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程旅行及旗下国际旅游预订平台HopeGoo联合发布《2025香港游客北上旅行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36-45 岁的香港旅客一年在大湾区城市游玩次数高达 11.26 次,25-36 岁的香港旅客游玩次数达 9.24 次,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以及东莞排在热门城市前 5 位,其中深圳及广州为港人短途出行首选。报告认为港人入境游市场广阔,预计港人内地旅行团市场规模将超过 35.14 亿元。
软硬联通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活力。就拿看得见的交通枢纽来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跨江跨海通道不断加密,有6条已经建成通车,分别是1997年通车的虎门大桥、2008年通车的黄埔大桥、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2019年通车的南沙大桥、2024年通车的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便捷的交通拉近了湾区城市的距离,刺激了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澳门单牌车日均通关量超4100辆次,香港单牌车日均近4200辆次,大桥出入境车流量单日最高超过2.2万辆次。
硬联通日渐完善,软联通也迎头赶上。在出行政策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在人才交流上,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商务部共同签署协议,在金融、电信、建筑、旅游等领域,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对香港服务提供者的准入门槛。政策开闸为人才交流提供了机会,港澳才俊赴内地工作蔚然成风,截至今年9月,已经有近500名港澳法律人士取得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证书。此外,首批207名香港工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专业职称评价,取得内地相应工程专业的职称资格。
来内地工作越来越方便,机会越来越多。基础设施的完善,互通政策的落地,为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奠定了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说,粤港澳大湾区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从旅游到就业再到生活,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正在走向深入。媒体总结发现港人北上新特点,如游玩半径不断扩大、北上就医热度持续升温、港澳现“北上”买房热潮等。这说明,市场往往是高效的,只要开放就能发现需求。过去,人们经常提起港澳居民赴内地买菜,并以此描述大湾区的烟火气。如今,更多需求被挖掘并得到满足,从欣赏周围城市的风景,到去隔壁城市就业生活,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图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港澳居民北上越来越便捷,与之相对,内地居民南下同样效率越来越高。在深圳市实施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在珠海市实施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这些政策的实施,相信会为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当前粤港澳融合中仍存在一些障碍,如移动支付实名认证难、医疗养老存在体系差异与文化适应挑战、香港消费者在内地维权成本高效率低等。还有声音提到深港两地旅客逆差高企,香港本土消费疲软,餐饮店持续凋敝等。这些现象说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舆论呼吁大湾区内部“双向奔赴”,确实道出了大湾区未来该有的样子,也为接下来的政策完善指明了方向。
港澳居民北上频繁,构筑新的生活方式;内地居民南下活跃,为港澳提供新的活力。随着互联互通政策不断完善,港澳的资源禀赋优势必将更加凸显。每天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如此“双向奔赴”,相信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会展现更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