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
三峡大坝2003年夏天开始蓄水,除了水力发电外,它还有航运、防洪以及调配水资源等作用。
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因为大坝建设受到了极大影响,但在这20年里,我国也不断放流了许多鱼类,其中就有中华鲟,那么现在情况如何了?
为什么要放流中华鲟?
鲟是中生代时期诞生的稀有古代鱼种,和恐龙一个远古级别,在漫长的岁月里,鲟也在不断的变迁而进化,被誉为“水中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都很高。
中华鲟则是鲟鱼中唯一穿越了北回归线的种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研需要,长江里的鱼类种类迅速减少。白鲟逐渐没了踪影,白鱀豚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目前还存在的远古四大鱼类仅有江豚和中华鲟,并且数量也十分稀少。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早点人工繁殖白鲟和白鱀豚,这样它们就不会灭绝了。但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提前预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想法子解决,避免更多鱼类消失。
上世纪70年代,长江中还有一万多尾中华鲟,繁殖能力不必担忧。
但是在80年代,葛洲坝开始投入使用,葛洲坝将长江截流,造成下游水量减少,而中华鲟也因为产卵、生长地变化而数量减少,甚至只有2000多尾。
2008年,相关专家经过多方探查和测量估算,遗憾宣布中华鲟繁殖群体减少到了之前的十分之一,等到了2010年,专家再次估算时仅有不到60尾。由此可见,中华鲟野生种类急需保护。
2013年,科研人员并未找到葛洲坝下游有任何中华鲟产卵的痕迹,这也是葛洲坝截流30年以来,第一次没有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的现象。之后,科研人员通过在水下摄影,走访附近居民和人工检测等都一无所获。
放流中华鲟意义重大,一方面,目前野生的中华鲟数量还在急剧减少,所以放流人工繁殖的中华鲟能够有效补充中华鲟这一物种。
此外,中华鲟生长条件较为严格,需要舒适的水体环境,因此,中华鲟可以帮助检测长江生态系统的生态状况。2021年,有10000尾中华鲟幼鱼在湖北宜昌被放流,总重量超过1.3万kg。
这些中华鲟幼苗中,有超过10尾中华鲟已接近性成熟,体长全部都超过1.5米,重量也都超过了50公斤。
科研人员为它们装备了“身份证”,可以通过它监测这批中华鲟沿江回游和在海洋里的行动轨迹,有助于为今后中华鲟放流工作和恢复鱼类资源提供保障。
中华鲟需要洄游来繁衍生息,此次放流的中华鲟会以宜昌为起点,通过长江进入海洋,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并且需要沿途流域的水质极好,稍不注意就会对中华鲟群体带来毁灭性打击,需要我们时刻关注长江水质。
保护中华鲟行动
2021年,各领域的专家抽样调查了三峡水库及其周边地区的各项地理状况和鱼类资源,并测算了水库里鱼群的相关信息,以加强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管控,更好地保护三峡水库里的鱼类资源。
经过考察后,科研人员欣喜地发现,三峡水库中的鱼类数量大大提高,鲤鱼、草鱼等四类鱼生存条件良好。与2011年相比,三峡水库鱼类数量增加到了之前的四倍。
1981年,国家实行了全江禁渔政策,并且严格限制了科研捕鱼数量,力求以科学、规范的方式依法管理保护中华鲟。1983年,第一尾人工孵化的中华鲟诞生,在这之后,我国开始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苗及幼苗。1988年,中华鲟被正式认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83年到1998年间,总共有接近600万尾中华鲟幼苗被放流入长江,都是人工养殖的成果,甚至有一年放流的数量庞大到超过了之前十几年来投放量的总和。
据统计,从1980年到2020年这40年里,我国一共在长江流域放流了超过800万尾中华鲟幼鱼。
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长度和重量也有要求,但是因为培育技术不够先进,养殖规模也不足,每年人工培育的合格幼鱼数量不到10000尾,甚至有时候还培育不了。所以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就极为关键。
此外,我们还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教育民众保护中华鲟,让全社会团结起来保护中华鲟。
通过入户宣传、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渔民保护中华鲟的意识,告诫渔民如果误捕中华鲟应及时放生或救治,并且鼓励大家积极举报偷捕中华鲟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市场交易中华鲟,杜绝中华鲟在市场流通……
2019年,有渔民误捕了一条已怀孕的中华鲟,之后将其送到了相关研究所进行检查、治疗之后放生,这条中华鲟经测量是近20年来长江流域发现的最大的中华鲟,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而针对犯罪行为也被警方惩处,南通公安的启东派出所曾破获一起偷捕中华鲟案件,发现了一条超过20岁的野生中华鲟,但是可惜的是,该中华鲟已经被分解为鱼段,鱼头被扔进了江里,具体重量无法测量。
长江流域生态仍需改善
虽然大坝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对于很多需要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来说不是件好事。
虽然三峡大坝设置了洄游鱼类通道,但有很多鱼类并不能按规定道路前进,它们无法产卵,不能溯游,最终只能在不停撞击中死亡,这也使得包括中华鲟在内的许多鱼类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长江禁渔后,长江流域生态恢复迅速,生物种类也增加了,很多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物种也有了繁殖的喘息期,或许将来还会发现更重的中华鲟。
目前普遍认为中华鲟是长江“鱼王”,现在已被发现的最大中华鲟长有5米,体重有1200斤!而中华鲟能长到多大也是个谜团。
有人认为三峡大坝对于生态有破坏,例如阻碍了洄游性鱼类产卵。
但是总体来说,三峡大坝利大于弊,我国也为它们重建了产卵地,人工培育并放生,还修订了相关法律,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鱼类适应环境,繁衍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