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同志于1901年出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他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

1922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中担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并参加了领导湘南起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及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和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的游击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及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及军长。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他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他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他兼任外交部部长。此外,他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陈毅同志被授予元帅军衔,以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月6日,他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大家都知道,陈毅不仅有伟大的军事天才,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很深。在他的诗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百折不挠的、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1936年的夏天,中国革命处于异常艰苦的时期,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深情地写道:“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在崇山密林间宿营的艰辛:队员们清晨早早醒来,衣被被露水浸渍,虽然是夏天,但仍感寒冷;树间知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他们满身沾满野草。接着他又写道:“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这些诗句则真实地反映了断粮的困境:队员们到了中午饥肠辘辘,因为粮食已经被封锁了三个月,他们囊中存米已经寥寥无几,只能以野菜和水煮来充饥。这些诗词深刻地描述了在异常艰苦的战斗环境下,队员们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然而,这些艰苦并没有消磨革命者的意志。同年,陈毅在《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写道:“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又在《赠同志》中写道:“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相信在最困难的时刻,革命终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到了1936年的冬天,陈毅被围困于梅山达二十多天之久。他带着伤病埋伏于山林之中,感觉已经很难突围……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他写下了三首绝笔诗,这就是著名的《梅岭三章》。在这三首诗中,他写道:“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些诗句回顾了自己为革命而战斗的艰苦历程,勉励后人要全力以赴,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些诗句体现了他矢志不渝、舍生取义的高尚革命情操,让后人深感敬佩。



陈毅与毛主席、周总理之间的友情可谓深厚至极。他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陈毅与毛主席的友情始于早期的革命斗争,他们是时代的杰出领袖,在党内逐渐崭露头角,老一辈革命家们在长征途中相识,共同走过了艰难险阻的山路,携手披荆斩棘。这段艰难的经历让他们的革命友情更加牢固。


陈毅与毛主席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理念和信仰不谋而合,他们坚守初心,对中国革命抱有坚定的信念。这种共同的理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们之间的友情更加坚不可摧。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次的革命浪潮,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他们之间的友情不仅是对彼此的深厚情谊,更是对革命事业坚定信仰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友谊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征程,也永远在中国革命史上被永远铭记!




在解放战争中,陈毅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勇敢而智慧地率领自己的军队,与其他解放军齐心协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一系列的进攻。陈毅指挥下的部队攻克了敌人的重要阵地,挫败了敌人的反抗,战果辉煌。

在解放大军北上的过程中,陈毅的部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勇敢和智慧为新中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例如,在博物馆丰富的档案资料库中,一份尺寸不及手掌大小的《入城守则》尤为引人瞩目。


该守则是由华东军区司令部于1949年5月正式印发的小册子。同年5月27日,历经15天的激战,上海战役终告全面胜利,成功歼灭敌军15.3万余人,且整座城市的建筑设施完好无损。战役结束后,首个清晨,市民们心中仍充满不安与忐忑……然而,当他们推开家门,眼前的景象却令他们深受触动:湿冷的马路两侧,身着黄色军装的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地躺在路边。追溯至战役发起前的4月1日,作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和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陈毅,已颁布《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其中第二项明确规定,解放军进城后一律不得占用民房及店铺……


毛泽东得知陈毅制定的入城纪律后很高兴,特别是对“不入民宅”这条十分赞赏,他连说了八个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作为亲眼见证了这一幕的人,后来在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攻城部队不入民宅,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统一的、严格的纪律,这一点,只有解放军做到了。”

陈毅在政治及外交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历任多个高层职务,为国家建设及外交事务的推进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在关键性决策过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凭借其渊博的知识与卓越的才能,他为中国政治事务提供了独到的分析与宝贵的策略建议。此外,陈毅还深入参与国际外交活动,多次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国际会议。

他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提升中国外交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陈毅在政治及外交领域的卓越贡献,无疑将永载史册。



陈毅的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深深地感染了一代人,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真理与正义,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陈毅的一生,始终坚守初心,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用智慧与勇气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诗篇。他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为中国革命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毅的形象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勇敢无畏、忠诚担当、坚定信仰等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行,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陈毅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他的时代,而是穿越时空,永恒流传。他的事迹和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永远向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