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愤难当,仰天长叹:“父皇,我本以为你会顾念父子之情,没想到你竟如此狠心!”随即拔剑自刎......
自汉中大捷以来,刘备一度屡战屡胜,先后占领东三郡,并征服了益州。
关羽更是大获全胜,歼灭了魏军三万大军。
刘备几乎看到了统一中原的希望。
然而,紧接着的连串变故让刘备措手不及。
首先是东吴偷袭江陵,导致关羽惨遭败亡,继而孟达投降魏国,蜀汉失去了东三郡。
刘封,这位曾在定军山下英勇奋战、令曹操无计可施的年轻将领,岂能料到在一年多后,他竟会沦为失宠的“弃子”。
追溯原因,要从刘封的家世讲起。
刘封本姓寇,来自长沙。
寇家世代为大族,拥有罗侯爵位。
刘封的母族更为显赫,其母出自长沙刘氏,而长沙刘氏的始祖正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王刘发。
年少时的刘封便被刘备看中,接纳为养子。
刘备早年无子嗣,正急于找到一位可以继承事业的人,而刘封的高贵血统及出众才俊。
然而,207年,刘备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
刘封的继承地位变得尴尬起来。
尽管刘备依旧信任并重用刘封,但随着刘禅渐渐长大,刘备的心思开始发生变化。
刘封在初期依然参与了不少军事行动,尤其是在汉中之战期间,他表现出色,曾一度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随着刘禅逐渐长大,立刘禅为太子的决策,使得刘封的地位日益尴尬。
刘备虽然不忍将这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养子置于冷宫,但他也清楚,刘封若继续身居高位,势必会带来政治风险。
刘备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下刘封。
刘备原本打算通过任命刘封为东三郡的长官,既能让刘封远离权力中心,避免与太子刘禅发生直接冲突,又能有效地制衡孟达这一潜在威胁。
孟达自从投降刘备以来,他不仅在军事上拥有相当的实力,而且与当地的申氏兄弟有着深厚的根基。
刘备显然意识到,孟达若在东三郡站稳脚跟,未来可能会威胁到整个蜀汉的稳定。
然而,东三郡的局势错综复杂,孟达和申氏兄弟都不是容易应付的人物。
刘封虽有武勇,但在军事指挥上的经验相对不足。
孟达在此时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兵力,而刘封手中的兵力远远无法与之抗衡。
刘封虽然忠诚,但他若真的在东三郡站稳脚跟,恐怕未来的局面将不容乐观。
刘备的最初计划本是希望刘封能够稳住东三郡。
然而,刘封与孟达的冲突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权力博弈。
刘封在处理这场冲突时的手段,未能有效遏制孟达的反叛。
最终,孟达选择了叛逃,并向魏国投降击。
曹丕对孟达的到来十分欣喜,并给予了他高官厚禄。
然而,孟达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名高官,他还希望能够彻底控制东三郡。
他在劝降刘封时,孟达在信中提到,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养子,但并非刘备的亲生儿子,因此离开刘备投降魏国,并不算背叛。
更重要的是,孟达在信中明确表示,投降魏国后的待遇将远好于留在刘备阵营,甚至可能成为东三郡的太守。
尽管刘封面对孟达的劝降信仍选择忠诚于刘备,但局势的变化最终迫使他不得不放弃东三郡的控制权。
在魏军的强大压力下,申氏兄弟选择了投降,刘封最终也只能选择逃回成都。
诸葛亮的劝告让刘备意识到,刘封个性刚猛,若继续留在蜀汉,未来很难控制。
因此,刘备最终决定亲自处理刘封。
诸葛亮认为,若不除掉刘封,刘禅即位后可能无法有效掌控局面。
最终,刘备只能在无奈中赐死了刘封。
刘封最终以悲剧收场,与他自身的决策密切相关。
自从刘备立太子刘禅后,他原本有可能依托自己的军事才能稳固地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严峻的政治压力。
刘封在东三郡稳定局势后并未及时察觉到自身的危险,仍然抱有对刘备的信任。
当刘封得知自己被召回并面临“赐令自裁”的命运时,悔恨填满了他的内心。
他曾以为刘备不会对他过于绝情。
孟达曾多次劝他小心行事,尤其在他身处成都之时应保持低调,但刘封并未听从忠告。#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参考文献:[1]李研.从刘备集团的继嗣之争看刘封之死[J].贵州文史丛刊,2014(3):67-7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