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古就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实际上,人体有几条重要的通道一定要确保它的畅通,一旦堵塞,必将出现疑难杂症,一个是血管必须畅通,血管堵塞,危害严重;二个是神经必须畅通,神经堵塞,危害重大;三个是肠道必须畅通,肠道堵塞,危害不小。血管和神经堵塞,我们基本上都会高度重视,但对于肠道堵塞,很多人容易忽略,比如一个区区的便秘,很多人都不太关注,但是这个问题可不能忽略,一旦便秘严重,也可能会酿成较为复杂的病症。
而对于肠道堵塞所引起的疑难杂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却为此创立了一个十分奇妙的方剂,名叫通幽汤,它的作用十分强大,只要使用得当,每有妙处。那么,通幽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呢?在《脾胃论》中所载,全方由“桃仁泥、红花各一分,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当归身、炙甘草、升麻各一钱”等七味中药组成。不过在《兰室秘藏》中,通幽汤又增加了槟榔细末五分。原方的煎服方法是,先煎这些中药研为粗末,作为一次服用的量,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掉药渣,饭前趁热服用。
通幽汤的主要作用是“养血活血、润燥通塞”,主要用于治疗噎塞,胀满、大便难的治疗。但是这个方剂却独具特色,因为这个方剂所治病症十分奇特,因为脾胃初受热中,导致幽门不通、吸门不开、气不得上下,这就好比你坐电梯上楼,突然停电了,电梯停在中间,上上不去,下下不来,这个时候只能等电来。而这个通幽汤妙就妙在,“它是电,它是光,它是你走向健康的希望”。
通幽汤的方证核心在于“胃肠燥热,阴液损伤,通降失司”,这种情况你不能来硬的,要懂得迂回战术,你要明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深刻内涵。我们很多人只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在人世间,往往最直的捷径是曲线。所以,李东垣先生采用了避其锋芒,来一波围魏救赵,采用养血润燥、活血通幽之法,瘀血去、枯血润、幽门通。这样一来,类似这种疑难杂症也就迎刃而解了。
要说通幽汤全方的配伍,也是颇为奇特的。全方以生地黄、熟地黄、当归为君药,主要起到滋阴、补血、润燥的作用;以桃仁、红花为臣药,主要起到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作用;以升麻、槟榔为佐药,其中升麻既可以引药入经直达病所,又可以升阳散郁、增强通幽通便,槟榔主要起到破气除滞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就这么简单的几味中药,就将瘀血内停、血燥津枯、幽门不通之证,调理的服服帖帖的,不得不说,通幽汤的魅力还真是强大。
要说通幽汤全方最妙之妙,全在升麻与槟榔这对“活宝”。升麻性味甘辛而寒,可以行肝气以达脾胃,能使清气升而浊气降;槟榔性味苦涩而温,能够敛气降泄以燥湿除痰,能使药力下行而达于下极。升麻与槟榔,一升一降、一寒一温,巧妙的将全方药力直达病所,妙不可言。诚如清代名医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所说,“天地之道,能升而后能降,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经所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也”。
对于通幽汤的君臣佐使,当然也有不同看法,有医者认为,通幽汤当以生地黄、熟地黄为君药;以当归、升麻、炙甘草为臣药;以桃仁、红花为佐药[1]。这种提法也有一定道理,临床中可供参考。临床运用中,也可根据兼变证加减化裁,对此,李东垣表示,若兼有血燥,加桃仁、酒制大黄;若兼风燥,加麻仁、大黄;若兼气涩,可加郁李仁、枳实、皂角仁等中药。在临床中,尤其不要但见大便难,就不问青红皂白的使用牵牛子、巴豆之类的中药强行泻下,如果不是实证,这样泻下只会“损其津液,燥结愈甚,遂成不救”。
饮食不注意节制,生活习方式无规律,让体内寒气逐渐增加,并且随着天气骤冷之时表现更加明显,胆汁减少,食物停留过 久,分解缓慢,刺激胃酸产生较多,胀气也就多了起来,且胆汁逆行入胃与胃酸作用对胃黏膜凭障产生破坏,形成胃痛、胃 胀、打嗝、烧心、嗳气、胃酸过多、口苦等诸多胃的不适,所以会不舒服,有痛点,根在胆,胆往往是被忽视的角落
除了节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还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纠正,在空闲之余到苏北灌南一带挖点灌南|苦菜,煮点苦菜汤,加点红糖一起用,平时该吃的吃,该喝的要喝,当然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尤其早饭还是要按时吃点的,开心一天也是一天,不开心一天也是一天,干嘛不开心呢。开心的生活,明明白白的生活,才是最为令人羡慕和向往的。健康、快乐,是每个人的追求,也在努力兑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