没有大爆,但也算是叫得出姓名的演员。
事件起因,是其参演开拍了一部新作《三人行》。
故事讲述了主角赵左右,少年版 (李明德 饰) 、中年版 (马天宇 饰) 、老年版 (梁国荣 饰) 三个状态抢夺人生的故事。
不难推测,同样是主角,故事侧重决定了演员戏份的多寡。
撕叉也因此而来。
据李明德所说,自己入组开拍几天后,察觉情况与当初说的不一样。
因此情绪失控怒砸酒店,后被剔出剧组,惨遭换角。
事后,1月4日,李明德连续发博,质问《三人行》剧组。
控诉内容主要是:
1、男一号马天宇拍戏缺席、迟到、不看剧本,耍大牌,不专业。
2、 剧组两头骗,对不同演员说法不同。 李明德接戏时,以为自己是男一号。 结果到了剧组发现,马天宇空降成为真正的男一号,而自己被看人下菜碟冷落。
3、马天宇不满戏份风头被抢,背后发力让剧组换掉李明德。 而剧组收钱看关系,还真的照办了。
他要求:
1、马天宇退出剧组,并赔偿组里五天的所有损失。
2、李明德重回剧组,继续主演。
剧组换角事件外,李明德又爆料经纪公司拿钱不干事。
好好的一个男主角,在各方面都被不公对待。
「自己争取来的男主,被经纪公司分成大半。拿了钱却不照顾,不派工作人员随行,让演员单独进组。」
总之,一番点名道姓、姿态激昂的爆料,让网友觉得这是有真委屈。
加之李明德并非一线演员,而更像被关系户拿捏的「打工人」。
他直播中还坦言,接工作「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为了付房租」,「我不是208w,我是208块」。
不少人纷纷共情,支持其战斗维权,替打工人出一口恶气。
「他们资本有多少人,我们工薪阶层有多少人」
「你背后有千千万万人」
甚至,还有不少明星参与表态。
比如王嘉尔。
《家有儿女》中小雨的扮演者,与李明德合作过的尤浩然。
演员叶璇。
维权声势高涨时,恰逢被撕一方马天宇回复措辞不当,后续又不明原由连续删博,引人猜测。
反而为李明德提供了更多路人支持。
马天宇回复被指歧视心理疾病患者
事实上,内娱阴阳合同、阴阳剧本、资本空降塞人、硬捧关系户等问题确实由来已久。
看「资本家的丑孩子演烂剧」,也让观众苦其久矣。
台剧《影后》
连顶流演员也免不了遇到相似的问题。
赵丽颖就曾发博暗示改编剧本货不对版。
所以,李明德的「发疯」要是能真的整顿内娱,观众也乐得其所。
可惜,事还没成,人的争议反而来了。
先是《三人行》导演、剧组、同组演员逐一回击了李明德的说法。
指出他的控诉不实,李明德自己才是「小牌大耍」。
事情真相,是非黑白,现在仍然难以辨认。
其次是李明德无差别「发疯」,言行不当。
比如,无证据造女演员黄谣、背刺底层人......
