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主题为“重生百年庄寨,赓续万卷文书”永泰庄寨与永泰文书的关系研讨会在百年红色庄寨——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昇平庄隆重举行。该研讨会旨在打通永泰庄寨与永泰文书的“任督二脉”,让广大与会嘉宾、鄢氏后裔等在鲜活的历史场景里更进一步读懂和理解永泰乡土的“军屯文化”。

探寻多重节奏构成的历史

哈佛大学教授宋怡明,是最早以永泰鄢氏“军屯文化”为切入点研究明朝军户制度的外籍学者。20多年前,宋怡明教授曾特意托人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拍摄过一份1878年(光绪四年)的《麟阳鄢氏族谱》,“鄢氏”正是大洋镇麟阳鄢氏,这也是宋怡明投身永泰民间文书研究的起点。2016年,在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的邀请下,他开启了长达8年的永泰文书研究,并于2019年在昇平庄成立了历史文书工作室。


宋怡明教授在研讨会上以鄢家军屯文化为例,分享了《多重节奏构成的历史:永泰民间文献与区域史》。重点从长期、中期、短期角度,阐述多重节奏下,阐述永泰民间契约文书呈现出的乡村市场经济结构、民间纠纷化解以及产权交易的灵活形态等永泰山区文明在当时世界的先进性。

宋怡明教授表示,多年来在永泰田野调查的经历以及对永泰文献的解读,让他深深觉得与永泰相见恨晚,如若早发现早介入,那么他2017年完稿的学术著作《被统治的艺术》内容或许会更丰富。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宋教授指出,“多重节奏构成的历史:永泰民间文献与区域史”是他下一步学术研究工作的重点。

“法国著名年鉴学派史家布罗代尔曾言,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个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宋怡明说,依托永泰文书,同样可以探寻一种多重节奏构成的历史。

从文化再造到城乡互动


复旦大学侯实副教授分享了《山海之间:三坊七巷与永泰庄寨的整体价值》,在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将闽江入海口的福州城三坊七巷与闽江支流大樟溪的永泰庄寨视作“城乡互动”的整体来研究其内在关联性与价值,提出“同宗同源的人口迁徙”“山海共荣的商贸往来”“同源异构的居住模式”“同风共俗的文化传统”四个方面的关联特征,并按照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标准,提炼其在“文明见证”“建筑典范”“人地关系”方面的整体价值。

福州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史博士蔡宣皓分享的《永泰文书中所见的建筑观念与聚落发展》,也是结合其多年来跟着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团队在永泰乡间田野调查的科学成果而成,他以爱荆庄和仁和庄直观的鬮书案例,重点分析了“永泰庄寨与分家鬮书”的关系,阐明了庄寨家族在完成一定规模的经济积累之后利用鬮书进行利益分配对稳固家族产业的重要性。另外,他还通过古今、中外的“山面入室现象”进行比较,指出永泰庄寨为代表的闽中木构大厝是东亚沿海地区营造思维传播的重要枢纽。

从遗产重塑到乡村振兴内驱力


永泰文史研究员李剑分享《从永泰民间文书看我国古代产权》,他以昇平庄的土名“洋尾寨”为引子,指出交易文书在永泰乡间的特殊地位,以珠峰谢氏的“吏职交易”契约文献为例,从三个维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的产权交易不是所有权交易,而是业权交易”,“业不是物,物也不是业”“业是经济学意义的资产”等观点,并得出最终结论“永泰文书的意义在于发现一个真实的传统”。

从民间文书视角看待古代产权在群众中的心理地位,为当下乡村振兴,农村闲置资源重新排列组合,释放发展潜力提供历史借鉴意义。

在沙龙环节,台湾鄢氏宗亲代表鄢武诚指出,昇平庄作为国保级庄寨,以后甚至还将成为世遗,要注重保护基础上的活化利用,尤其是可以结合当下城乡流动后的康养产业,提取市场价值,让庄民在共享保护发展成果中,不断创新保护举措,让昇平庄获得可持续的生命力。


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永泰县村保办等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福建人民出版社、永泰县文化和体育旅游局、永泰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永泰县档案馆、永泰县大洋镇人民政府、福建省润讯传媒有限公司等协办。

(翁语彤|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