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忆起宋代诗人杜耒的《寒夜》,才惊觉已是一年极寒节气——小寒到来了。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历经千百余年,唐代大诗人王维遥寄思乡之情的那棵梅树,不知是否安好?
古今诗词文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想念常燃起悠悠思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冬日的一问,让趁小寒时节飘香的梅花,点亮了乡思寂寞,温暖了零落寒冬。
梅代表着冰清玉洁,风骨俊傲,与世无争,“挺秀色于冰涂,厉贞心于寒道”,凌寒不衰,守正不苟。
在古代,漫漫冬日,还好有梅,墙角数枝,暗香盈袖;且插梅花,长醉洛阳。
时间的长河从未停息,对梅的喜爱和尊崇,不因岁月荡涤而淡然,也不因时空的远近而增减。
与挚友小别的日子,时常也想问一问,是否也有蜡梅凌寒而放、傲立山野?
清梅含香,传送来真切的讯息:寒梅著花,晓妆初上;宋代词人苏轼一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一句,足以勾起对心念念远方挚友的追忆。
当寒梅吐蕊,在晨光中醒来,剪一枝斜倚在瓶中,浅苞待放,等待清雅盈室时,临梅对弈,脉脉不语;赏梅对饮,可闻香而醉。
寒生梅,映霜雪,装饰了冬景,拨动了心琴。与梅相伴,流水知音;花香入弦,山远云阔。
斜阳疏竹醉时光,小寒远山梅早香。寒梅独开,幽香萦绕;而梅并不孤独,小寒时节的松、竹风采依旧。
竹临院落,风入竿斜,自有高格——细细想来,时移换景,这小寒时节的松翠竹苍和远山梅香尤让人怦然心动。
岁至小寒,冬愈浓,山愈青,斜阳愈燃。
(大众新闻记者 梁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