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激战正酣之际,之前一则俄罗斯士兵发布的社交视频,再次引发了国内对于防弹插板的讨论。

视频中,士兵指着防弹插板上的两处弹痕,兴奋的表示,中国的产品太棒了,100多美金网购的,中国产防弹插板,居然两次拯救了自己



这并不是国产防弹插板第一次火到国外,之前还曾多次出现实弹射击测试后,惊呆外国人的场面。

那么,身为全球最大的防弹插板生产国。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为啥宁愿出口也不给解放军全员配备呢?



纠缠不清的“双生子”

单兵防护这个概念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好像自从人类有战争以来,懂得了使用工具后,“矛”和“盾”就一直是对纠缠不清的双生子。

从最早的动物皮革,到后面的金属盔甲,每次攻击武器的变革,都会催生出新一代的防护。



而且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单兵防护的费用,都是超出很多人的正常认知的。就像我国的封建朝代,能保持一支重装骑兵军队的开支,那是以百万军饷来计算的。

打造一身重甲的成本,要远远超过打制兵器。而有甲和无甲的士兵迎面相遇,那根本就是现在的步兵遇到了坦克。

因此,古代民间藏有刀兵是可以的,但是私藏甲胄,那可是灭门抄家的大罪。



直到近代火药被应用到了军事上,热武器的出现,枪弹有了更大的初速度,和穿透力。纵横了几千年的甲胄,一夜间像纸片一样,起不到防护作用了。

因此我们很痛心的看到,晚清时候,清兵身穿甲胄,迎着八国联军的枪炮冲锋,最终却是成群倒下。这就是军事变革带来的血的教训。



当然,这针对的不仅仅是中国人。一战的欧洲战场上,士兵同样是如同割麦子一样,被机枪收割生命。

于是,士兵们学会了将实心钢板挡在胸前,头上顶上了钢盔。可是钢盔只能放一放流弹、跳弹,钢板更是笨重,甚至会被直接击穿。

但是这好歹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防弹插板的雏形。



此后的二战和诸多地区的局部战争,都对士兵的个人防护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如何找到一种既轻便又具备强防护性的“新装甲”,成了摆在全球军工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

可是材料科学的进步,好像一切都变得有可能了起来。



防弹插板的变革

其实传统意义上的硬体防弹衣,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受限于材料硬度和重量的限制,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普及罢了。

至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同样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投入到防弹研发中。可是材料科学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防弹衣也还是无法普及到单兵个人。



直到80年代末,陶瓷材料的出现,使得单兵个人防护发生了重大转机。等到90年代,美国率先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代,由氧化铝和碳化硅陶瓷制成的防弹插板。

从而达到了防御步枪子弹的NIJ Ⅲ级防护标准,一下子掀起了防弹衣的设计革命。



在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防弹衣和防弹插板的区别。

虽然两者在用途上都是为了抵挡子弹和破片,但两者在防护级别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首先防弹衣大多数都是软质的,其主要的材料为PE或者芳纶,所以在防护能力上存在上限,最高级不过是NIJ IIIA级,也就是中距离能抵挡9mm手枪弹的威胁,至于步枪弹和穿甲弹实在是无能为力。



防弹插板一般多为陶瓷或者PE材料制成的硬质板,这样的防护级别就能达到NIJ IV级,基本上可以有效的抵挡绝大多数步枪子弹及部分穿甲弹。

另外,防弹衣多为纤维材料,通过层层消耗动能来抵挡子弹能量,但对于利刃的扎刺效果,防护不理想。

但防弹插板本身重量不菲,想要做到全是覆盖,实在是不利于单兵的战场活动,因此选择防弹衣和防弹插板结合,成为了当今的主流。



按照材质的不同,现如今的主流防弹插板可以细分为3大类

一种是使用时间比较久的钢铁防弹插板。这类自从二战以来一直不断使用,并且还占据了长达几十年的市场。



优点就是廉价方便,便于大规模的使用。但缺点同样显而易见,钢板在被子弹击中后,很容易出现碎裂,给人体带来二次伤害

且同等防护级别下,钢铁插板的重量是最重的,十分不利于穿戴,极大地降低了灵活度

但就是这种插板却是我们公安一线人员,使用时间最久的装备。



第二种插板就是聚乙烯PE防弹板。聚乙烯本身是一种新型热塑性材料,在上世纪30年代被科学家发明,等到50年代才被大量工业化生产。

至于被应用到军事防护上,则是看中它的高密度性,通过在高密度聚乙烯板上,粘合单向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制造而成。



