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评价国民党的军队不得人心,但是却不能说他们的将领没有才华,要知道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高层领导,大多都是出自黄埔军校,正所谓“一代黄埔军,半部民国史”,这里边诞生了太多的杰出将领。
然而因为蒋介石的专权专政,将许多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优秀人才埋没,这其中就有钟松将军,他曾是黄埔军校优秀的毕业生,在带兵上勇冠三军,在谋略上机变百出,之后跟在解放战胜于我军的彭老总交手更是不落下风,但就是这样一位人杰,却被蒋介石弃之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勇有谋的抗日先锋
钟松出自一个农耕家庭,因为自幼时常被人欺负,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萌生出了参军入伍的想法,但是他并非只是想当一个扛枪的大头兵,而是一个领军作战将军,所以钟松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
1922年钟松顺利地通过了黄埔军校的考核,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但是好景不长,他在校期间偶然患上了一次很严重的风寒,由于他家中贫困用不起名贵的药物,后又被学校的校医误诊,这导致钟松差一点一命归西。
当时的他由于身体太过虚弱,眼看着有出气没进气的,学校都已经做好了将他送入太平间的打算了,还是他的同学于心不忍,花费巨资找来大夫这才救了他一命,只不过这次生病也让他得了很严重的后遗症,使得他的患上了腿疾,不能如正常人一般行走。
要知道腿上有疾病的人是无法成为军人的,因此钟松被学校勒令退学,但是钟松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怎么可能就这样放弃?于是他每天坚持行走20公里,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康复训练之后,他终于可以健步如飞,因为休学养病的关系,所以他没能从黄埔一期毕业,而是成为了黄埔二期的学员。
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钟松很快便从学校当中脱颖而出,1933年钟松在师长黄杰的带领下参加了长城抗战,并且在南天门与日军进行了血战,这一仗打得十分精彩,不仅以极小的代价给予日军最惨痛的伤亡,更是受到了国内外记者的一致好评,而钟松也因为抗日有功,被晋升为了旅长。
1937年8月9日,日本入侵了上海虹桥机场,钟松第一时间率兵反抗,成为打响淞沪抗战的第一人,在这场战争当中,钟松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领军才能,他采用“请君入瓮”的拖延战术,将日军引入包围圈,随后配合我方援军给予日军最惨烈的打击,之后他又亲自率兵追击残余日军,顺利地将他们阻挡在防线以外。
经此一战钟松名声大噪,这让蒋介石也逐渐发现他身上的才能,于是便提拔他为陆军少将,1944年钟松奉命向松山、龙陵等地区的日军发动总攻,钟松事先研究了日军的防御和进攻路线,并对其所在部队进行了详细部署,直打得日节节败退,钟松也因此成为了国民党军中有名的抗日先锋。
违抗军令引起上司的不满
按理说在抗日战争时期,钟松 能够如此亮眼的表现,他理应被得到重用才是,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被国民党雪藏起来了呢?其实还是因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钟会的性格太过耿直,另一个则是他没有遇到一位好上司。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放在国民党当中尤为适用,而钟会的顶头上司胡宗南,就是一位没能发掘钟松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1946年胡宗南命令钟松所率领的国民党第36整编师,与我军的彭老总在陕北榆林进行交战,要知道钟松的36整编师在当时是有着“特种师”的称呼,不仅武器装备样样齐全,而且官兵作战能力极为出色。
当时胡宗南受到蒋介石的密令,准备兵分两路夹击我军部队,一队由刘戡指挥负责正面吸引我方西北野战军的注意力,另一队由钟松率领伺机从暗处发起偷袭。
然而钟松却认为这样的作战方法实为不妥,因为他在之前与我军的交手中发现,我军尤其擅长运用“穿插截击”和“围点打援”的战术,如果按照之前的部署,那么非但不会产生奇袭效果,还会将国民党主力军混成一团,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战能力。
于是他直接选择违抗胡宗南的命令,趁着刘戡与西北野战军交手的工夫,他率领36师直接穿越周边的沙漠,绕过了西北野战军的阵地,直扑榆林城。
好在彭老总技高一筹,在发现钟松的36师迟迟不上战场,便发觉他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我方的后边,于是提前组织部队撤离,这才避免了我军出现大规模的伤亡,而在顺利进入榆林的钟松又接到了胡宗南的电报,命令他继续追击西北野战军。
但是钟松再一次选择了拒绝,因为他看出我军撤退有序,盲目追击很有可能会遭到伏击,但是胡宗南却以抗命相威胁,不得已钟松只得率领36师发起了追击。
在追击途中钟松果然遭到了我军第三纵的伏击,之后彭老总又巧妙地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将刘戡的援军引到了他处,随后与中共各部的联合阻击下,将国民党36师一举拿下,无奈之下钟松只能趁乱逃走。
事后蒋介石过问此次战败的理由,胡宗南将所有的过错推到了钟松的身上,并指出钟松在战场上多次有违抗军令的举动,钟松据理力争,但最终蒋介石还是听取了胡宗南的一面之词,剥夺了胡宗南的职务,让他下放到了别处。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正是因为钟松在国民党中受到了排挤,这才避免他成为了我军的俘虏,解放战争之后,钟松逃到了台湾,由于他之前跟蒋介石有着隔阂,再加上他十分不认同“反攻大陆”的计划,于是在1970年移居到了荷兰。
钟松一生壮怀激烈,他幼年渴望参军建功立业,青年时期成为抗日功勋,中年郁郁不得志被上司排挤,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十分突出,就连彭老总也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人。
参考资料:
抗战中的芒市人物志之传奇副将——钟松. 芒市委宣传部
汤家玉. 彭德怀三计诱灭钟松部[J]. 党史文苑
陈予欢. 黄埔军校将帅录[M]. 广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