甚至,李明德也被挖出态度差、空降抢别人角色等丑闻。
意思是,此人并不无辜,只是不甘失去特权,才扯「工薪阶层」的大旗撕叉。
所谓的维权,最终变成了内娱的恶人打架「狗咬狗」。
而导致舆论风向彻底改变的,还是钱。
前期李明德称自己卡里只有180元,「只有两千八的时候拿出来两千七给全剧组买咖啡」。
这一说法让部分网友觉得比起大牌大咖,李明德算是收入较低的底层演员。
在其无意间泄露了收款账号后,便一直有人给他打钱帮扶。
还建议李明德开直播。
结果一个小时的直播便收益近10万元。
以上种种,让收入差距暴露。
一个小时挣了普通人一年的收入,「这算什么工薪阶层」。
于是,李明德评论区风向大变,支持声变成质疑声。
大家似乎再一次确定,娱乐圈没有真穷人。
又或是,他们的「穷」好像跟普通人的「穷」不是一个概念。
就像「赵露思生病」事件的讨论。
起初,见到一个顶流小花突然紧急就医,还关闭了微博账号,甚至传出「失语症」病症以及曾经「被打」的经历。
即便是看客,观感里也是同情成分大。
但当此事频繁冲上热搜,牵扯出的撕叉不断,大家也开始逆反。
在其发布的治疗复健视频里,赵露思的治疗条件也让很多人羡慕。
说白了,同样是生病,明星能停工,有钱治,有人陪。
比起普通人已经好出一大截,却还要向活得不如他们的人求谅解求同情,很难不反感。
开年几个大瓜,没一个有定论。
网友们吃瓜,吃来吃去最后只收获了烦躁和生气。
但鱼叔也意识到,「发疯」人设确实在内娱长盛不衰。
就像李明德简单几条微博,热度就直接吊打群星荟萃的星光大赏。
前年,「发疯」成为年度关键词。
不管是影视剧,还是明星,似乎都在拼一个「疯感」。
复仇剧发疯成为热潮,娱乐圈发疯成为乐子奇观。
一度有不少人用语句不通的表达,频繁失控的精神状态,效仿争做内娱某爽2.0.
当时鱼叔就跟大家聊过,疯批人设之所以在内娱经久不衰。
一方面因为流量时代的黑红逻辑。
越疯狂,越能得到关注。
乱象丛生的创作环境,想靠作品赢得人气与口碑,实力运气缺一不可,难度极大。
但「发疯」成本就低很多,够离奇够有煽动性就可以。
就像李明德在直播里坦言,演员都想遇到好剧本好作品,但现状却是:
「内娱都这样了,还看啥呀,这(撕叉)不比看国产剧有意思啊」
另一方面,是观众的猎奇心理。
一向给人光鲜亮丽之感的明星,如果失控失态 ,自然能引起看客极大的兴趣。
但看客的心态却是十分复杂的。
有人反对、鄙夷,也有人反而对明星生出了正面情感。
在悬浮虚假的内娱,艺人发疯「得当」,能够获赞「内娱活人」。
但,李明德的「发疯」还是有些不一样。
他并非单纯的营销搞噱头,而是真的在某个意义上揭露了圈内乱象。
这个时候,他的「发疯」还给不少人提供了代入感。
于是,又一个争议的话题出现了。
那就是:普通人要不要跟明星共情。
有人觉得,虽然他们是明星,但不管是生病还是不公平对待,都是普通人也能遇到的困境。
与之共情,不出恶言,是起码的人道主义的善良表现。
当然,也有人像前文中说的那样, 因为阶级有壁垒,到底无法共情任何一个明星, 更不能接受 被道 德绑架的说辞。
说到底,明星艺人的本职工作是为观众服务。
既无法提供好作品,又没有娱乐大众的觉悟,反而频频卖惨,又有什么资格拿天价薪资。
与此同时,也有另一种情况。
部分人加入讨论,看似是在选边站。
其实对阶级差有清醒认知,也不会代入自己。
而是借助一个受到舆论聚焦的明星来替观众发声:
乐看内娱爆炸,期待当下娱乐体系崩塌,借此重塑整顿。
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添一把火是为了让它烧得更快。
说白了,这种争议性的公共人物或事件,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声音放大器的效果,成为人们输出情绪和观点的载体。
但不知怎的,鱼叔现在每每吃内娱的瓜都有一种无奈感。
塌房翻车不断,但大瓜内容降级,无聊、陈旧、让人疲倦。
冲上热搜的名字也越来越陌生,丁点小事都上微博升堂。
可是,观众有必要知道这些吗?
但话又说话来,作品降级、美色滑坡之后,似乎也只有这些乐子能看。
而只要这些东西还有热度,内娱的无聊便没有尽头。
全文完。
助理编辑: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