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四平城吗?它是吉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如今城内安逸祥和,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历过残酷的战火,至今都难以想象。
四平城内有一条仁兴路,它看似普通却与1位“战斗英雄”联系在一起。
能让中央用一条街道铭记的人,他究竟凭借怎样的壮举,赢得如此至高无上的敬意?
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发动攻势,大败国军东北势力
提到四平战役,不得不说一下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的由来。
1945年9月,顺应中央战略,抽调新四军第1旅、冀东军区等部队部分骨干作为保安旅进驻辽宁北部和吉林西部;
1947年3月,西满军区独立第1、2、3师合编为辽吉纵队;8月改编为第7纵队;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首任司令员是著名战将邓华,首任政委陶铸战。
若论这支部队最出名的战役——四平攻坚战
1947年5月,初步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东北民主联军对国军进行反攻,当时东北国军指挥官是杜聿明,四次攻打临江都失败就放弃了南攻北守的计划转而采取战略守势。
以一部兵力沿松花江布防,主力控制沿路各个交通干线,企图再次向我军发动攻势。
为此,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夏季攻势,以主力一部向四平、长春实施突击,我军在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和热河、冀东地区的战斗也打响了并接连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四平地区也与陈明仁率领的71军发生激烈战斗。然而这次战争的惨烈程度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
国军指挥官陈明仁:第一次见到如此猛烈的炮火!
5月22日,东北民主联军进攻至四平城下,此时,陈明仁见来势凶猛,自己手下71军也已经损失惨重,所剩无几。
如果撤出四平城必然会导致局面无法收拾。考虑之下,最终决定死守四平城。
他对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的战术早已摸透,深知他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将主要兵力集中用于打援,包围圈缩小后,集中攻击突破口。
如果是这样,攻城的时间延长,国军就拥有喘息时间,可以加强城防。
而事实也果真如陈明仁猜想的一样,他可以得以调整兵力,恢复71军的士气,又可以将东北民主联军置于死地,殊死搏斗。
6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扫清了四平外围据点,司令员也赶到四平城下亲自指挥攻城。但出现一个小插曲——此时天空雷雨密布。
炮兵连阵地被雨水浸泡,土质疏松,原本的阵地也不坚固了,原定的攻城时间不得不延迟。
直到夜晚黄昏雨才停止,参谋长刘亚楼向司令员报告:“司令员,雨停了,可以攻城了。”
司令员看了看手表并说:“无晚上20点准时发起总攻!”
晚20时,四平攻防战打响了。爆炸声此起彼伏,此时,陈明仁立在城墙上观察着战况熊新民从掩体内蹿出,将陈明仁强行拖下。
而陈明仁似乎仍没看够,感叹道:“我打了20多年的仗,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猛烈的炮火!”。
辽吉纵队拿下突破口,师长英勇牺牲,“仁兴路”因他命名
与此同时,马仁兴率领西满辽吉纵队独立1师于17日也突破敌人外围防线。1师1团率先攻入城内,但国军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其步兵多次向我军发起反扑。
1团拼死抵抗,顽强坚守,歼敌几千人,巩固了突破口,保障师主力能够进入市区。
18日,1团切断了大红楼守敌的退路。大红楼是国军在四平城西北方向的主要据点:有1000多人把守。为了拿下据点,1师1团用40多挺机关枪,掩护部队发起攻击。
担任尖刀连任务的是1连,其中8班副班长李广正带领全班同志一夜之间在枪林弹雨中奔跑24次,完成了12次爆破任务。
最后一次爆破,装炸药达800斤,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全城都发生震动,大红楼也被炸塌了,守敌死伤不计其数。
四平攻坚战是极其残酷的。战后,罗荣桓等司令员给毛主席致电:“四平历经13天激战,虽伤敌3万余人,但我军也伤亡1万余人。”
在这场血战中,小小四平城却集中国共士兵十几万人,几百门火炮、十多万支枪械等轻重武器。
除此之外,人对人的巷战、刺刀拼得滴血、手榴弹当石头砸、炸药包一层层撂,稍不注意,炮弹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放眼望去,各类炮弹燃烧的火光将全城映亮,街道上都流淌着血河,尸体不计其数随处可见。
曾有一位老战士回忆说:“他带着两个战士摸黑去探路,找了十多家也没见到人。深一脚,浅一脚,时不时就被地上的尸体绊倒,。”
此次,四平攻坚战,独立1师共歼敌2000余名。1团3营荣立集体大功,1连8班副班长荣获“特级爆破英雄”称号,但不幸的是,独立1师师长马仁兴不幸牺牲。
战后,为纪念马仁兴的功勋,经批准,将四平市铁道西的一条街命名为“仁兴路”。当时的中共辽吉省委追认马仁兴为“辽吉功臣"。
辽吉军区政委曾亲笔题词:“四平名将,辽吉功臣,建场纪念,无上光荣。”
好啦,故事就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
参考资料:
1.《四野十大主力传奇》:1996年黄河出版社出版p160-p170
2.《吕正操回忆录》是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p200-p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