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官,感谢您耐心倾听,要不是您,我和姐姐之间可能因此生了嫌隙,是您帮我们解开了心结。”王阿婆(化名)和她的妹妹紧紧握着我的手,塞了一面锦旗,连声道着感谢。



与当事人道过珍重后,回想起那起不寻常的遗产继承纠纷,幸亏审判“慢下来”了,让姐妹俩感情“好起来”了。


与多数继承案件一家人在法庭争论不休的场面截然不同,开庭的那天,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走进法庭,手里拿着泛黄的公证遗嘱……

王家两姐妹,姐姐年过古稀,妹妹年过花甲,为了将母亲、兄长生前遗嘱留下的一套房产办理继承过户手续,这才来到法院诉讼。

我看到案卷之初,以为这将是一起审理起来十分顺畅的继承案件。虽然王家五个法定继承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但是根据公证遗嘱的内容,房产留给两姐妹是较为明确的,争取尽快审结,方便两姐妹拿着法律文书去办理过户手续。没想到,案件推进过程中,两姐妹之间生了嫌隙……


两姐妹竟然为了让对方得到房产份额而吵了起来。

庭审中,妹妹主动换位思考,她表示这么多年来有一份隐隐的歉疚总在心头挥之不去,当年是姐姐照顾父母多一些,承担了主要的赡养义务,理应多分,考虑再三决定放弃继承,将房产份额都留给姐姐。

本该是坦白心迹而令人动容的一段话,可姐姐听起来却感到变了味。


“那你就把转让、过户、税费的一系列事情都留给我一个人了?什么都不管了?”姐姐当即就微微恼怒,提高了音量。

原来,姐姐误以为是妹妹嫌后续麻烦事多,想把“一烂摊子事”都留给自己,自己年纪大了,也不缺这份房产保障。

两姐妹互不相让,一气之下,都表示放弃遗产继承。

如果两姐妹都放弃继承,那么这套房产将按照法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人之间分配。置亲人遗嘱于不顾,这难道是她们愿意看到的局面吗?


此时,我意识到不能简单粗暴地依照两姐妹的意思表示速判速决,倘若直接一纸判决,将由遗嘱继承转为法定继承,事后两姐妹可能都会后悔,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毕竟覆水难收。


多年的案件审理经验告诉我,不是所有的案件都是审理推进得越快越好,也要适当地“慢”下来,给当事人调整情绪、思考回旋的余地。这本案卷就静静地躺在窗台上两个星期……期间,我多次与姐妹二人“背靠背”交流,耐心倾听她们诉说,不断去感受、体会她们复杂的心境,以寻求和谐圆满的最优解。

“这毕竟是父母留下来的一份家产,遗嘱继承也是帮助逝者完成生前心愿,望逝者安息,生者顺遂。”我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劝慰她们,试图慢慢解开她们的心结。“既然如此,不妨就按照遗嘱,既不多拿多占,也共同承担后续事务,这不仅仅是财产的流转,更是爱的延续。”

最终,两姐妹消除了此前的误解,再次一起来到法庭,表达了接受遗嘱继承的意愿,案件顺理成章地按照遗嘱内容,判决明确两姐妹各继承二分之一的产权份额,共同承担办理房产过户产生的相关费用


在家事纠纷的法庭里,我看到的是盼望养儿防老的失落父母,是婚姻中彼此折磨的夫妻,是为了一纸遗嘱大打出手的兄弟姐妹,是家庭里备受冷落的孩子……争吵的内容看似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可能拨动着每位当事人最敏感的神经、牵动着每位当事人最深厚的情感

“清官难断家务事”,道出了家事法官的不容易,也考验着每位法官的耐心与爱心、智慧和勇气。

这么多年来,我认识到对于家事纠纷的审理,不仅要做到案结事了,还需要法官“走心”,解开当事人“心结”,寻求当事人“真意”。要以“审案件,更审内心;化纠纷,更化困境”的态度,俯下身倾听、慢下来思考,把“修复”和“治愈”放在首位,妥善处理每一起家事纠纷。


在日复一日的家长里短中“慢下来”去抽丝剥茧,用融理入情、融情于法的工作方法去守护万家团圆,我们步履不停……


供稿 |审判监督庭

文字|张弘、朱晓睿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法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