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剪纸长卷《北疆春晖》之《芳草流鬃》 段建珺
【守望者】
在民间,与纸相关的造型文化形态中,剪纸与民众的生活最为紧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剪纸由群体传承向个体传承转化。作为农耕时代的民俗产物,剪纸如何传承和发展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毫无疑问,传承人在历史文化衔接点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且极为重要的。
与历史上老一辈传承人不同的是,新生代剪纸传承人面临的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新境遇和新现象。作为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传承和发展之道。
扎根农村 记录历史
和林格尔县,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所辖地,位于黄河几字弯重要区域,属晋陕黄土高原向漠北蒙古高原交接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是著名的“Y”字形文化带所属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古代著名诗歌《敕勒歌》的发生地和传唱地。历史上这里秦属云中郡,西汉置定襄郡,北魏开国建都盛乐,唐置单于大都护府,辽金以降及后世均有重要建置。北狄、林胡、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蒙古、满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均生息休养于此,以农耕和草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发展,催生出和林格尔独特厚重的剪纸等民俗历史文化。
段建珺就出生成长在这片民间艺术的沃土上。这里给予了他鲜活的农村生活,也赋予了他浓烈的草原情结。他传承了和林格尔剪纸的精髓,又为其注入了新的意蕴。
段建珺剪纸的根在农村,在草原,在历史,在他儿时的民俗生活中。他出生及生活的年代,中国正在从传统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急速转型,昔日的板申房、老村落、老民俗都像过眼云烟,一个个陆续转型或谢幕,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镇。他用剪刀记录下记忆中的生活,记录下这段历史。
段建珺在传承地域性剪纸的同时,创立的草原大写意剪纸,为当代剪纸的推广与弘扬,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充满农耕与草原历史文化基因的塞外民俗生活,是段建珺剪纸传承最为深厚、永不枯竭的沃土和源泉。古敕勒川上的板申房、奶奶的剪纸画谱、姑母的白麻纸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承载物,恰恰是孕育段建珺剪纸生命的母体,也是日后段建珺剪纸传承和创新的文化本原。
面对地域性民间剪纸的传承链条日渐衰微,段建珺始终不忘剪纸根本,一手坚守传统,一手将传统与时代内容、审美相融合。他充满灵性的传承和创造性发挥,让千年剪纸灵魂复活并被赋予时代性而焕发异彩,为人民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他传承的经典老纹样至少有数百年甚至千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
传承“劲气” 创新弘扬
“劲气”,也就是神韵,是段建珺长期提倡的剪纸美学理念。
段建珺常说,他有两把剪刀,一把剪传承,一把剪融合。面对曾经一度盛行的“民间剪纸过时论”传承窘境,段建珺坚守千百年来和林格尔民间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笨瓣子花儿”的表现范式,强调“劲气”并创造性发挥,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他特有的简约古拙、写意化的剪纸表达样式。这种剪纸所包容的内涵及其形态皆根源于千百年的地域传承和灵性再创造,体现了浪漫主义的人文情怀,回荡着一种蓬勃、乐观、雄健的生命气息。这种审美风格和表现式样也直接催化形成其草原大写意剪纸。
段建珺草原大写意剪纸深深根植于和林格尔剪纸,但又不等同于和林格尔剪纸,是地域民俗文化传承与段建珺个人的灵性发挥、审美思想、文化表达、时代属性等融合而成,是其剪纸鲜明的风格和文化表达。草原祥瑞动物是草原大写意剪纸的重要表现内容,而马又最具代表性。从自然形态的草原马到文化的马,从普通造型的马再到剪纸属性的马,直到淬炼形成具有典型草原大写意剪纸符号特质和文化意蕴的马。这种草原大写意剪纸中马的形象,是长期演化生成的结果。
段建珺能够在纸面空间打破寻常构图的羁绊,强调马的“劲气”,创造性地形成并运用“密剪”“乱剪”法,从而形成各种令人惊叹的造型。诸如“嘴里含根草,命里神人保”等植物崇拜、生命崇拜等观念,以及古老的地域文化基因,使得草原大写意剪纸中马等物象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感,具有独特的文化视角和百观不厌的意趣之美,同时也成为段建珺剪纸特有的表达。
此外,段建珺剪纸通过长期体悟形成的“工以神通”,是其剪纸技艺观的核心,让草原大写意剪纸从“剪得像”到“剪得活”,从而真正达到“工以神通”,意趣无穷。
以情传承 用心服务
段建珺认为,传承人的使命就在于让所传古老技艺与文化鲜活起来,与时代同行。他的剪纸传承和文化推广实践有着深厚的人民性和乡土情怀。“让剪纸带给人民幸福”“让剪纸来自民间服务民间”成为段建珺剪纸传承几十年不变的初心。四十余年来,他一直行走在山野、草原、村舍、毡房,从来没有离开过民间沃土及火热生活,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他从家乡和林格尔出发,走进草原,走向全国,通过高品质剪纸服务把美丽的中国故事推向世界。段建珺剪纸及其文化推广,已经成为民间力量抢救、保护、传承剪纸文化的典型和示范。
段建珺说:“只有传承人技艺一流,我们的非遗文创和社会服务才可能一流,才能够让人民享受到高品质文化。”同时,他还倡导传承人要“带着情感传承与服务”,而非只“带着任务”。他认为剪纸融入现代生活要“一个珍惜,两个不忘,三个转化”:一个珍惜是指作为传承人要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带来的一切际遇,倍加热爱与感恩;两个不忘是指作为传承人要不忘传承初心,不忘融合创新初心,努力传承发展优秀剪纸文化;三个转化是指以剪化情,以剪传爱,以剪布道,用剪纸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他用剪刀幻化之美,滋润人们的心田,让剪刀下的民俗历史化为鲜活的永恒,让人们不忘民族文化的根,充分享受到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和生命感召力。
段建珺剪纸传承及推广实践,可以说是大时代背景下造就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例典型个案,在某种意义上也更具时代普遍性,其带给这个社会的启示和重要意义,必将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愈显其独特的品质。
(作者:杨先让,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阳,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