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3086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2006年,张艺谋导演的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可以说是备受争议,被人们疯狂吐槽“满眼都是大馒头”。
2014年,《武媚娘传奇》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我想除了剧情以外,最吸睛的应该就是剧中女主的衣着打扮了吧。她梳着一头双环垂髻,淡淡的妆容,再配上一身低胸的粉色长裙,有没有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
你是否会好奇:为什么很多唐朝的影视剧中对于女性的衣着打扮的尺度都很大?
仔细研读大唐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唐朝在文化、思想、制度等各个层面都有着开放创新的一面,那时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宽松和开放的。那历史上真实的唐朝究竟开放到何种程度呢?今天老达子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大唐盛世,领略下它的宽松、开放与包容~
穿衣打扮开放,总结就三个字:薄透露
在我们很多人眼里,古代的女性地位普遍都是比较低下的,因为各种封建的礼教约束,像什么“三从四德”、“立贞节牌坊”等等,只能相夫教子。可实际在宋朝以前是没这么保守的,尤其是唐代,不仅不保守,还非常开放。
我们都知道,唐代的女人都是以胖为美的,而且穿着也都是坦胸露乳的,唐代的女性服装总结起来就三个字:薄、透、露,可以说是将女人的肉欲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逢邻女》
从唐代诗人周濆的这首《逢邻女》中,就能看出唐代的女子装束是有多么的开放。“慢束罗裙半露胸”恐怕不是无意所为的,而是特意打扮装束的,所以大致也能推断出这应该是当时所流行的装束。
这一点在很多保存至今的唐人壁画或者仕女图是可以得到印证的,很多壁画和仕女图都能见过这种“半露胸”的服饰。
伦理观念开放,婚姻习俗完成了蜕变
随着唐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武则天登基之后,使得当时的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男尊女卑这个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个时候的女性也开始积极地追求婚姻自由,并且偶尔还会和封建伦理掰掰手腕,这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是极为罕见的!
除此之外,各种外来文化如异国文明、宗教文化等的流入,与唐代的本土文化发生碰撞,逐渐地相互交流和影响,使得当时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开放趋势。这也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勇于突破旧观念,接受新事物,婚姻习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蜕变。
最早的离婚协议书就出现在唐代,那时候叫做“放妻书”。唐代时是允许和离的,也就是和平离婚,夫妻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离婚,而且离婚以后也允许再娶嫁的,那时的人们也不会因为某某某离过婚而有偏见,非常接近我们现在的观念。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唐 徐彦伯《采莲曲》
同时,唐代的繁华盛景,更是突破了传统妇女贞洁观的束缚,在唐代中期的很多婚姻中出现了不少违礼行为,比如杨贵妃在入宫以前是寿王李琩的妃子,后来才被玄宗召入后宫册立贵妃,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而所有的这些都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宽松的环境,开放的文化,包容的态度
唐代的统治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三教并行,信仰自由,没有禁区。尽管儒学是唐代的正统思想,但是并没有像汉朝一样独尊儒术。
唐玄宗就曾亲自为《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这三部分别代表儒、道、法的经典之作做批注,来彰显他对三教合一的提倡。正是这种三教并行的风气形成了唐代朝野一种较普遍的自由宽松的环境。
这才有了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傲气,与高适“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豪迈。很多唐代的文学著作都能看出唐代的言论几乎没有禁忌,甚至连高级官员都可以毫不隐讳地在奏折中讨论皇帝的私人生活。
例如,朱敬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武后纵容了太多的“内宠”,他认为皇帝有私欲是人之常情,选择一两个“男宠”或许可以理解,但如今却过度了:“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贤者节之不使过度,则前圣格言也。”
南宋的洪迈也曾写道:“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洪迈列举了许多的例证以后就不断感叹,最后非常感慨地以“今之诗人不敢尔”结尾。
正是这样宽松的环境孕育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当时的文人志士个个都是个性鲜明,都要打造专属自己的标签。正像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所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唐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就像草原上的野马一样奔放自如,他们大胆创新,留下的作品风格迥异,也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所以后人才会评价唐诗为“始终充满活力,犹如刚刚从笔墨间跃然纸上的新作”。
而唐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唐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也通常被外国人称为“天可汗的世界”。长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陈列着欧亚大陆各国的货物,随处可见来自各国肤色各异的商人和求学者。举几个例子:外邦远洋人有日本晁衡、大食李彦升、波斯卑路斯父子等著名人士。
外国的商品也带着他们独有的浓重的外国特色,无论是从没品尝过的口味、新颖的材质、造型或者纹饰,都给了大唐市民一种强烈的新鲜感。渐渐的,这些食品或者用品都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大唐盛世以它博大的胸襟如“长鲸吸百川”般地吸收外域文化,并取其精华。
南亚的佛学、医学和美术,中亚的舞蹈、杂技和魔术,西亚的摩尼教、伊斯兰教以及建筑艺术,甚至马球运动等,如同涌入的春风,从唐帝国敞开的国门汇聚而来。唐代敦煌壁画上著名的飞天形象,就是融合了印度的乾达婆、希腊的天使以及道教的羽人等多元文化元素的混合物。
为什么唐代这么开放?
说到底,一个朝代的社会风貌往往都是由统治者决定的。就像你的老板如果喜欢安静,可你偏偏没事就去找老板唠嗑,他烦都烦死了,你还能待得久吗?所以说大唐能如此开放,我们就能想象得到大唐的统治者该有多么的包容和开放。
虽然李唐的血统里带有一些鲜卑族的血统,但他们自视为汉人,推崇汉服、使用汉语、书写汉字,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深受汉人文化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部分鲜卑的习俗和观念。比如,儿子娶继母、父亲娶儿媳等等,这些行为在其他的朝代都能称得上是离经叛道、违背伦理道德了,可是这些在唐代就再平常不过了,人们见怪不怪。
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胸是非常开阔的,更有容人之量。而且他也非常喜欢写诗,因为皇上喜欢诗,那下面的人不管是溜须拍马的官员还是想借机上位的平民百姓,大家都开始作诗了。于是唐代就成了诗的国度,唐诗也就这样走上了诗的巅峰。
与此同时,李世民非常勇猛果敢,在年轻时经常南征北战,年老后又亲自征讨高句丽,他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尚武精神的典范,那时的士兵个个勇猛彪悍,战斗力极强,因此为大唐开疆拓土拓展了广阔的疆域。
作为天可汗,他不仅能让汉人臣服,还能让很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臣服,而且对外汉人还是少数民族他都是一视同仁,这种治国态度更是受到中外人士的喜爱与尊敬。
所以说,在如此开放包容的统治者领导下,下面的人自然也效仿皇帝的开放态度,大唐近三百年间,开放的社会风气贯穿始终,即便历经战乱,这种开放精神也从未改变,令人佩服。
老达子说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唐朝时期的社会环境是很不同于其他朝代的,这也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也是无法复制的,也难怪唐朝能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盛世局面,如果其他朝代的统治者也能有这样的觉悟和思想转变,或许封建王朝时代也就不那么腐朽和令人厌恶了。
总之,唐朝的开放包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幸运。正是因为这样不断的交流互通,中华文明得以不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