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对古玩不感兴趣了,其实大错特错,年轻人在网上看直播鉴宝,比谁都来劲,很多有名的梗都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但是受舆论影响,他们认为民间就不可能有好东西,都是“假货废品”。一些性子急躁的,干脆把自家老人的多年珍藏,直接卖到了废品回收站!


当他们把自己照片分享到网上的时候,让人不禁感叹: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比如这些小人书连环画,哪怕不值钱,就不能当个兴趣爱好传承下去吗?文化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它们曾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将这样的文化产品仅仅视为废品,无疑是一种忽视和浪费。


这个就更过分了,被视为“残破”的旧书,实则是清代时期的古籍。

还是一个古玩爱好者,在废品站淘到的。里面竟还有文书契约,应该是过去某个大户人家留下来的,就这么被随便处理掉了。

这就是缺少沉淀的代价,有多少珍贵的藏品就这样流失?


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往往首先以“值钱”或“不值钱”作为衡量古物、瓶瓶罐罐等陶器价值的标准。

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不仅忽视了陶器背后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也限制了我们对于美的多元感知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真正的审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逐渐升级和深化的过程。即便是那些看似粗糙的民窑陶器,却是练习鉴赏眼光、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宝贵素材。


你会觉得,这铜钱和铜板,真正的市场价只有三五块钱,很多还是假的。拿出去卖一不小心会被骗,放在家里还膈应人。

有这种想法,那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收藏家。因为所有的资深玩家,都是从去伪存真、去残求精上一点点成长的。

经历过老普残,才会有真精稀。如果只想一步到位,那么好高骛远的结果是吃的亏远远比从小玩起要多得多。


收藏,首先是兴趣爱好,是娱乐自己的一种方式,它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这种纯粹的热爱,让收藏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上的堆砌。

千万不要将收藏当成赚钱的手段,因为一旦掺杂了过多的功利心,收藏的乐趣便大打折扣。

到时候就跟炒股一样,一天到晚盯着升了涨了,满身铜臭味。


你说这些青铜器都是假的,只能卖到废品站,可是收废品的能给几个钱。哪怕放在家里自己欣赏呢?

那些白手起家的大收藏家,他们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其实,很多人都是从“捡垃圾”开始的。

他们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专业知识。然后努力才有收获,功成名就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年纪大的人,收了一堆这些外人眼里的“破烂”,从一开始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他们有些人老了,有些已经过世了。传给后代这些东西,也许半点用都没有,但直接卖到废品站,是不是太可惜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