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水浒被推上当时的热搜之后,江青等人在政治上又活跃起来。他们用偷换概念的卑劣手法,利用报章杂志散布其“左”倾观点,将评《水浒》发挥到极致,用来影射攻击周恩来、邓小平等老干部。
指责周恩来、邓小平是投降派,搞修正主义,架空毛主席。
1975年8月下旬,江青召集于会泳等人开会,说:
“主席对《水浒》的批示有现实意义。”
她还说:
“《水浒》的要害是架空晁盖,现在政治局有人要架空毛主席。”
9月12日,江青在大寨讲话:
“不要以为评《水浒》只是一个文艺评论。不单纯是文艺评论,也不单纯是历史评论,是对当代有意义的大事。因为我们党内有十次路线错误,今后还会有的,敌人会改头换面藏在我们党内。”
“所以这部书要好好地读,看看这个叛徒的嘴脸,对照一下咱们党内的十次路线斗争的一些叛徒嘴脸。”
江青还大谈所谓“架空”的问题,说宋江“上山以后,马上就把晁盖架空了”。
9月17日,江青在大寨发言说:
“评《水浒》就是有所指的。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架空毛主席呀?我看是有。”
“党内有温和派,左派领袖就是鄙人。”
姚文元在修改尹铭的文章《论 <水浒> 的现实意义》时,加上了这样一段话:
“‘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就是修正主义者宋江篡夺了领导权,排斥了革命派晁盖。”
从政治斗争的意义来看评《水浒》运动,不过是想借一个名义搞政治,《水浒》一书中对现实斗争有利的,均可利用,没有关系的就通过类比、附会来拉上关系,原来的历史事实或者小说情节依目的要求来取舍和随意改变。
如江青说宋江“上山以后,马上就把晁盖架空了。怎样架空呢?他把河北的大地主卢俊义——那是反梁山的,千方百计弄了去”。
而《水浒》的情节中,卢俊义上山与晁盖并无关系,晁盖死后多时,宋江才开始考虑策划卢俊义上山的问题。
但对江青等人来说,原著如何写不要紧,要紧的是她说的意思,宋江拉卢俊义上山架空晁盖,联系到现实政治便是周恩来拉邓小平出山架空毛主席。
1975年9月以后,毛主席的态度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他认为“文化大革命”的方针和政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健康情况的变化和体力、精力的衰退,1975年9月,毛远新担任了毛主席的联络员,成为毛主席与中央政治局沟通的中介。
从9月底到11月初,毛远新就政治形势问题对毛主席作了几次汇报,核心是“文化大革命”的问题。
感觉到一股风,主要是对文化大革命:
(一)文化大革命怎么看?主流、支流,十个指头,三七还是倒三七,肯定还是否定。
(二)批林批孔运动怎么看,主流、支流,似乎迟群、小谢讲了走后门的错话干扰,就不讲批林批孔的成绩了。口头上也说两句,但阴暗面讲得一大堆。
(三)刘少奇、林彪的路线还需不需要继续批,刘少奇的路线似乎也不大提了……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路线,批判了17年中各条路线的修正主义路线还应不应该坚持下去……对文化大革命,有股风,似乎比七二年批极左还凶些……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
毛远新汇报中谈的“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是毛主席晚年最为关心和最为忧虑的问题,所以立即引起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毛主席感到,邓小平的整顿,已经导致对“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否定,引起党内思想的“动荡”,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毛主席肯定了毛远新的看法,批评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干部: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评《水浒》竟然在清华大学掀起了风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请等待后续更新,或推荐阅读《红墙大事》,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强力推荐这本《红墙大事》
是一部深入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真相的作品,由著名历史学家张树德所著。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考据,详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共和国的风云历程。
书中内容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文字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它不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段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回顾。它细腻地描绘了新中国的心脏中心,并将读者带入到那个时代中,让人亲身感受每一次中国的脉搏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