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先佛出生在商人家庭,自小学习在高等学府,拥有高出常人的学识。

本可以衣食无忧,却不愿意做大小姐,受到哥哥姐姐的熏陶,她立志当红军,被各种阻拦不放弃,最终圆梦。

她的丈夫是上将,儿子是少将,姐夫是贺龙,和丈夫相濡以沫74年,二人皆长寿,如今已经106岁高龄,仍然在世。

她是怎样实现梦想,当上红军的?她与爱人是如何相识的?在烽火年代,她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成才的?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传奇故事。

一家子成为红军


1916年,蹇先佛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的一个做生意的人家,她的父亲名叫蹇承宴,是个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商人,为人也十分开明,尽管战乱纷争,革命困难重重,但对于孩子们投身于革命的选择,他从来没有阻拦过。

在蹇家,蹇先佛的哥哥蹇先为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姐姐蹇先任也在次年加入了共产党。

二人相继参加了红四军,姐姐蹇先任加入红四军后认识了贺老总,两人很快就开展了军旅恋情。


1929年,姐姐蹇先任与贺龙结为伴侣。

蹇先佛比姐姐蹇先任小6岁,看着哥哥姐姐相继加入革命,年龄尚小的她也受到了启迪。

1931年,日寇侵华,抗日战争拉开帷幕,这个时候蹇先佛十五岁,正在正规的女子学院上学,虽然年纪不大,但她从小对革命十分向往,知道东北沦陷后,她也坐不住,想要立即加入革命的大队伍,保卫自己的祖国。

她将自己想要加入红军的想法第一时间告诉给了自己的父亲,因为家中的哥哥姐姐都去参与革命了,她认为父亲也可以支持她的想法。

但是没想到的是,父亲对于蹇先佛加入革命的请求并不同意。


蹇先佛十分孝顺,并没有违抗父亲的决定,尽管不理解父亲的想法,但是她还是选择了留在家中。

即使如此,蹇先佛的心仍旧向往革命,而不是在家做一个大家闺秀。

蹇先佛表面上放弃了从事于革命,但实际上她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1934年,贺龙带领红军一路向南,12月26日,贺龙率领主力占领慈利县城。


随着红军的到来,蹇先佛知道自己的机会要来了,她找到自己的姐姐,表达了想要加入红军的心愿。

姐姐蹇先任听到妹妹这么说很开心,但看见妹妹紧锁眉头,满脸忧虑,又立即询问,蹇先佛告诉姐姐父亲不同意自己参加革命,她在孝顺和爱国之间难以抉择。

蹇先任听到妹妹的忧虑后大笑,表示可以帮她解决这个烦恼,于是蹇先任去找了自己的丈夫贺龙。


贺龙本来就要拜访岳父,就在当天,军队全体庆祝之余,贺龙邀请岳父蹇承宴去就近的一个小餐馆吃饭。

蹇承宴十分钟意自己的女婿,知道他邀请后便立即欣然前往,在餐桌上,贺龙连连给岳父敬酒,酒酣正浓时,贺龙问岳父为什么突然不同意自己的儿女参加革命了。

岳父蹇承宴听到后便立即知道了是自己的小女儿蹇先佛告诉姐夫想加入革命的事了,他跟自己的女婿笑道,并非是不愿意孩子参加革命,只是大儿子和女儿都先后参加了革命,只留一个小女儿在身边,心中十分不舍。

贺龙听到后,深深地表示理解,随后又安慰岳父,与他畅聊。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将蹇先佛喊过去,告知她同意让她参与革命,蹇先佛十分开心。

蹇先佛的工作和婚恋


蹇先佛受到过高等的教育,在红军里是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她十分刻苦,进入红军后,加入了红六军团政治部做宣传工作。

她常常通宵想标语,做红漆,在军队里,她的房间即便到夜晚也是亮着灯的。

宣传任务在战争中是极其重要的,而蹇先佛的每一笔宣传工作都很到位,在一次农村里的“扩招红军”中,她提出大字报宣传、讲座宣传、挨家挨户访问等办法,做到村中的每一个老百姓都了解到红军。

经过她的努力有20多名青年农民参加了红军,创造了红六军团单人次“扩红”最多的纪录,有些妇女老人,尽管没有加入,但通过对红军的更多了解,也表达了对革命的支持。


她不仅鼓励了很多老百姓加入红军,赢得了很多支持,每次红军打了胜仗后,她还会耐心地向敌军俘虏宣传红军的政策,她常对俘虏说:“我知道你们也是苦出身,是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的。有愿意留下来当红军的我们欢迎;想回家去的,我们发给路费。”