虽然它的重量在所有的防弹插板中最轻,每块插板能做到1-1.5kg的重量,防护性能也能超过钢铁插板,但它的缺定同样也明显。

价格太高,且防护级别存在上限,最高只能防护NIJ III级,不能抵挡步枪子弹。



第三种也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插板,陶瓷复合防弹插板。通常采用氧化铝、碳化硅和碳化硼为材料。

陶瓷之所以能防弹,那是因为它的高比刚度、高比强度和许多环境下的化学惰性。在弹头的高速撞击下,几乎不会产生塑性变形。



在添加了复合纤维后,通过碰撞可以将能量沿着弹着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消耗。

因此的它的防护级别在所有的标准中都处于最高级,且成本价格更具优势。



墙内开花墙外香

国内的防弹材料和防弹衣的研制,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展开了

只不过当时研发的目的还主要是,为了给保卫人员及后勤人员提供简单的防护,目标主要是手榴弹破片、手枪弹。

当时采用的材料组合还主要是玻璃纤维与木棉,玻璃纤维和氧化铝,高强度铝合金等。不过客观的讲当时的产品防护性能还纯属一般。



等到了80年代,国内定型的81式防弹衣,主材料变成了铝合金—尼龙。虽然较当初的玻璃钢纤维好了不少,但对比美国同时期的凯夫拉(芳纶类)材料,却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内引进了大量包括芳纶材料在内的先进生产技术。这就给我国新一代防弹产品的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只不过国内建国后不允许百姓持枪,因此设计生产防弹装备的标准相应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低于美国标准的。



之前国内公安标准下的五级防弹衣,最高级也只能防护所有的手枪弹,这只相当于美国NIJ标准的IIIA级。

至于美国标准里的最高级,NIJ IV级。防护中口径大威力及以下级别的步枪发射的穿甲弹。国内没有标准对应。

但国内的标准没有对应,不代表国内没有相应级别的产品。恰恰相反,国内在高品质防弹设备上的全球占比反而是最大的。



生产陶瓷复合防弹板的主要材料之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全球仅有中国、美国、日本、荷兰四国能够生产。

受国内完备工业产业链的优势影响,防弹插板的价格被国内厂商控制到了极低的价格。甚至在美国几百、上千美金的防弹板,中国厂商100美金左右就能搞定。



而且防护效果,经过了无数的实弹检验。

因此,国产防弹板成为各国士兵的最爱,哪怕本国军方发放了标准防护设备,他们还是喜欢自费购买块中国防弹板,插在胸前。

毕竟百十美金,有可能换来的是自己的小命。



解放军咋没普及防弹插板

顶着全球最大防弹插板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帽子,却始终没有给国内百万陆军装备“保命神器”。

真的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军费不足,国家太抠搜么?

其实真相还真不是如此。



首先,国内距离上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动作,还要追溯到80年代的两山轮战。当时的环境还没有成熟的单兵防护装备。

现在所说的陶瓷复合插板还远没有出现,至于钢板插板,则实在影响我们战士的机动动作,因此防弹衣,插板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



至此之后,国家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老人家判断,短时期内不会出现太大规模的战争情况,因此,就算新一代防弹插板已经出现了,也没有迫切必要做到全军普及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防弹插板也是有保质期的。它不像钢铁插板那样,只要不生锈,只要环境稳定,随时都可以拿出来使用。



陶瓷复合插板中的材料,决定了它5年左右的最佳保质期。如果真的大规模装备了防护插板,总不能在演习中实弹消耗一下吧。

再说了它又不像是弹药那种消耗品,可以给士兵训练消耗掉。防弹插板一旦部队采购,肯定是经过慎重考量的。

当然国家对于面临高危任务的士兵、团体,是已经全员配发了完备的防护装备的。甚至从头到脚一应俱全。



这其中就包括特警、特战等一些直面危险前沿的同志。还有常年在外轮换的维和部队,我们都是武装到了牙齿。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国家对于士兵的性命是尤为的重视的。



不过,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2020年中国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里,披露了军方将面向社会采购139.7万套防弹插板,每套含插板2块。

按照陆军目前97.5万人(引用百科数据,实际数据应属保密)的员额计算,实属全员配备了。



又考虑到,防弹插板的“保质期”在5年左右。我只能假想5年后国际上需要我们维和的压力会陡增,不然话134亿采购的防弹插板咋样才能派上用场呢?

相信大家懂得都懂,但不能说的太多、太透。



无论如何,到时候我们都会拥护国家的决策和意志。

同时希望这些防弹插板永远不要派上用场,可以兵不血刃的实现民族腾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