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中,孙连仲麾下第2集团军坚守阵地,为战役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连仲部的战力之强,不仅仅在于战斗意志以及近战能力,实际上该部当时的轻装备水平、弹药量以及战术意识和指挥能力都不错。

只不过长期以来,大家可能过度关注某一个方面,进而忽视了当时孙连仲部西北军的整体水平。

以著名的台儿庄敢死队来说,连长王范堂就是一位战术高手,要是读过其回忆的“敢死队夜袭日军记”原文,其实就能看到当时西北军作战的另一面。



在当时,坚守台儿庄的是第2集团军第31师池峰城部,但因为第31师连日来坚守作战,伤亡严重,所以第2集团军其他部队也有入城参战。

比如大名鼎鼎的57人夜袭敢死队,其实并非第31师的部队,而是前往增援的第27师第158团第3营第7连,也就是王范堂连长的连队。

当时整个第158团是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台儿庄东南,在庄内战斗吃紧之际,第27师师长命令该团第3营副营长带第7、8连增援庄内。

其中第8连因庄内地形复杂,没有详细探察明情况,误入日寇的机枪火力网内,全部伤亡殆尽,所以只剩下了第7连。



虽说只剩下一个连队,但因为第27师是调整师编制,装备不错。全连按编制算应有9挺哈奇开斯轻机枪,步枪是清一色新汉阳造,先前部队在河北、山西作战时,装备有部分损失,但轻机枪至少也有六七挺。

因此庄内部队便将这个连当作机动部队使用,并在该连的左右两侧,布设重机枪阵地。

待日军向该连冲击时,左右两侧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然后第7连的轻机枪一同开火,大量杀伤了鬼子的步兵。

在正面冲击多次无果后,日寇改变战术,采用对壕战术,通过挖沟、坑道作业向前推进。



发现新情况后,王范堂连长急忙向庄内守军指挥官王冠五报告,并建议尽快集中庄内迫击炮,每门炮连续猛轰30发炮弹,摧毁敌人的坑道;然后再组织轻重机枪进行有目标地扫射,歼敌于坑道之内。

王冠五到前沿视察后,采纳了此建议,在大炮机枪的的轰击下,鬼子持太阳旗乱窜,部分撤离了坑道。



从这个战例的情况可见,守军当时装备有迫击炮,而且炮弹量还不少,可以一次性单炮轰击30发,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轻重机枪及子弹。

第2集团军是西北军,俗称的杂牌军,当时为何有此等装备和弹药呢?



查阅1938年初第2集团军各师的装备配置情况,第27师有迫击炮22门(新宁造八二迫炮)、炮弹534发;第30师有迫击炮32门(另有堪用七五迫炮12门)、炮弹1932发;第31师有迫击炮8门(另有堪用七五迫炮12门)、炮弹1726发。

此外第30师和第31师还有“不堪用”的八二迫击炮,但实际上可能也有部分勉强能用;另外在台儿庄大战前各部迫击炮可能还有更新,比如第31师师长池峰城在战后发给老蒋的电报中,便提到该部实有八二迫击炮24门,这是标准的“齐装满员”状态。

所以,在台儿庄大战前第2集团军各部,的确是装备有一定数量的中口径迫击炮,甚至如第30师的迫击炮中还包括少部分重迫击炮。

在炮弹方面,上述三师合计有约4200发。

不过在台儿庄内有沈鸿烈海军陆战队的弹药库,另外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战役期间,给第2集团军补充了不少弹药。

所以,单就枪弹及迫击炮弹两项,孙连仲部还是够用的。



比如在第2集团军战斗详报中,即消耗迫击炮弹25127发、步机枪弹3828027发。

以全战斗时间15天计,平均每天消耗迫击炮弹1675发。

当时第2集团军的主阵地就在台儿庄,平均每天1675发迫击炮弹的消耗量,确实可以支撑在关键战斗中,每门迫击炮一口气猛打30发弹的消耗。

而且在进行急促的猛烈射击后,庄内部队还不至于无弹可用,仍可使用迫击炮积极支援战斗。

比如上述的迫击炮和轻重火力联合打击后,日军只是部分撤离了坑道,最终将其清理,还需要步兵上阵。

这时第158团第7连还剩下57人,便组成敢死队出击。



这次出击同样以迫击炮和轻重机枪为掩护,绕到庄外然后从日军的侧后出现,并对其展开突然袭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日寇除一部逃窜外,余部被敢死队歼灭。但在血战当中,敢死队也折损大半,最终仅剩下连长王范堂以下13人。

第31师师长池峰城亲自接见了这13名勇士,并发放每人300元的奖金,经过报道后这次战斗遂流传开来。

而我们通过参战连长的回忆文章,并结合当时西北军的装备、弹药情况,尽可能还原了当时作战的另一侧面,希望大家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