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上海两会的脚步日益临近,社会各界对这场盛会充满期待。日前,上海律协率先召开了2025年上海律师参政议政新闻发布会,17名担任市(区)人大代表、市(区)政协委员的律师齐聚一堂,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并带来了今年上海两会的“金点子”。他们不仅关注着法律的完善与实施,更心系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医院和学校食堂的餐饮质量,到养老机构的规范运营,再到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每一个提案都饱含着对这座城市深沉的爱与责任。
学生餐与病号餐要吃饱更要吃好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医院和学校的食堂作为两大重要餐饮供应点,承载着为体弱的病患和年幼的学子提供营养与健康的重要使命。然而,市人大代表陈峰律师对当前医院和中小学校食堂的餐饮质量提出了深刻的忧虑,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学生餐和病号餐的质量。
“无论是住院的病人还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他们的营养需求都至关重要。”陈峰代表言辞恳切地指出。他提到,自己也曾经住过院,住院期间也询问过其他病人的餐饮体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大家都认为医院餐的营养和口感无法满足需求,这导致很多病人选择让家人送餐,医院餐的实际价值得不到体现。”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小学校食堂。陈峰代表发现,尽管许多家长在家里费尽心思为孩子准备卫生、绿色、美味的食物,但孩子反馈,中午在学校吃到的营养餐却总是口味欠佳。“大部分是预制的,味道不好,更有甚者送到学校后都凉了。”
陈峰代表深入分析了当前学生餐和病号餐存在的问题。他提到,当前本市的供餐公司过于集中,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导致餐饮质量难以提升。同时,评选标准和主体也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进行调整。“不能只简单地由学校或医院来打分,而应该由家长、小朋友和病人来打分,他们的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陈峰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呼吁相关部门启动调研和调查,深入了解医院和中小学校食堂的实际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他还建议,公开配餐供应的信息,包括食谱、供应商的价格等,以增加透明度,让公众共同参与监督。
“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公开,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监督。”陈峰代表强调。他提到,眼下一些学校已经采取了老师与学生一起吃饭的措施,这种陪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餐饮质量,值得推广。“校长和学校管理层也应该一起吃饭,确保大家在一个锅里、一个桌子上吃饭,这是最基本的标准。”
加强对养老机构违规收费的惩处力度
市政协委员张玉霞律师则提出了老年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她很关心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等问题,将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相关的提案。
张玉霞委员指出,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加之现代年轻人工作繁忙,缺少时间陪伴,独居老人增多,所以有些老年人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张玉霞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养老机构在经营中存在不规范行为,损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养老服务的市场秩序。“养老院预收费存在偏高的情况,也有少数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跑路’的问题。”张玉霞指出,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实施办法》已对预收费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及规范,但对于预收费不规范行为的处置,《办法》中并无相关罚款措施,无法从经济角度给到适当的压力。她建议加强对违规收费的惩处力度,增加罚款措施,并对法人、主要负责人设置违规行为竞业限制。同时,养老机构应明确违规收费的投诉通道。
此外,张玉霞委员还关注了养老机构推销搭售理财、保险、保健品等问题。她指出,工作人员会在老人子女不在场时,利诱老人签订理财协议或购买高价保健品,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她要求养老机构在显著位置张贴、公示相关禁止性行为,包括禁止向老人推销搭售任何形式的理财、保险、保健品等。
推进心理诊所建设 防治“都市病”
近日,青年演员赵露思因患抑郁症入院治疗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心理疾病,这个看似遥远却又无处不在的“都市病”,正悄然侵蚀着现代人的心灵。市政协委员童麟律师即将提交的提案就是关于心理诊所建设。
“赵露思患抑郁症入院,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童麟委员在采访中神情严肃地指出,“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压力的增大,使得当代人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从心理问题发展到心理障碍,进而成为心理疾病,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过程。”
针对心理疾病治疗应当从小、从早的特点,童麟委员提出了降低心理疾病就医门槛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心理疾病具有隐蔽性强、潜伏期长的特点。”他解释道,“许多人因为害怕被误解、被歧视,而选择隐瞒病情,甚至讳疾忌医。这无疑是心理健康领域的一大障碍。”
为此,童麟委员建议单独设立市级“心理咨询中心”,以降低广大市民治疗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障碍的就医门槛。“心理咨询中心应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异地开业,避免民间对精神病患的恶意代称现象。”他强调,“同时,心理咨询中心应严格按照《精神卫生法》规定,以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对诊断为非心理疾病的人员,则指派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另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童麟委员还呼吁试点建设具有心理疾病诊断、治疗职能,拥有心理疾病处方权的心理诊所。“心理诊所的设立,将有效区别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他表示,“这将有助于解决市民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接纳心理疾病的潜在患者,及时发现并开展心理治疗。”
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工作方面,童麟委员同样不遗余力。“尽管医学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具有同义性,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对此存在误解。”他说,“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正视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我们应当对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从表现程度上、治疗方法上做明确区分,避免混淆、误读。”
来源 | 上海法治日报
作者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责编 | 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