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年级,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一直都是家长最头疼的话题之一。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经历过那种“妈妈喊了十次,孩子才拿起铅笔”的局面,甚至到了晚上,家长已经准备好了“最后的晚餐”,孩子却还在一边哭一边写作业。

那一刻,不禁感叹:“如果有个速效药可以让孩子爱上写作业就好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常常用力过猛的催促和无尽的责骂,不仅没有让孩子更自觉,反而让他们在写作业这件事上越来越没有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主动写作业,甚至把它变成一种享受呢?

其实,答案比想象的简单——从信任、环境和兴趣出发,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成就感。



1. 把写作业的责任交还给孩子

记得在我儿子刚上学时,每次放学回家,我几乎都要用雷霆万钧的语气问上一句:“作业写了吗?”

这种问题像是家常便饭,简直成了我和儿子每天的例行公事。

我甚至连他拿起铅笔的时间都能预测到——至少得等到他玩了一会儿游戏,甚至到了晚餐时间,我才会看到他那一只慢吞吞的笔。

这一切,看似是家长关心的表现,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独立性的削弱。

渐渐地,我意识到,如果总是控制孩子的学习,反而会让他养成依赖的习惯。

因此,我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不再催促,不再干涉他做作业的时间,甚至不再问他“作业写完了吗”。

唯一的要求就是:每晚十点半前必须上床睡觉,做作业的时间自己掌握。



起初,孩子抱怨不断,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但在几次因作业没写完而受到老师批评后,他开始主动承担责任,作业也开始逐渐按时完成了。

这不仅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也让我明白:

让孩子真正理解写作业是他的责任,而不是父母的指令,反而能激发他自觉地去完成任务。

第一次让儿子自己掌握作业时间,我心里忐忑不安。

那天,他照常开始打游戏,我没有催,自己在客厅继续看书。

我静静地看着他,一个字都不说。

几分钟后,他自己自觉放下了游戏机,说:“妈,我想做完作业早点睡。”我一时半会儿差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来,自主选择后的责任感,竟然能让孩子这么快成长。



2. 创造积极学习的环境

孩子的自控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学龄期,周围有太多诱惑。

想要让孩子主动写作业,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能看到电视屏幕上光鲜亮丽的卡通人物,或者旁边的哥哥姐姐还在玩手机,那种诱惑简直无法抗拒。

于是,很多家长开始觉得:

让孩子坐在书房里,反而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其实,这样做未必完全对——关键不在于空间,而在于氛围。

为了让儿子更专注写作业,我特地把家里客厅的布置进行了调整,专门为孩子们划出一个小小的“学习区”。

大家都知道,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很厉害。

于是,我和我的伴侣也开始在一旁做一些看似普通但极具示范性的事情——例如看书、写工作报告、整理资料。

那些书本的摆放、写字的声音,甚至大人偶尔翻书的动作,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家里并没有电视和手机的干扰,只有专心的学习氛围。

结果孩子的学习动力,也渐渐在这个氛围中慢慢建立了起来。



3. 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孩子只把作业看作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么他写作业时的心情自然不会好。

反而要通过培养他们的内在兴趣和自主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例如,我让儿子决定什么时间写作业,甚至让他自己选择从哪一科开始,做什么活动。

这样的安排让他产生了一种掌控感,逐渐地,作业成了他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种“任务”。

对孩子的奖励也很重要。

我开始尝试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作为奖励,比如画画、玩积木等。

渐渐地,他开始喜欢上了自己的作业,甚至说“我今天写得这么快,自己都觉得有成就感!”

这种积极反馈对孩子的成长,帮助不小。

记得有一次,儿子在写作业的时候,突然兴奋地告诉我:“妈,今天我写得好快,因为我发现,写完作业后我就能玩个小时的游戏了!”

我笑着回应:“嗯,游戏是奖励,不是责任!”

然而,孩子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把“奖励”当成了“习惯”,看着他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我感叹道:“看得出来,这是个典型的‘被奖励’习惯了的模式啊!”



总的来说,想要孩子主动写作业,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责任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最后,通过适当的激励和反馈,让孩子真正从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与乐趣。

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真谛并不是填鸭式地让孩子去做,而是点燃孩子心中那把“想学习”的火,让它自由燃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