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王树声被敌人追杀,一个大娘把他拉到自家地窖中藏了起来,谁知敌人进村时,大娘却告诉敌人:“你们要抓的人就藏在我家!”
1928年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忧外患的局势下,各地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湖北麻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位于麻城的顺河西张店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红军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傍水,村庄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依靠一条蜿蜒的河道。这样的地形便于隐蔽,也方便红军开展地下工作。
在这个小村落里,有一户特殊的人家。女主人周家姆,本名程代英,出生于1894年,是当地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
十五六岁时,她嫁给了河南苏维埃的地下工作者王良喜。婚后,周家姆深受丈夫革命思想的影响,逐渐参与到革命活动中来。
1927年,在黄麻起义中,王良喜不幸牺牲。但丈夫的离去并没有让周家姆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她支持革命的决心。
她将自己的家变成了红军的落脚点和联络站。每当有红军战士来到她家,她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
这个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地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他们在麻城地区设立了多个检查站,严密监视着可疑人员的行动。
当地的反动势力还在村口张贴了大量的通缉令,悬赏通缉红军指挥员。在这些通缉令中,王树声的名字经常出现。
王树声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名重要指挥员,他经常在麻城一带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周家姆的家,就是他重要的联络点之一。
1928年的春天,麻城地区的形势愈发严峻。敌人加强了对红军活动的打击力度,多次在西张店村附近设伏,企图抓捕在此活动的红军战士。
这一年五月,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即将在西张店村上演。这场营救不仅改变了一个革命者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
那个深夜,枪声突然打破了西张店村的宁静。敌人封锁了村子的所有出入口,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查。
到处都能听见敌人的喊声:"抓住王树声,赏大洋二百!"敌人声称如果不交出王树声,就要将全村村民处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家姆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她主动站出来对敌人说:"王树声在我家里。"
敌人立即包围了周家姆的房子。周家姆镇定地对敌人说,王树声有武器,她可以进去骗他出来。
这时的村民们并不知道周家姆的真实用意。许多人认为她背叛了革命,出卖了红军战士。
但周家姆早已想好了对策。她让自己的大儿子王政道换上了王树声的衣服,准备以此来救出全村的百姓。
王政道从屋里走出来时,敌人立即将他抓获。整个村子的人这才明白了周家姆的用意。
这个计策不仅救了王树声,也保护了全村的百姓。但是敌人很快发现了他们抓错了人。
敌人并没有因为抓错了人就放过王政道。第二天,他们就将王政道处决,并将他的头颅悬挂示众。
这场营救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它体现了革命群众的智慧和勇气。周家姆用自己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位重要革命干部的安全。
这次事件后,当地群众对革命的支持更加坚定。他们看到了普通百姓家庭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敌人的暴行不但没有吓倒群众,反而激起了更多人对革命的支持。周家姆的二儿子王政欢随后也加入了革命队伍。
西张店村的群众开始更加积极地支持红军,为革命提供情报和物资帮助。村里的地下联络网络更加严密。
周家姆的家仍然是重要的革命据点。尽管失去了大儿子,她依然坚持支持革命事业。
这次营救虽然只是革命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展现了革命群众的机智和勇敢。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危急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这次营救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展示了革命群众与红军之间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普通民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王树声后来专程回到西张店村看望周家姆。他将周家姆视为干娘,这种革命情谊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周家姆的革命事业并未因儿子的牺牲而停止。她又将其他两个儿子王政乐和王政齐送到红军队伍中,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在革命的道路上,周家姆一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她的丈夫在黄麻起义中牺牲,大儿子为救王树声而牺牲,二儿子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杀害。
三儿子和四儿子在长征途中,分别在甘肃和四川牺牲。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为革命献出了五条宝贵的生命。
1951年8月,已经是开国大将的王树声回到麻城慰问。在重逢时刻,这位将军仍然像当年一样,以儿子的身份跪拜在周家姆面前。
这种革命情谊深深打动了当地群众。周家姆的事迹在麻城广为流传,成为革命母亲的典范。
1959年6月,周家姆在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西张店老街去世,享年62岁。#MCN微头条伙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