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云朵》是一部充满深情与温度的纪录片,以新疆南部阿瓦提县两个家庭作为记录对象,通过交叉剪辑的方式,细致记录了艾尔肯一家和赵强一家筹划、安排和进行棉花采摘的全过程,以及他们共同面临的人力、价格等现实问题。
在《地上的云朵》中,我们看到了农民们顶着烈日采摘棉花的艰辛,也看到了他们收获时的喜悦与满足。它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次人生的思索和对视野的拓展。正如影片所呈现的那样,云朵之下,是农民们真诚的笑脸与无尽的努力,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影片即将在2025年上映,也希望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支持这部纪录佳作。
凹凸镜DOC很荣幸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主持了《地上的云朵》映后交流,以下为文字记录。
《地上的云朵》海报
凹凸镜DOC:感谢刘帼轶导演带来纪录片《地上的云朵》,请导演先分享一下创作这部片子的初衷是什么?
刘帼轶:这部纪录片是在 2021 年秋天的时候开始拍的,当时国际上已经有关于中国棉花的一些声音,我们作为纪录片人其实也是很好奇,很想看一看那个地方的棉农倒底是怎么样生活的,整个采棉花、收棉花、卖棉花的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另外新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产地之一,本身也非常值得记录。
《地上的云朵》映后交流
凹凸镜DOC:《地上的云朵》在之前也入围过上海国际电影节。导演也刚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首映过来,能不能分享一下国外观众会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呢?
刘帼轶:普通的外国观众看完以后,给我们最多的反馈是,(片中拍摄的)这个家庭和他们的生活是一样的,家人之间的情感也是一样的。一些有农村生活背景的外国观众觉得,无论在哪个国家,农民担忧的都是一样的事,付出的都是一样的辛苦,挣的都是辛苦钱,这样的共情是我们主创也没有想到的。在放映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一些年轻的国外观众对“新疆棉”事件并不怎么关注。
《地上的云朵》剧照
凹凸镜DOC:《地上的云朵》也有上映的计划,作为较早在影展的观众来说,机会也很难得。我们尽量把映后交流时间留给观众,希望能听到观众们的问题。
观众1:我对这部纪录片感兴趣的原因是我男朋友是新疆人,我有听他讲过在他小时候采摘棉花的经历,我的问题是在您拍摄的这个过程当中,您有遇到哪些困难呢?
刘帼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语言沟通方面。拍摄对象在家里的时候说的是民族语言,我们主创是听不懂的。我们曾经也尝试过,找过一个翻译跟在现场,后来发现效果不好,后来拍摄对象之间很多对话,都是抓拍到的。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有的时候现场正在发生一件事,你能够感觉到这个事挺重要的,要先把这个拍下来。后面等翻译出他们的对话后发现,确实是发生了一件挺重要的事。
凹凸镜DOC:就像我们在家里和家人说话,基本就是说方言,说方言会让人表达更自然一些。《地上的云朵》是一部运用直接电影观察式的拍摄手法创作的纪录片。
刘帼轶:对,包括观众看到的拍摄对象在田里唱歌,包括结尾的一些对话,都是没有干涉,自然而然发生的。
《地上的云朵》剧照
凹凸镜DOC:关于采棉方式的变化,我们在片中也有所观察。已经从人工采棉,渐渐过渡到机器采棉。为什么选在阿瓦提县进行拍摄呢?
刘帼轶:是,变化特别大,前些年的时候,有从山东和河南好多来新疆采棉的农民,我们当时也去火车站,发现别的省份来新疆采棉的人并不多,跟前些年的情况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外省采棉人在本地的生活要比以前好一些,就不跑来挣这个钱了。再一个现在采棉的机械化程度也比以前高了。
关于棉农的收入,我们当时选择艾尔肯家的原因之一是,他家是在棉农群体处于中等收入的水平。选择阿瓦提是因为这里是长绒棉之乡,既有机采的陆地棉,也有手采的长绒棉,在这里我们可以拍摄得比较全面。调研中发现这个地方确实是有一些很富的棉农,棉花给当地带来的收益还是很大。
《地上的云朵》映后交流
观众3:我看的时候就很好奇,像这样的纪录片,就是所有的那个人物,他们都很自然,是不是摄像机一直在开机拍摄,有很多人在现场吗?
