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郭明瑞,1960年出生在河南新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8年冬天应征入伍,在河南某防空部队服役。

那时我刚满18岁,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血梦想,穿上了那身绿军装。

新兵连里,我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被选拔去学习雷达通信技术。在部队里,我一干就是整整九年。

从普通战士到班长,再到技术军士长,亲眼见证了部队装备从简陋到现代化的转变。

那时候,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家里的信,母亲在信中总是絮絮叨叨地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1987年初,我选择了复员。作为服役九年的军士长,按照政策拿到了一笔复员费和相关补贴。回到村里时,已是开春时节。记得那天,村支书拉着我的手说:"明瑞啊,你可是咱们村第一个当了这么多年兵的,还在技术岗位上干的。"

那时的农村,能看上电视还是件稀罕事。整个村只有大队部一台14寸黑白电视,还经常出故障。

每到晚上七点半,广播喇叭一响,社员们就扛着板凳往大队部赶,就为了看会儿新闻联播。

春节过后,我琢磨着要干点实事。正巧《西游记》开播,在部队时我就听战友们说过这部剧有多精彩。

一个想法突然冒出来:要不要买台电视?当时一台19寸熊猫牌彩电要九百多块钱,虽然不便宜,但凭着我的积蓄还是买得起的。

我骑着自行车到县城,挑了一台熊猫牌彩电。售货员听说我是复员军人,还特意给我讲解了保修事项。运输的时候,我专门请了生产队的马车,把电视机稳稳当当地运回村里。安装天线那天,全村的人都来帮忙,连年过七旬的张大爷都拄着拐杖过来指点。

第一次开机时,我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正好赶上《西游记》播出,孩子们围坐在前面,大人们站在后面,都瞪大眼睛看着屏幕。那一刻,我觉得这钱花得值。

没想到的是,电视机还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有一天,我正在修理天线,县广播站的徐台长路过我们村。他看到我家的天线特别牢固,信号也稳定,就问我是怎么安装的。

得知我是复员军人,还是通信技术出身后,他当即邀请我去广播站帮忙。

那时候,我开始跟着广播站的老师傅学修电器。白天在广播站帮忙,晚上回家放电视。

渐渐地,方圆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我会修电器,经常有人骑着自行车来找我修收音机、电视机。

1988年秋天,县里派来了一位女老师支教,叫苏雅婷。她住在我们村的小学旁边,经常来我家看《西游记》。

我注意到她总是默默坐在角落,认真地做笔记。原来她要把剧情讲给她班上的学生听。

一个雨天,苏老师来看电视时被大雨困在了我家。我们聊起了各自的经历,她说她是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来农村任教的。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心跳得特别快。

好几次,我都想找机会跟苏老师说说心里话,可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位知识分子。直到有一天,一个醉汉在学校门口骚扰女老师,我冲上去制止,还受了点轻伤。苏老师亲自帮我包扎伤口时,我们的手不经意地碰到了一起,那一刻,我们都红了脸。

1989年春节前,在村里人的撮合下,我们定了亲。婚礼就办在我家院子里,放着《西游记》的主题曲。

苏老师的同事们都说,这是他们见过最特别的婚礼。

日子就这样红红火火地过着。1990年,我在县城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生意渐渐好起来。苏雅婷依然在村小学教书,我们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到了1992年,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郭天瑜,寓意像天线一样指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每当夜深人静,我和雅婷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就会想起那些靠着一台电视机联系在一起的岁月。她常说:"咱们的故事,就像天线牵起的缘分。"

如今,村里家家都有了彩电,有线电视也通了。

但我至今还保留着那台老电视机,它就像一位见证者,记录着我们最难忘的时光。

那些年,指向天空的天线,

不只是牵起了电波,

更是串起了我们的心。

军旅岁月教会我坚持,

乡村生活让我懂得知足,

而你的出现,

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