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严厉打击利用职务便利侵占企业财产犯罪80件85人,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元;开设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实现涉企案件“一站式”受理、全流程跟踪服务;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讲、提供法律咨询、答疑解惑“零距离”……
这一项项务实举措是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生动诠释。
2024年2月,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部署以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人民检察院扎实推进各项检察护企措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助力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效办案,筑牢护企“压舱石”
三十来岁的冯某本是郑州某人力资源公司行政主管,可谓是年少有为,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一时贪欲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经查,2016年至2019年间,冯某通过虚增劳务派遣人员的方式侵占公司资金326万余元。冯某虽然对侵占数额予以认可,但对作案方式的供述却很模糊。
为了摸清冯某的作案手法,承办检察官一方面向公安机关列明详细补充侦查提纲,另一方面开展自行补充侦查,调取了郑州某人力资源公司行政部及财政部工作流程、工资审批及发放程序等公司文件和证人证言。承办检察官最终查清,冯某将河南某公司真实员工的工资正常发放,将真实员工的社保资金,在表格上伪造成已离职人员的工资,已离职人员的工资卡由其实际控制,其将该部分资金占为己有。
经对一笔笔款项仔细核对后发现,检察官发现冯某侵占数额远不止公安机关初次认定的326万余元。经审计鉴定,冯某任职期间的职务侵占数额应追加至1023万余元。
为进一步追赃挽损,承办检察官认真审查资金流向,发现冯某前妻名下一处房产中,146万余元首付款系违法所得,并且冯某曾多次向其前妻、母亲名下账户转账累计100余万元赃款,遂督促公安机关查封、冻结相关财产,并建议法院对赃款予以追缴。
案件办结后,该院向郑州某人力资源公司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院共办理涉企类案件314件,为营造公平公正、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创新机制,织密护企“防护网”
做优检察服务官工作制度。聚焦企业发展需求,通过经发局、工信局及各乡镇(办事处)与辖区市场主体全方位对接、全覆盖服务。坚持“热情、依法、亲清”原则,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真心实意支持帮助企业发展。扎实履行检察服务官八项工作职责,找准经济社会发展法治需求与司法办案供给的对接点,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朋友”,服务中的“红娘”,维权中的“靠山”。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院检察服务官深入企业,提供专属服务60余次。
建立涉自贸案件办理五项机制。即涉企金融犯罪案件专项办理机制、涉企案件加强追赃挽损机制、涉企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机制、涉企案件综合履职机制、涉企案件诉源治理机制。该机制被确定为2024年度“豫检品牌”,相关经验被省委政法委、市委办公厅转发推广。
建立“检察+工会”协作机制。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和工会“第一道防线”作用,依法运用打击犯罪、公益诉讼、支持起诉等手段,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助力打造安定有序的劳动就业环境。通过合作开展劳动领域案件办理、联合法律监督、法律宣传、“一函两书”等工作,打造“检察+工会”协作机制样本,助力优化就业生态及营商环境,为劳动者“撑腰”,为企业健康发展“护航”。
精准发力,打好护企“组合拳”
以“类案”视角助力企业前端治理。全面梳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常见法律问题,重点围绕公司治理、商事交易等方面,剖析企业面临的常见风险,编制《企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手册》,涵盖商业贿赂、合同诈骗等19个篇目,分类给予风险提示、提出防控建议,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借力“大数据”打击治理“空壳公司”犯罪产业链。开展治理空壳公司护航企业发展专项活动,指定办案团队应用“幌子公司监管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和“空壳公司失管及立案监督模型”,对2021年以来办理的涉企案件进行全面摸排,排查出4件利用“空壳公司”实施犯罪的案件线索,将其纳入治理台账并持续跟踪落实。
依法规范开展检察监督。与法院召开会商会议,就建立执行案件规范办理监督机制达成共识,规范对执行案件的监督。针对华夏银行郑州分行与郑州荣益华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涉企矫正对象反映的请假审批手续和流程问题,督促社区矫正机构优化审批流程,为其赴外地生产经营提供便利。
郑州自贸区检察院辖区拥有市场主体31.8万余家,该院厚植营商沃土,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