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志亮 王辉

20世纪50年代末,经历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锡经济得到了强劲的发展。运河作为经济发展的水运大动脉、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推动着无锡城市快速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带来了水运量的增加,运河上货物运输十分繁忙,运河运输能力和现状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原江尖至下甸桥区间属七级航道,河窄、桥多、弯多、河浅、水急,多处节点都已经严重制约航运的发展,交通事故频发,堵航碍航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当时南门跨塘桥净空高度仅2.2米,每逢汛期60吨以上船只就难以通行。


古运河河道一度狭窄不堪

此时的无锡,面临着运河水运承载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困境,亟需升级运河航道。当时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拓宽、整治等方式改造古运河,适应航运发展需要。二是开挖新运河,提升运河的运输功能,满足航运发展,优化城市布局。

考虑到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需要,无锡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开展运河规划编修,规划提出对运河城区段采用建新留旧的设想,在保留古运河的同时,开挖新运河。

1958年,国家正式批准了大运河无锡市区段改造方案,随后,无锡举全市之力开挖新运河。新运河从黄埠墩到下甸桥,长11.24千米,以梁溪河为界南北分别为7.2千米和4.04千米。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


开挖新运河

第一阶段从1958年10月开始,无锡市组建大运河工程指挥部,抽调市、县两级162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指挥部工作,动员了2万多民工投入施工。11月底前完成梁溪河至下甸桥段测量和拆迁工作,共拆迁居民1403户、工厂27家、仓库3个、商店23家、变电所1座、工人宿舍3处,拆除楼房316间、平房1520间、草房557间,征用土地1900亩,赔偿费用108.3万元。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较为落后,机械化水平很低,工程缺少机械设备,基本靠人力肩扛手提。新运河梁溪河至下甸桥段按六级航道标准施工,底宽16米,水深2.5米,边坡1:37,至1965年秋挖成通航,并建红星桥、金星桥、下甸桥三座公路桥。随着这段新运河的通航,来往船只可避开古运河城区主要拥堵段。京杭运河无锡段改由江尖经西门桥、西水墩、梁溪河转向新运河至下甸桥汇入大运河。


众志成城开新河

第二阶段从1976年开始,开挖4.04千米的黄埠墩至梁溪河段,动用人力上万名,按四级航道标准施工,河底宽60米,口宽90米,水深2.5米,新建净空高度7米的桥梁2座,开挖土方170万立方米,新建驳岸8000余米。

开挖新运河,传承了大运河工程精神。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成千上万的无锡人民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为开挖这条运河流汗出力。1983年12月7日通航当天,新运河上举行了隆重的通航典礼,由3只航道监督艇为前导,“太湖”“梅里”“湖越”3艘客轮、32条钢驳船组成的2个货运船队,以整齐的队列,在乐曲和鞭炮声中,首次通过新运河上的锡山大桥和梁溪大桥,无锡人民欢欣鼓舞。


1983年12月7日新运河全线通航(无锡日报)

自此,新运河取代古运河,成为了大运河无锡城区段主航道。和古运河相比,新运河河面宽增加了4到5倍,大型船只往来无碍,船队经过城区仅需1.5小时,比原来节省了3/4以上的时间。每天平均可通过运输船队400多个,单放船1200余艘,通过总吨位达11万多吨。由于水运物资成本低廉,每百吨货物的运费还不到汽车运输的四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无锡段货运量增长迅猛,推动了无锡水上航运业的发展。1984年,全市社会运输船舶达9万多艘,总马力突破10万匹,其中市航运公司占到总货运量的三分之一。

1984年,京杭运河无锡段开始全线升级为四级航道,2007年,又开始升级为三级航道。在京杭运河全线拓宽为四级、三级航道的阶段,沿线城市中唯有无锡一边另辟新运河,一边完整保留古运河。面对着古运河水运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无锡按照新旧并存的发展保护理念,在不废弃古运河的前提下,建新运河分流古运河的航运压力,为古运河的传承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这一创举,开启了中国大运河保护的新模式。

1985年,无锡85%的工商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进出依靠水运,运河水运量占社会总货运量的70%,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17.5倍,客运量增长了48倍,形成了集水上货运、客运、旅游的多层次航运网络,成为长江南北的货物集散地、苏南地区的航运交通枢纽。1988年,无锡运河航运量达6400多万吨,客运量达30万人次。


新运河风光(陈平 摄)

1997年,新运河全线达到四级航道标准后,京杭运河无锡段能通过500吨级以上的船舶,年通过量提高到1亿多吨。此后,在不断升级新运河航道的过程中,无锡市区运河年通过能力由2003年的1.53亿吨增至2011年的2.96亿吨,是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货运能力的4倍多,成为直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河集装箱集疏运主航道。当前,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新运河又在进行新的改造提升,以继续服务好无锡这片运河福地。

新运河大大改善了无锡的水运和水利条件,提高了通航、泄洪和农田灌溉能力,也深刻影响了无锡城市发展的结构和形态。一方面,新运河替代了无锡古运河过去的水上货运功能,大大减轻了古运河的通航压力,让古运河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利用。另一方面,市区狭窄河道的束水现象基本解决,大大缩短了无锡北部城区涝水入太湖的距离,新运河成为无锡汛期重要的泄洪通道,有效改善了城区的排水条件。

新运河的开挖,既为无锡山水城市建设拓展了空间,又为古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创造了更好条件。新运河开通后,原大运河无锡段自莲蓉桥、工运桥、亭子桥、跨塘桥、清名桥至下甸桥段被称为“环城古运河”,简称“古运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