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宝山正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北转型”战略要求,锚定“一地两区”定位,做细做实产业、空间、治理“三个转型”。地区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兴盛,在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区新联会会长唐吉慧潜心研究宝山历史文化十余载,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史料,编撰出版了《江畔弦歌——宝山往事集》一书,反映了宝山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展示了统一战线在文化领域的积极作为。

一起走进百年流转里的宝山人文历史


老城旧忆

临江公园,童年的梦

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团结路小学(今宝山实验小学)念书,某一个午后,当我和同学们第一次踏进临江公园,我们便深深喜欢上,从此这里成为了我们的乐园。


临江公园门口

公园的正门对着友谊路,那时候公园是收门票的,而我们每月的零花钱有限,所以我们这些淘气鬼进入公园常常走的是后门。后门在公园东面靠近江边望江楼的地方,比正门简陋得多。一个五十好几的守门人天天坐在门房里,头上油亮得不见一根头发,矮矮的身子又圆又粗,我们猜他有五百斤,私下叫他“大胖子”。每次我和小伙伴们从后门趁大胖子看报纸,一溜烟窜进去。有一回让他逮个正着,他沉着脸问我们几年级的、哪所学校的、哪个老师教的,极其严肃地打算去告状。我们朝他做了鬼脸,撒开腿就跑,可他在后面喊:“别跑了,别跑了,进来吧。”我们望着他,他张开大嘴朝我们笑了,那样子像尊弥勒佛,看来他并不那么讨厌。

“大胖子”有台小收音机,天热的时候他老光着膀子靠在一张破藤椅上,眯缝起眼睛,跟着收音机里哼黄梅戏、哼越剧、哼沪剧,有几次他请我们吃西瓜,前提要听他哼完一段戏。他把西瓜一分为二,一半切开了分成几片给我们,一半他用勺子自己挖了吃,于是他唱几句就停下挖一口西瓜塞在嘴里,再唱时溅得我们一脸口水和西瓜汁。我们不懂戏曲,觉得他如果上台去唱戏,一定丢死人。

学校在三年级开了毛笔字的课,这对大家来说很新鲜。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总嫌我们不够聪明,敲了无数人脑袋,提醒了无数遍逆锋起笔、中锋运笔,可我们依旧“拖地板”,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我们时常趴在公园凉亭的凳子上描红,写完了蹲在池塘边洗毛笔,同学担心池塘脏了,会不会害死鱼?我就琢磨,古代王羲之写字把养鹅的那池水洗黑了,鹅没死,那么如果这池水被洗黑了,鱼同样是安全的,而我们就能写出漂亮的字来。

公园里有一座大成殿,是座老建筑,当年似乎挂着“陈化成纪念馆”的牌子。木质的大门刷了朱漆雕了花,每次去门多半锁着,我们总会好奇扒开一点点门缝,眯起小眼睛期待透过门缝发现门的另一边有些什么,然而大殿里黑压压一片,什么也望不见。


百年前孔庙建筑群中奎星阁

大成殿的门口右前方架有一门清代的大铁炮,到公园来的游客少不了抚摸几下它浑身锈迹的炮身,而我们爱骑上它当战马。由于炮身的正面前端有“镇远将军”的字样,我们就叫它将军大炮。铁炮铸造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鸦片战争时期架设在吴淞炮台上,陈化成用它打过英军,据说后来沉入长江口,90年代时从长江里打捞而出,这让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肃然起敬。

大成殿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那个年代宝山的书生们活动的场所很有限,每年到了祭孔的日子,不得不赶去嘉定文庙,于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宝山动工兴建了宝山孔庙,整个建筑花费白银5000两,成为当时宝山城厢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建筑群。


光绪年间绘孔庙建筑群

孔庙建筑最初以供奉孔子塑像的大成殿为主,坐北朝南,占地有579平方米,建筑面积366.7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雕龙贴金的巨龛中供着孔子的塑像,正位是孔子,两侧是颜子、思子、曾子、孟子等“十二哲”塑像。大殿的两旁东西廊房,各有八间,供奉着孔子的弟子和传播儒家思想的先贤牌位。殿的东北是崇圣祠,南侧为丁东门,再向南是棂星门。这扇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上面分别刻着“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八个字。周围建有明伦堂和尊经阁等建筑。在棂星门东南城垣上建有能够俯视江海的奎星亭。殿前有月台,三面环立花岗石栏杆,饰浅浮雕云纹。月台前为御路、台阶,御路石雕单龙抱珠图案,两侧置石狮两对,正门前有棂星门留存下的抱鼓石一对。

