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薯”往,秋收冬藏。12月13日,雁江区宝台红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清水香苕”进入采收环节,浓郁的薯香随风飘散,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刚出土的红薯在当天就可以通过邮政物流,运送到广大吃货的手中。
机械收红薯。
走进园区内,村民驾驶着旋耕机将地垄中的红薯翻出来,随后一颗颗红薯摆满田间地垄,村民忙着将刚挖出来的红薯分拣、装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看着眼前景象,宝台镇春天沟村村委会主任刘官银满心欢喜。
机械收红薯。
“我们的‘清水香苕’是有机种植的,品种比较多,主打品种有软特211,普薯32,七里香等,今天用机械化收割,有二十多人在土里面分拣,最后送到冻库里面保温,今早刚送了1000斤新鲜红薯到当地邮电局。”刘官银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园区的红薯才开挖不久,便有众多客户咨询,当前货源不多,不敢盲目答应客户的订单需求。
这种“清水香苕”,究竟有什么魅力?在老客户资阳金迪大酒店总经理刘官银眼中:“去年我在这里采购了10多万斤红薯,红薯的品质很不错,酒店的顾客吃了以后还想买一些回去吃。今年我还想去采购一些。”老客户刘官银的这番话,无疑是对这片示范园区红薯品质的最高赞誉。
村民收红薯。
园区市场打开的背后,源自科技的加持。宝台镇红薯种植的历史悠久,但过去传统种植方法带来的收益有限,村民亟需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21年,园区与省农科院生核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资阳市甘薯产业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红薯专家工作站也随之组建。
“宝台镇气候及沙瓤土质适宜红薯生长,从园区红薯的选种到收获,我们的专家团队都为其提供科技帮扶,目前园区的红薯种苗组培中心、农技培训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建设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红薯种植全程实现机械化。”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聪告诉记者,七位专职研究人员专注于红薯分子育种、基因组学、脱毒种苗繁育等研究,园区红薯提倡绿色无污染标准种植,红薯品质优良,铁、锌、钙等微量元素丰富,且富含膳食纤维,蒸、煮、烤皆宜,亦可加工成薯片、薯干,熟食软糯香甜。科学研究表明,红薯具有抗癌、调节免疫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保护心脑血管等功能。
村民展示红薯。
在科技的助力下,当前,“清水香苕”和“清水凤尖”已经成为该园区的优质品牌,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其中“清水香苕”被纳入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植业发展规划。目前,园区种植面积2000余亩,红薯年产量2000余吨,园区“清水凤尖”600余亩,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市场,每斤价格在1.5-6元。在园区的带动下,宝台镇种植优质红薯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2万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
产业的繁荣,直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前的老品种红薯主要用来喂猪,卖出去几角钱一斤也不值钱,现在我一亩红薯地种好了,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空了在园区做工每月也有一两千。”村民董泽芳说。
谈及未来园区规划,负责人李阳弟表示,下一步,宝台镇将立足红薯产业基础开展提质扩面工作,并积极对接省属、区属等相关企业打开销路,做强“清水香苕”“清水凤尖”品牌,力争3年内将园区打造成资阳现代农业科研合作示范基地和成渝中部特色蔬菜产业优势区。
苕尖大棚
宝台镇红薯产业的发展是当前雁江红薯产业发展的生动剪影。近年来,雁江区把推进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措施。目前,雁江区红薯种植面积为21.5万亩,今后将紧盯红薯市场需求,加强科技支撑,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利用“小红薯”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档升级,焕发出新的“薯”光。
全媒体记者 刘佳雨 冯柏瑞 左得昊
来源:资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