刘帼轶:每个家庭的拍摄都是两个机位,有两位摄像师,我们在那儿的时间就没停,就是天天到他们家里去。棉农有时候也没有计划,你问他们第二天要干什么?他们说第二天要干的事情早上起来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每天耐心地等待将要发生的事情。
拍摄对象真正能感觉到你是很尊重他们,拍摄不是为了猎奇,不是为完成一个既定的主题去拍摄,就是要靠耐心的等待。包括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也跟拍摄对象建立了非常好的这关系,他们很信任我们。
我觉得我们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当中,大概有这么三个阶段。我先说前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比较客观的记录,他们干什么我们拍什么。第二个阶段你就感觉到特别替他们着急,他们也替我们着急,比如说,我们在拍棉农吃饭什么的,他们看到我们拍了一天,很饿了,总想让我们先吃。我们想的是,我们要拍你们吃饭。
我们有条线是关于他大女儿的,大女儿一直想考教师资格证,一直在复习,我有空就帮她复习里面的重点,给她做了好多学习笔记什么的。这些都是在拍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互相的信任感。
《地上的云朵》截图
凹凸镜DOC:其实纪录片最重要的是,拍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刘帼轶:拍摄对象真正信任你的时候,他就会放下所有的顾虑。包括他看到你每天在拍什么,也看到你的态度的时候,他会信任你。
观众4:导演您好,我也是一名纪录片创作者,我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会发现拍摄对象会不自觉地看镜头,但是您的纪录片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我想问的问题是,在面对这么多的拍摄素材时,我们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刘帼轶:说到拍摄对象面对镜头很自然的问题,除了我们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以外,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在院子里面,父亲和给女儿烤肉的这一场来说,我们知道他们今天要干什么,我们提前就去了,在现场和他们一起聊天做事的同时,实际上是有“另一只眼睛”的,你会观察这个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当你感觉到了,比如开始烤肉的时候人物已经有现场的情绪了,摄影师就开机了,特别自然的,我们也不会打断他们。
后期剪辑非常难。这个片子剪了非常非常长的时间,对于我们这样题材的一个片子来说,真实、客观是第一位的。因为可能有一个细节的不真实,就会使得整个片子坍塌了,可是怎么样在真实的这种基础上有一些艺术性。还能把我们在现场感受到的,无论是事件也好,还是情感、情绪也好,全都能表达出来。
我们剪辑了无数个版本。《地上的云朵》不是追求冲突的那种纪录片,但还是要把拍摄对象的这种担忧、困难累积起来,这期间,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比如艺术顾问陈玲珍老师、徐小明老师、梁碧波老师、剪辑指导萧汝冠老师,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和建议。在中间一个阶段的时候事件剪出来了,但是情绪还不够充分,直到现在这个版本是把我们当时拍摄的感受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来了。
拍摄的时候,你有一种感受,到剪辑出来以后,你是能够感觉到这是不是呈现出了我当时拍摄时的那个感受。
纪录片无论是从拍摄也好,从剪辑也好,其实每一个工种都有更专业的方向和技巧,我觉得如果能找到这样合适的合作伙伴也很重要。
《地上的云朵》截图
观众5:导演你好,能不能分享一下一些没有放进影片里面的素材,我很想了解一些就是这个电影之外的故事。
刘帼轶:有很多很好的镜头,因为整体节奏和结构的问题被舍弃掉了。还有一方面的舍弃是,片中呈现的是两家人,其实我们跟拍了五家人。这跟我们的拍摄方式有关系,因为我们是观察式的拍摄,很多情节是没有办法预先设定的。如果只跟拍两家人,万一拍摄中出了什么状况,就不好弥补了。
《地上的云朵》剧照
观众6:我特别感谢您带来这部影片,我在里面看到了很多细腻的部分,包括您的一些视角在夕阳下的那个剪影,家人之间的那种特别温情的时刻,然后这个都让我特别有感触。
您在拍摄棉农劳作还有日常生活的时候,您的情绪会不会跟着他们的情绪走,也就是说会不会进入到他们日常的一些忧虑。比如说今天棉花会不会又在降价?如果您碰到了这种情况,那您又是怎么样去处理您在创作和进入到这种状态里面的一个平衡的呢?
刘帼轶:我当时确实遇到了这个问题,片中艾尔肯一家遇到了采棉机找不到的问题。因为对于棉农来说,棉花的价格随时都可能会有波动。事实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卖晚了10天左右,这个价格确实就降下来了。
当时就特别着急,我们当时就跟着艾尔肯一起去找了,这是当时我本能的反应,因为已经和他们在一起产生感情了,你也希望今年他今年能有好的收成。
再说我们跟着他们拍摄,也是打扰了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了棉农的辛苦和不容易。我们和艾尔肯一起去找的采棉机,一共找来了两台,恨不得让他们今天赶紧就收完了,那个时候棉花的价格每天都在掉。最后艾尔肯家因为卖晚了价格略低,但整体上两家都是盈利的。
《地上的云朵》剧照
观众7:导演您好,我自己本身是在国外去留学。所以可能今天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那个新疆长绒棉事件。您有没有去就是自己亲身去体验采摘棉花?您有什么感触?还有一个问题,您有没有继续拍摄的关于新疆棉花的计划?
刘帼轶:我们去体验了。采棉花这个事情,特别不容易,棉花要捡好多次。捡了一层又一层,它不断地在开,你不断地需要捡。但是我们发现有经验的棉农手采特别快,就像有肌肉记忆一样。
进那个棉花地的时候特别晒。捡棉花要在阳光好的时候,如果是早上露水大的时候采摘,装到袋子里面一捂,它就发霉了。
《地上的云朵》工作照
我们这回拍摄发现不只是捡棉花不容易,拍捡棉花的场景也特别不好拍,因为它里面那个干枝子特别多,特别扎。而且人物在棉花地里总是低着头,戴着口罩,脸上也没有好的光线。我们的摄影指导拍摄的时候经常抱着摄像机沿着那个田埂要跑过去,有时候还要穿过棉花地。拍完以后,鞋子都坏掉了。
另一个问题,关于棉花的内容就暂时告一段落,后续我们还会在新疆当地拍一些影片。比如说我们刚刚拍完了一个阿克苏地区的乐器村,他们那个地方的人就是常年以做乐器为生。我们拍了他们的故事。
《地上的云朵》工作照
凹凸镜DOC:刚才观众最后的问题,我觉得特别好,采摘也叫收割,这让我想起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申介出过一本书叫《收割电影》。我觉得纪录片导演拍片的过程,也是一种收割。谢谢刘导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观众带来《地上的云朵》。期待影片正式上映后,更多观众来到影院观看。
剧照、海报由导演提供,现场照片来自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官方
采访、编辑:张劳动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