从此以后,宝山的书生们再也不用凌晨起来,匆匆忙忙地赶往嘉定去祭孔了。每年仲春、仲秋的上旬丁日,鸡叫头遍过后,大成殿内外烛影摇曳,香烟缭绕,表演乐舞的童生在钟鼓声中翩翩起舞,城里的文武官员、缙绅、学子身着礼服,在知县率领下,列队徐徐而入,三跪九叩,行礼如仪,恭敬地进行着隆重的祭祀活动。

清嘉庆十年(1805年)孔庙曾有过扩充,在门外建了一座水池,水池上建奎星阁,另筑了一座土山。到光绪年间(1875—1908年),孔庙共有牌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儒学门、尊经阁等建筑。

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孔庙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遭遇过一场罕见的飓风,将建筑几乎全部摧毁,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才得以修复。之后的1840年、1881年、1926年等年份都有过修缮,最后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大部分建筑被日军炸毁,只剩下这一座大成殿幸免于难。


今天的孔庙大成殿

临江公园初建于1956年,那年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青年们!把绿化祖国的任务担当起来”的号召,为此仍属江苏的宝山团委与上海北郊区(吴淞、江湾、大场合并组成)团委经过商量,决定由青年们共同参与在孔庙旧址扩建一座长江边的公园,既能使大家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能为青少年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他们将这个公园取名为“共青公园”。


六位小伙伴在友谊公园的合影

(摄于1962年4月14日)

没多少日子,一支以宝山和北郊团委各7名团干部组成的“共青公园筹建组”担起了筹建的任务,在他们的发动下,学校、工厂、农村等条线的青年纷纷有力出力、有计出计,一切自力更生。随着双方的青年大军分批进入建园工地,一面面竖立在建园工地的团旗,见证了他们用双手和热血在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垒筑起的火样青春:园内凿出了一条150米长的小河,堆起了一座20米高的土山,种下了各种花树苗木5000余株,筑小路、铺草坪、修大成殿、雕狮子、建凉亭……不到一年,一座占地15亩的公园初具了规模。

为了纪念上海和江苏这段共同建园的经历,1957年共青公园更名为“友谊公园”,宝山又筑了一条从同济路直通到公园门口的东西向马路——友谊路就这样因为“友谊公园”诞生了。由于临近长江,1962年10月,公园再次换了名字,终于成了我和小伙伴们记忆中的临江公园。

当年每次去公园都很开心,捉迷藏、爬假山、摘野果、踢球、偷鱼,什么能干的都干,玩累了看人家下棋,看人家打拳,看人家吵架,而后几个人歪着红领巾,头枕脏兮兮的书包,横排躺下看蓝天白云,数叫不上名字的鸟,一边抱怨学校的功课,嘲笑老师的八字眉,一边商量着君子协定,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转眼小学至今三十年过去,为了纪念两次淞沪抗战,公园在2015年6月更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今天,孔庙建筑群宏伟的模样只能在古人的书中见到了,但无论如何,我们在原址有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公园,这座公园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为人们所喜爱,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今天,门票也早已不收了,风景比以前更美,但“大胖子”和小伙伴们一个个没了踪影,只留下公园里的那些花儿。我相信,三十年前我们在这里玩耍的时候,那些花儿一定也像今天这样盛开着,看到那些花儿,仿佛看到了我们曾经共同年少的时光,那时光里,有淡淡的泪影甜甜地笑。


作者简介

唐吉慧

唐吉慧,上海宝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宝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宝山区新联会会长、宝山区青联副主席、宝山区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等。

从“五证齐发”到“全市首证”,宝山用服务激发经济活力

从现代工厂到中国式现代化产业生态圈,宝山努力探索人民城市新样本

产业引领,未来可期!宝山这一项目顺利摘牌

编辑:宋鸽

资料:宝山统战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