经过她的宣传,许多人都留下来当了红军,她的宣传是推动革命的重要力量。

蹇先佛才华出众,能写善画,因此吸引了部队里很多男性的关注,其中也包含年轻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

本身就年轻漂亮、工作出色的蹇先佛,进一步引起了萧克的注意。


萧克是一个善于沟通的将领,他和领导不同,不仅有文化,脾性也十分温和,他本人也没有领导的架子,因此军队里的上级、下级都喜欢和他谈心。

有学识的他很乐意同有知识、有文化的蹇先佛交往。

经过很多次的沟通,萧克觉得他想离蹇先佛更近一步。

而蹇先佛也感觉渐渐的对萧克有了好感。

互生好感的两个年轻人彼此倾慕着对方。

1935年6月,蹇先佛与萧克举行了婚礼,这对革命恋人结为了夫妻。

萧蹇夫妇命运坎坷的孩子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长征。

就这样,已经怀有几个月身孕的蹇先佛也跟着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

不久,蹇先佛在姐姐蹇先任的陪同下,在草地上产下一个男婴。

萧克知道后,抱着孩子笑得合不拢嘴,因为是在土堡里出生,因此萧克将他取名为堡生。

这个孩子陪伴着夫妇挺过了漫长的长征旅途,七七事变后,部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1939年2月,萧克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在平西地区领导抗日斗争。

蹇先佛也被调晋察冀分局中的组织部工作,后来为了可以顺利抗日,很多红军家庭都放弃照顾自己的孩子,将孩子寄养在家乡的熟人那里。

为了轻装上阵,萧蹇夫妇俩决定把堡生送回湖南慈利,让蹇先佛父母帮忙照看。

然而不幸的是,1941年,日本侵略军以细菌战进攻湖南慈利,年仅5岁的堡生不幸染上鼠疫菌毒,早早夭折。萧蹇夫妇悲痛不已。


后来,蹇先佛再次怀孕,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萧星华。

对于萧蹇夫妇来说,堡生的悲剧绝对不能在这个孩子身上二次上演,因此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夫妇二人十分宝贵,时刻都带在自己的身旁。

好景不长,战争年代少不了妻离子散,孩子生下来不到20天,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起疯狂的“大扫荡”。

为了躲避日军的炮火攻击,八路军连夜转移,萧克夫妇把孩子寄养在老乡王金生家里。

那个时候,人们都很穷,但这个孩子交到王金生了手中,并没有受苦。


二人在战争年代勒紧腰带省下小米,自己都吃不上饭了也要煮点面糊糊喂给萧星华吃。

在萧星华1周岁时,王家的粮食已经严重不足,王金生为了不饿着孩子,徒步跑到行唐县亲戚家借来5斤小米,这才使萧星华没有断粮。

就这样拼拼凑凑,直到蹇先佛把孩子接回身边。

此后,萧克一家把王金生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并且反复叮嘱萧星华记住王金生的养育之恩,王金生也视萧星华如己出,对他十分亲近。

萧蹇夫妇的儿子萧星华


新中国成立之后,萧克和姐夫贺龙,因为功勋卓越,分别被授予了上将和元帅。

萧星华长大后也没有辜负这么多老一辈的爱戴,他不仅孝顺也喜欢读书。

在他八岁的时候,因为国内仍然动荡不安,因此他跟很多孩子一样,无法上学堂正常念书。

父亲萧克和母亲蹇先佛都是读书人,两个人都有学识,看见孩子无法上学识字,他们俩也很痛心,夫妇两个人将三千个字工整的写在一张黄纸,教萧星华识字。

建国以后,萧星华才有条件上学读书。


他牢记父亲“学好本领以报效祖国”的教诲,刻苦学习,努力进取,最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了高材生。

萧星华从北大毕业后.被下放到湖南洞庭湖农场,在劳动的大熔炉里锤炼.接受再教育。

他们按军队连、排、班编制,进行军事化管理,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也从不抱怨,反而跟着部队历练自己,这个经历让他养成了一生吃苦耐劳、勤俭简朴的生活习惯。


在农场一年多的锻炼结束后,因为表现优异,萧星华被分配到国家体委工作,后来又调到了武警部队纪检部门,因为表现优异,萧星华还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2008年,萧克上将离世,享年102岁。

如今蹇先佛已经106岁,身体依然硬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