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伙合同纠纷案件,两名被执行人失联不知所终,一名被执行人无力偿还,网上查控、冻结账户,财产不足以清偿,难道案子就这样终结?随着文山市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打出“组合拳”,这起一波三折的执行案件终于在近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合作伙伴闹掰
黄甲与刘某签订合作协议,合伙收购销售二手车,后双方在对合伙期间的收支进行结算时,黄甲出具欠条给刘某,承诺限期支付刘某合伙出资款,在欠条上由陆某、黄乙(系黄甲父亲)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但到还款日,黄甲仍未主动还款,刘某诉至法院,经法院审理,判决黄甲于判决生效十日内返还刘某合伙出资款81390元,陆某、黄乙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履行期限届满后,黄甲、陆某、黄乙仍未履行支付义务,刘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寻找消失的他们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联系3名被执行人。首先电话联系黄甲,依法传唤其到法院配合处理案件,但其始终持敷衍的态度,声称自己在外省打工回不来。陆某也联系不上。后黄甲索性不接电话、不回短信,玩起失踪。接着,执行干警又电话联系被执行人黄乙,黄乙认为自己不应为儿子黄甲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经执行干警核实,黄乙收到法院判决书后并未提起上诉,该案判决已生效。
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被执行人陆某父母应该能联系到陆某,执行干警立即赶赴陆某老家找到其父母,但陆某父母称联系不上陆某。3名被执行人均采用“一拖二躲三失联”方式逃避执行,执行干警又到3人的户籍地进行财产查询,3人名下均未有不动产登记、备案信息。黄甲及陆某名下有车辆,但因联系不上二人,无法核实车辆实际情况,案件陷入僵局。
强制措施让他们现身
在找不到被执行人,无法核实财产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执行干警加大强制措施应用,在第一时间冻结了3人的微信、支付宝及银行账户,依法强制扣划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余额。
“法官,我的账户无法支付,生活很不方便,我现在就来找你配合执行。”被冻结名下所有账户后,被执行人黄甲主动现身履行义务。在饱尝处处碰壁、时时受限的苦果后,黄甲联系执行法官表示愿意履行还款义务,希望法院尽快解除对其的限制措施。黄甲、黄乙一起来到法院,执行干警通过黄甲的电话联系了陆某,对3名被执行人进行了耐心的释法说理,不仅向他们阐述了法律的严肃性,而且向他们说明了拒不执行将承担的后果。最终3名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本报记者 朱光清 通讯员 李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