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易友,大家好!

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五行学说,这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和感悟自然现象所得的智慧结晶,八字命理的底层逻辑也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这种相生相克构成了一种动态平衡,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木火土金水顺位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几种好像都好解释,但唯独“金生水”,单从字面上讲有些违背了常理,有的人不禁会问硬邦邦的“金属”怎么会生出水来呢?



“五行”学习不要拘泥于五种物质:

“五行”的具体描述最早来自《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并且书中还提到了“五行”各自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其实古人已经提到“五行”的哲学范畴,它们绝对不是仅代表五种原始的自然界的物质,比如水就是H2O,木就是树木,金就是金属,土就是突然,火就是大火,这样来理解“五行”是非常狭隘的。

古人告诉我们“五行”其实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它泛指自然界的五种作用能量形式,其中“木”为生发之动能,“火”为发散宣通之能,“金”为肃杀聚降之能,“土”为阻挡运化之能,“水”为向下封藏之能,而五行相生相克就是这五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金生水”的几种市面上的解释:

第一种说法:金属在高温熔化成液态,和水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金生水”。这种解释方法其实是非常浅显的,大家可以稍微用头脑思考一下如果都用物质来比拟,液态的金属和水这两种物质是有明显差别的,并且液态的金属待温度退却还是会变成固态的金属,难道这是“水生金”?所以这种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种说法: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五行属“金”,而长江黄河之水都是从西部发源,从而向东流孕育整个中国大地,所以“金生水”。这种解释也是有些片面,难道“金生水”就只在我国的地势环境才有吗?五行的相生规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没有地域国度之分的,没有西高东低的国家照样满足“金生水”,所以这种说法也是有些牵强。

第三种说法:“金”为矿石,因为“金”从矿石中提炼出来,而“水”存在于地下矿石层与层之间,打井取水就是从矿层中出水,所以“金生水”。这种解释依然是从自然界的现象中得来,把“金”和“水”单纯理解为具体的物质,这仍然是一种象法层面,还是没有回归到五行相生的本质。

第四种说法:金属制品经过温度骤降在表面会凝结成水滴,所以“金生水”。但有的人会说不光金属表面会有凝结水滴,草木叶子表面经过冷凝也会有露水,为何不说“木生水”呢?其实这就是一种水的不同形态转化的物理现象,并不是金属凭空生出来的,但这种说法已经将能量的转化加入进来,所以更加贴近真实的规律。

“金生水”的合理客观解释:

古书《淮南子 天文训》有云:“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这段话表达就是古代一种取水的方法,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了某些富含金属的金石具有一定的特性,在经历月光的照耀会产生水分,其实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冷凝水,它的本质就是昼夜温差的变化导致水蒸气冷却而凝结成水珠,而金属的表面温度会下降的更快,所以会大量的凝结。

“金生水”最合理的解释一定要回归能量之间的转化,其本质就是“金”本身的肃杀,收敛,骤降之能量特性聚集在一起而转换成“水”之向下封藏之能量的过程,如果用现实中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会更好理解,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降低而凝固成水滴,这就是能量收敛,聚集的过程,从而向下肃降到陆地而变成流动之水。

“金和水”的特性就是冷与寒,“金”在季节上为秋天,“水”在季节上为冬天,而秋冬就是能量下降与收藏的季节,象征生命力的暂时收敛,并将其转化并储存,此时万物的活性会变得很低,而与之相对的春夏木火时节,能量形式是发散向上,生命力和能量属于大力释放,此时万物的活性动能就会很高。

我们也可以用人体来比喻,肺属“金”,肺气可以滋润肾阴,古语有云:“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所以肺为水之源头,可以辅助肾完成全身的津液排泄,所以肺主气,而肾主纳气,调理肾病从肺治,这也是中医所用的五行相生能量理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酉印文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