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年,江苏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有为有效,全省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消费活力不断激发,促进经济复苏的动能进一步增强。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2024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消费投诉和舆情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计受理维权投诉213866件, 比2023年减少25804件,同比下降10.77%,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1.43万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55亿元。
食品类投诉位居榜首
投诉数据方面,2024年江苏省商品类投诉达123456件,占受理总量的57.73%,同比下降12.86%;服务类投诉达85099件,占比39.79%,同比下降13.16%。其他商品或服务投诉达5311件,占比2.48%。
从商品种类分析,食品类投诉高居榜首,投诉量为32227件,其中以安全问题投诉最多,合同问题和虚假宣传次之;日用商品类投诉和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投诉量分别为27607件和20353件,投诉主要集中在质量、售后服务及合同问题上。从服务种类分析,投诉数据量排名居于前三的分别是生活及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类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量分别是29870件、13009件以及9166件,投诉主要集中在合同、售后、安全和质量四个方面。
监测发现,2024年,江苏消费维权舆情主要集中在餐饮、服饰、旅游、网络购物、演出、娱乐、黄金珠宝、汽车、教育、金融、房产等多领域。从舆情信息内容来看,具体几个方面引发舆论关注:一是服装消费新旧问题频发。服装质量下滑、商家虚假宣传、制假售假、实体店铺价格走高等问题引起关注,服装市场频现信任危机。二是旅游市场关注与争议并存。旅游市场十分火爆,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热度不断攀升,但也伴随着低价游乱象、“黄牛”高价倒卖门票、无序的景区商拍等问题,引发消费投诉和舆论热议。三是银发一族频陷消费陷阱。主要是在保健品、金融投资、网络购物等方面消费侵权现象较为突出,一些不法经营者通过不实宣传、价格误导、承诺不兑现等手段,误导老年消费者消费。四是网络购物纠纷多样需新解。新型的网购形式层出不穷,新业态、新焦点下,消费者面临新型网购风险,尤其是数据信息安全与保护成为新的纠纷热点,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关注。
服装消费新旧问题频发
2024年,省消保委系统收到有关服装消费相关投诉达15193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关于服装消费的舆情信息123491条。其中11月25日出现峰值,为10110条。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相关投诉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装质量问题引担忧。在服装市场上,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采用低质原料、简化生产工艺,导致服装质量下降,包括面料瑕疵、色染不均、设计缺陷等问题,甚至还存在无吊牌“三无”产品,暗藏安全隐患。二是商家虚假宣传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是虚标材质或成分,声称使用高档面料制成,实则是劣质面料,以次充好,比如羽绒服使用假冒“飞丝”。或者声称服装中含有某种特殊成分,如某种高科技纤维,但实际上该成分并不存在或含量极低。另一方面是夸大商品性能或功能,声称某款服装具有超强的保暖、防风性能,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如宣传所述,误导消费。
旅游市场关注与争议并存
2024年,省消保委接到旅游消费相关投诉共计4136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关于旅游市场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444082条。其中10月4日出现峰值,为9429条。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相关投诉问题集中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合理低价游依然存在。一些旅游团以“政府补贴”“企业赞助”“平台特惠”等名义,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组织团队游,在旅游行程中,涉嫌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游客购物。不合理低价游暗藏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陷阱。二是免费景区“黄牛票”待重视。“黄牛”高价倒卖免费门票、“门票+导览”等组合票带来一系列消费纠纷。一些免费景区如博物院、科技馆等在暑期人流量巨大,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给了“黄牛”可乘之机,不少“黄牛”以代预约的方式,高价倒卖免费门票。三是景点旅拍市场须规范。一些不规范旅拍商家以低价招揽客户,充满隐性消费陷阱,令人防不胜防。比如,店内提供的基本套餐挑选范围有限且品质较差,消费者必须额外掏钱去选择自己心仪的搭配;在化妆时被告知贴假睫毛等需另外收费;拍照模式化、出片效果不理想,消费者想精修照片却被告知需另外加钱等。与此同时,过度泛滥的旅拍也带来长期占道、雇佣拉客等乱象,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对景区环境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四是私人陪游藏风险。深度化、私人化、定制化“私人陪游”兴起,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提供者不具备导游资质,加之陪游者的身份背景未知、双方没有书面服务协议作为保障等,这一模式背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易引发消费纠纷。
银发一族频陷消费陷阱
2024年省消保委接到老年消费相关投诉共计2563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关于老年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300185条。其中5月3日出现峰值,为8150条。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银发族消费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型消费存在风险。一些不法机构和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弱、维权能力低等特点,利用养老投资、藏品投资、以房养老等消费噱头,以虚假的宣传,有指向地诱导、编造针对老年群众的投资陷阱,侵害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医疗保健品骗局套路深。以治病、养生的名义,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药品、保健品的“坑老”骗局屡见不鲜,部分商家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甚至兜售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这些骗局套路手法翻新,利用电商平台、视频直播引流,由线下走向线上,销售更加隐蔽,严重损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网络消费陷阱多。由于老年群体对互联网知识了解较少,网络消费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陷入网络消费“陷阱”上当受骗。沉迷在直播间购物、熬夜等小说更新、频繁刷短视频,然而,精彩的背后却是直播间里质量良莠不齐的商品、短视频平台诱导开通会员、广告弹窗误导点击跳转至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动扣款等,各类陷阱防不胜防。
网络购物大数据杀熟手段花样翻新
2024年省消保委接到网络购物消费相关投诉共计10856件;舆情数据则显示,关于网络购物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550841条。其中10月21日出现峰值,为5876条。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网络购物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莫名开通先用后付造成误购。近期,“付款方式莫名变成了先用后付”“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一些电商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0元试穿”“自动扣费”等所谓的“无感支付”功能,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免费”的错觉,加剧消费者误购风险。二是刷单炒信行为扰乱交易秩序。线上购物中,来自其他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评价已成为指引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参考。有些商家便动起歪脑筋,利用“刷”出来的好评、高赞和虚假消费,制造假象,提高店铺信誉,从而让消费者难辨真伪,误导判断,扰乱了正常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大数据杀熟手段花样翻新。算法悄然影响日常消费模式,以大数据杀熟等形式侵害消费者权益。随着算法深度嵌入日常消费,大数据“杀熟”手段花样翻新,愈发隐蔽复杂,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四是网购售后维权困境难解。在退换货困难、售后响应不及时等大量售后服务投诉的背后,是消费者难以跨越的信息差,存在权责不平等隐患。线上购物中,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图片视频、直播间等形势判断商品优劣。消费者个人对于商家的举证追责更是难上加难。(金磊)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